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菫(?—?),本姓[1],出繼杜氏[2],字懼男,號檉居古狂青霞亭長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明代畫家,約活動於明代中期(1465至1509年間)。成化(1465-1487)初,應進士試不第,絕意進取,遂以文人及職業畫家的身份寓居北京,亦往來南京江蘇等地,與當時著名的文人仕宦多有交遊。根據畫史著錄,杜堇兼擅人物、界畫山水花卉[3]

杜菫
杜堇繪《仕女圖-蹴鞠
知名於中國畫
知名作品《玩古圖》

現存畫蹟則以人物故事畫為主,除白描風格外,亦有繼承南宋院體風格設色精緻的工筆人物畫。他的畫作對明代中後期人物畫影響深遠,如唐寅的人物畫風,便明顯受到杜堇的影響。

文士雅集,絹畫

作品

  • 《伏生受經圖》
  • 《蕉蔭習書》
  • 《雅集圖》
  • 《陶潛吟詩圖》
  • 《東坡題竹圖》
  • 《邵雍像軸》
  • 《梅下橫琴圖》
  • 《古賢詩意圖》

《玩古圖》

《玩古圖》為杜堇工筆人物畫的代表作,並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賞玩品鑑古書畫器物的風尚。畫中描繪濱水庭園一角,兩名士人在碩大屏風前賞鑑長案上的鼎彝古物,前方女童持扇撲蝶,另有侍童攜來畫軸和圍棋盤,朝斜後方解開琴套、準備香具的仕女走去。畫中家具器用雅緻華麗,說明著主人的財富與品味,然此非杜堇意欲表現的重點。他在畫上五行雅秀的款題,賦予「玩古」更嚴肅的意義:

玩古乃常。博之志大。尚象制名。禮樂所在。日無禮樂。人反塊(愧)然。作之正之。吾有待焉。檉居杜堇。柬冕徵玩古圖並題。予則似求形外。意託言表。觀者鑒之。

杜堇認為若發揮「博古」的精神,透過詳究古物的形制名稱,理解尋索古代禮樂制度,便可將看似逸樂的耳目之玩,提升成如同孔子所言「好古敏求」的積極作為。畫中長鬚文士蹙眉審視的專注情態,及其主要的品鑑對象並非一般琴棋書畫,而是上溯三代的古青銅器,展現了杜堇寓道於畫的特別設計。

參考資料

  1. ^ 杜堇在《九歌圖》卷尾自題道:『明癸巳中秋念有一日,隗台陸堇寫於婁文昌雲泉山房。』鈐『古狂』印。在沈周的《婁江雪棹圖》上也留有杜堇的唱和詩:『已富三冬學,青衫稱少年。遠尋東老寓,獨羨外甥賢。雪變寒江雨,鐘鳴野寺天。又驅羸馬去,離思繞長川。』在詩後同樣落款:『燕山陸堇』。沈周也曾稱杜堇為『古狂陸君』。
  2. ^ 王世貞解釋:『陸堇為杜,蓋表出姓』
  3. ^ 韓昂《圖繪寶鑑續編》:「杜堇,字懼男,有檉居、古狂、青霞亭長之號。丹徒人,有籍於京師。勤學經史及諸子集錄,雖稗官小說,罔不涉獵,舉進士不第,遂絕意進取,為文奇古,詩精確,通六書,善繪事,其山水、人物、草木、鳥獸,無不臻妙。由其胸中高古,自然神采活動。」
  • 韓昂《圖繪寶鑑續編》
  • 朱謀堊《畫史會要》
  • 姜紹書《無聲詩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