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極樂寺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檳城極樂寺(馬來語:Tokong Kek Lok Si / Kuil Kek Lok Si),全稱鶴山極樂禪寺[1],是一座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亞依淡的佛教寺廟。極樂寺始建於1891年並於1904年全面竣工,寺廟依山傍海,佔地120,000平方米,為該國乃至東南亞規模最大與建築最宏偉的華人佛寺[2][3]。該寺名稱取自「西方極樂世界」[4][5],其落成標誌着漢傳佛教伽藍在南洋的開拓,是漢土與海外華人間的文化紐帶[6]。每逢春節夜幕低垂時,極樂寺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新春燈會,吸引了眾多本地與海外佛教徒前來朝聖。
極樂寺 | |
---|---|
Tokong Kek Lok Si 或 Kuil Kek Lok Si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馬來西亞 |
州 | 檳城 |
區 | 東北縣 |
位置 | 亞依淡 |
座標 | 5°23′58.29″N 100°16′25.43″E / 5.3995250°N 100.2737306°E |
宗教 | 佛教 |
本尊 | 三寶佛、觀音菩薩 |
節日 | 華人新年、衛塞節 |
建築詳情 | |
建築類型 | 中式、泰式、緬式 |
開基 | 妙蓮法師 |
竣工 | 1904年 |
地圖 | |
檳城極樂寺 | |||||||||||||||
繁體字 | 極樂寺 | ||||||||||||||
---|---|---|---|---|---|---|---|---|---|---|---|---|---|---|---|
簡化字 | 极乐寺 | ||||||||||||||
| |||||||||||||||
英語名稱 | |||||||||||||||
英語 | "Temple of Ultimate Happiness" |
檳城極樂寺所在山址,因形似飛鶴,故於建寺後得名「鶴山」[6]。該寺五彩繽紛的建築鱗次櫛比,多以花崗石砌成,其主要標誌性建築為樓高七層的萬佛塔以及全球最高的八角亭觀音閣。[7]
歷史
極樂寺是由時任椰腳街廣福宮的主持妙蓮法師(1844年-1907年)所啟發。妙蓮法師年少時常出外經商,32歲出家當和尚,原自中國福建鼓山湧泉寺,於1885年到檳城籌募基金修建福州龜山法堂,兩年後出任椰腳街廣福宮的住持。妙蓮法師有感於當地敦厚的僑風,但鑑於位居市區的廣福宮地狹人囂,周圍無漢傳叢林,便想尋一方靜土弘法,最終覓得亞依淡鶴山之址。法師隨後帶領道友從南洋170餘市鎮募化建寺,據記載[註 1]主要有六位華裔商人倡建助緣,其中以五位客家大亨張弼士、張煜南、謝榮光、戴喜雲和鄭景貴任極樂寺總理[8]。1889年,法師向閩籍華僑楊秀苗購得土地約3.65公頃,並於1891年興建第一座木構大士殿,五年後相繼增建天王殿、大雄殿、藏經閣、東西客堂及放生池等,為湧泉寺的廨院[註 2]。[9]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迫使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西遷逃難。經過李鴻章的談判,清朝政府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並承擔庚子賠款[10]。當時妙蓮法師為表示僧侶愛國之心,將募化來的數萬銀元獻予清朝政府。1904年,極樂寺已全面竣工,翌年慈禧太后特召妙蓮法師進京,御賜兩部清朝御刻大藏經《龍藏經》、紫袈裟與「欽命方丈」、「奉旨回山」等鑾駕[9],並賞賜銀牌一面以及匾額「大雄寶殿」和「海天佛地」[註 3](現藏於極樂寺展示)[3][6]。妙蓮法師出任極樂寺首任主持,二年後圓寂。本忠法師繼承職位,成為極樂寺第二任住持。[9]
2002年,一座30.2米高的觀音銅像建成。
