李允成(1903年—1953年),中國現代氧氣工業、電石工業創始人[1]。1933年,李合夥在上海創辦中國工業鍊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國產氧氣工業、乙炔工業之肇始;1936年,李又首次國產電石;1941年,建成中國戰時最大電石廠——中煉公司長壽電煉廠[2]。浙江奉化人[3]

生平

早年

1903年,生於浙江奉化縣。幼年時家境貧困,赴上海就學,勤奮好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葉澄衷在上海創辦的新式學校澄衷蒙學堂,今為上海市澄衷中學。畢業後入上海恆昌樣機器造船廠做學徒。

不久獲得上海恆昌樣機器造船廠經理資助,赴英國留學,學習現代機器製造業。在英國留學長達8年,畢業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中煉」

回國後,重入恆昌祥造船廠,任主任工程師。並在中國新式學校教授機械、航海課程。任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今屬上海海事大學)輪機系主任,並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講授輪機工程和航海[4]

民國22年(1933年),創辦中國工業鍊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首個工業氣體生產企業[1]。當時中國造船工業、機械工業所需要的氧氣和乙炔均由西方國家廠商所壟斷,要價高昂。上海不少中國船廠、機器廠的工業用氧氣、乙炔氣大多由法國公司東方修焊公司所壟斷。李立志改變此依賴外國工業氣的境況。

1933年春,李與合夥創建中國工業鍊氣股份有限公司,自任經理。1933年12月上旬,進口德國制30立方米/小時制氧機,加以仿製改良,中國國產氧氣首次得意問世,脫離外商依靠。1934年1月,投產6立方米/小時制乙炔氣機,並試製成功工業氣充灌裝置。法國東方公司聞訊降價,傾銷氧氣,引發價格戰,企圖依仗外商實力,拖垮草創的中煉公司。李等改良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倖存,所出產的葫蘆牌氧氣暢銷全國。

不久中煉公司氧氣、乙炔氣產量均為中國國內第一,超越了外商。但其原料——電石,仍依賴從外國進口。為了改變此境況,李於民國24年(1935年),專程赴日本,觀摩考察日本電石工業生產。並在上海接洽日商三隆洋行,從日本進口600kVA全套電石爐設備。1936年2月,在上海安裝進口設備,改良試車後投入生產,是中國首次國產電石。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進逼上海。李率領中煉公司內遷抗戰後方,重新安置廠址和生產設備在陪都重慶。於民國30年(1941年),建成了中國戰時規模最大的電石廠——中煉公司長壽電煉廠,滿足了中國抗戰大後方工業生產、民用照明的需要,並有力支持了中國戰時的軍事工業和國防需求[1]。中煉公司產品還出口緬甸,支援了中國遠征軍和英美軍隊[1]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煉公司重新搬遷回上海,迅速恢復生產。民國36年(1947年),李任中煉公司總經理,中煉公司亦成為遠東最大的氧氣生產商。李並且涉足剛興起的現代航運業,兼任中國油輪公司總經理和民生輪船公司總工程師。

台灣時期

1949年,李遷居台灣,在台灣經營遠洋油輪公司,復任中國油輪公司總經理[5]。1949年10月10日,在香港會見董浩雲[6]。任台灣中國造船公司董事,倡建黃埔船廠[7]。1953年,再次赴日本考察日本戰後工業。不幸因病逝於日本。李在台灣的龐大遺產後設立為李允成教育基金,今全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教育部接受捐助獎學基金會李允成先生獎學金」。

榮譽/紀念

英國[1]

  • 英國造船工程師學會會員,為首位華人會員
  • 倫敦航海學會會員
  •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台灣:

中國大陸:

  • 被推舉為原中國工業總聯合會理事[8]
  • 今上海吳淞化工廠,前身為李創辦之「中煉」[9]

參考著作

外部連結

參考連結

  1. ^ 1.0 1.1 1.2 1.3 1.4 上海化學工業志. 李允成.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7) (中文(簡體)). 
  2. ^ 鎮海網訊. 宁波商帮中50多位镇海人. 商幫鎮海. 2005-05-27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3. ^ 浙商歷史與文化博物館. 李允成(民国). 浙商博物館. [2014-06-28] (中文(簡體)). 
  4. ^ 南洋公學年譜, 校園文化. 《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929年—己巳年(民国十八年). 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 2007年6月15日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中文(簡體)). 
  5. ^ 金開英. 金開英: 石油往事——煉油玉門前後. 兩京中央政府與中華民國建設.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 (中文(繁體)). 
  6. ^ 鄭會欣. 國家前途與個人命運:董浩雲在 1949年的抉擇 (PDF).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January 2010, No. 50: 165–7 [2014-06-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1-05) (中文(繁體)). 
  7. ^ 柯堯文. 戰後國營造船業的公司制度與業務發展-以台船公司為例(1945-1955) (PDF). 2007年6月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8. ^ 文史匯編. 史林撷英——胡西园. 楊浦政協.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9. ^ 百年工業. 上海吴淞化工厂. 上海近代文獻館. 2010-03-18 [2014-06-28]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