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 (宋朝)

宋朝政治人物

楊時(1053年—1135年),中立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縣龜山人,祖籍華州華陰縣中國北宋洛學大家,世稱「楊龜山」,以道學聞名,時稱「南有楊中立,北有呂舜徒」。

楊時像,選自上官周晚笑堂畫傳

簡介

 
楊時

楊時有神童之譽,幼讀佛學,少年攻儒學,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調汀州司戶參軍[1],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楊時二十九歲那年前往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楊時學成回歸之時,程顥目送他遠去,感慨地說:「吾道南矣。」後楊時又從師程顥之弟程頤,楊時與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宋史·楊時傳》載「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這是「程門立雪」的典故由來。

楊時繼承二程思想,提倡由誠意正心,推之以「平天下」,選擇在福建武夷山傳播理學,最早把二程理學傳入福建,開創理學的「道南系」。政和五年(1115年)往無錫,在東門內七箭河畔,南臨清河,搭建東林書院,教學長達十八年。

楊時之後,有羅從彥李侗朱熹相繼承傳。至朱熹時,發展為與「濂學」、「洛學」、「關學」,並稱的「閩學」。楊時被尊為「閩學鼻祖」。李綱有詩讚楊時:「儒林儀表,國家棟樑,風雲翰墨,錦繡文章」。

紹興五年(1135年)病逝,文靖,葬於將樂鳥石山麓,墓碑書:「宋龜山文靖楊先生神墓」。著有《二程粹言》、《龜山集》。

延伸閱讀

[]

 宋史·卷428》,出自脫脫宋史

註釋

  1. ^ 徐一夔《始豐稿》卷七〈立雪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