2021年10月11日夜晚,寺院的大雄寶殿邊側發生失火,火勢波及貴賓接待室,也造成一尊觀音佛像被燒毀。極樂寺前方丈日恆法師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火災對極樂寺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寺方相信是油燈引發火災,而極樂寺信理員黃得軒認為火患是老鼠弄翻油燈引發[11]。
建築與景觀
檳城極樂寺全區面積達120,000平方米。
建築
- 萬佛寶塔
萬佛寶塔雄立於極樂寺左側,樓高30米,為極樂寺標誌性象徵。該塔於1930年建成,1915年曾由暹羅國王拉瑪六世親自為該塔舉行奠基禮並布施巨款,為紀念此歷史事跡,又稱作「拉瑪六世佛塔」[12][13]。萬佛寶塔的九層建築融合了中國、泰國和緬甸三國的設計風格,其頂端兩層為緬式螺旋金色圓頂塔,中間三層為泰式素白塔身,底三層則是中式八角底座,而塔內供奉一千多尊姿態多樣的鍍金雲石佛像。塔前岩石上刻有清末民初名士留下的墨跡,院裏也另設「有求必應」鐘,供大眾敲鐘許願。
- 觀音像
觀音像於2002年建竣,銅像高30.2米,耗資七千餘萬令吉打造,其周圍由16根大柱圍建的91米高八角亭遮蓋觀音像,曾為全球最大的室外觀音像[14],現已被此慈山寺(高76米)、南山海上觀音聖像(高108米)等戶外觀音像超越。觀音菩薩銅像端立在蓮花台上,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玉淨瓶,瓶口向下。蓮花台下有108個轉運錢缽,供民眾環繞銅像在各個錢缽投幣祈福。
設施
- 纜車式電梯
為馬來西亞首架纜車式電梯,共有兩架供參觀者上至觀音像遊覽。其服務時間為 08:30 至 17:30,單程歷時2分鐘,一次能容納30餘人。來回票價為成人6令吉以及孩童3令吉,其收入用作極樂寺發展基金及維修費。
膜拜禮儀
檳城極樂寺的建築群結合多種文化色彩,接引不同佛教禮儀的信徒前來膜拜,反映了佛教的多元性。信徒一般以念珠、上香、布施,或鞠躬合掌的方式敬佛禮拜。修行較高的信徒大多在藏經樓祈禱,而一些朝聖人士會在寺內有座左右牆上一排排佛像的花園裏膜拜。[4]
交通運輸
乘客可搭乘公共巴士由檳島各個地區前往極樂寺。陸路交通公司檳城快捷通(Rapid Penang)提供六條往返極樂寺的巴士路線,以方便遊客和當地居民出入該區。[3]
服務 | 路線 | 車站區域 |
---|---|---|
檳城快捷通 | 201 | 壟尾、亞依淡、喬治市(光大大廈、牛干冬、海墘) |
203 | 亞依淡、發林、喬治市(光大大廈、牛干冬、海墘) | |
204 | 升旗山、亞依淡、喬治市(光大大廈、華蓋街、海墘) | |
206 | 青草巷、雙溪檳榔、喬治市(牛干冬、海墘) | |
306 | 峇央峇魯、皇后灣廣場、武吉占姆、湖內、壟尾、發林、喬治市(檳城中央醫院) | |
502 | 浮羅山背、壟尾、亞依淡、喬治市(光大大廈、華蓋街、海墘) |
乘客另可選擇使用隨乘隨下雙層開篷觀光巴士(Hop On Hop Off Bus)城市路線,並於4號極樂寺站下車即可。
圖片集
-
華人農曆新年期間的檳城極樂寺
-
廟內一景
-
極樂寺佛塔的三層構造
-
觀音像
-
頂柱環繞着觀音像
腳註
註釋
- ^ 《檳城鶴山極樂寺志·妙蓮和尚傳》記載了建寺過程:「先成大士殿於鶴山之下已,復分投募化大小百餘埠。時適庶物豐亨,善緣輻輳,而極樂寺遂成,於是乎南洋乃有伽藍矣。佐之者為得如、本忠、善慶諸禪師,為之外護則張公弼士、戴公喜雲等六人也。」[6]
- ^ 《極樂寺僧規》明確指出極樂寺是湧泉寺的海外別院:「本寺淵緣鼓山,則凡任鼓山方丈者,即遙為兼任本寺住持。至現居本寺之職事人數、僧眾俱係由鼓山分發而來。」[6]
- ^ 匾額「海天佛地」是由慈禧太后御筆,從右到左的四字橫題被雕塑在萬佛寶塔前的牌樓上;牌樓外遠眺下方便是檳城島景,與遠處的海天一色。光緒帝則為「大雄寶殿」題字。[9]
來源
- ^ 极乐寺观音圣像八角亭开幕.净良长老坐中间.巧妙隔开子根冠英. 星洲日報. 2009-12-07 [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
- ^ Moore 1998,第104頁.
- ^ 3.0 3.1 3.2 Kek Lok Si Penang. Tourism Malaysia. [2014-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 ^ 4.0 4.1 Davidson & Gitlitz 2002,第313頁.
- ^ DeBernardi 2009,第33頁.
- ^ 6.0 6.1 6.2 6.3 6.4 明賢法師. 妙莲长老槟城建寺 马六甲大乘法缘初开. 鳳凰佛教. 2016-04-12 [201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2).
- ^ 許 2002,第213頁.
- ^ Khoo 2007,第37頁.
- ^ 9.0 9.1 9.2 9.3 槟城极乐寺缘起.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2009-07-15 [201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 ^ 張 2009,第182頁.
- ^ 疑油灯引起极乐寺火灾 火患不影响寺庙运作.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1-10-12 [202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中文(簡體)).
- ^ Cheah 2013,第205頁.
- ^ 极乐寺简介.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2009-08-27 [201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 ^ 照耀历史 系列6 经历风雨极乐寺观音像 否极泰来. 光華日報. 2015-08-22 [2018-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1).
參考文獻
- Moore, Wendy. West Malaysia and Singapore. Periplus. 1998. ISBN 9789625931791.
- Davidson, Linda Kay; Gitlitz, David Martin. Pilgrimage: From the Ganges to Graceland : an Encyclopedia. ABC-CLIO. 2002. ISBN 9781576070048.
- DeBernardi, Jean Elizabeth. Penang: Rites of Belonging in a Malaysian Chinese Community. NUS Press. 2009. ISBN 9789971694166.
- 許文廷. 《东南亚》. 橘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 ISBN 9789868049130.
- Khoo, Salma Nasution. Streets of George Town, Penang. Areca Books. 2007. ISBN 9789839886009.
- 張曉彪. 《财政史研究》.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9517635.
- Brockman, Norbert. Encyclopedia of Sacred Places. ABC-CLIO. 2011-09-13 [2017-05-07]. ISBN 978-1-59884-65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Cheah, Jin Seng. Penang 500 Early Postcards. Editions Didier Millet. 2013-02-19 [2017-05-07]. ISBN 978-967-1061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Harper, Damian. Malaysia, Singapore & Brunei. Ediz. Inglese. Lonely Planet. December 2006 [2017-05-07]. ISBN 978-1-74059-70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Khoo, Gaik Cheng. Reclaiming Adat: Contemporary Malaysian Film and Literature. UBC Press. 2006-01-01 [2017-05-07]. ISBN 978-0-7748-117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Neo, Kyle. 108 Places To See Before Nirvana. PartridgeIndia. 2014-05-01 [2017-05-07]. ISBN 978-1-4828-973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Stand up for moderation. The Star Online. [2015-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White, Daniel; Ron, Emmons; Eveland, Jennifer; Jen Lin-Liu. Frommer's Southeast Asia. John Wiley & Sons. 2011-06-09 [2017-05-07]. ISBN 978-1-118-0876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