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灣鎮街道

江灣鎮街道,是中國上海市虹口區下屬的一個街道辦事處

江灣鎮街道
街道
坐標:31°18′04″N 121°28′35″E / 31.30106°N 121.47647°E / 31.30106; 121.4764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虹口區
政府駐地豐鎮路300號
村級區劃單位數
面積
 • 總計4.17 平方公里(1.61 平方英里)
人口
 • 戶籍人口(2008年)7.99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1 01 09 019
電話區號+86 (0)21

歷史

江灣鎮街道由「江灣鎮」發展而來,其名出現於北宋,沿走馬塘(今江灣市河)北岸鋪開。江灣成陸距今約1300年。唐開元元年(713年)地處海岸線。天寶十年(751年)處捍海塘內。「虬江十八灣,彎彎到江灣」,江灣以虬江屈曲入境而得名。最早稱商量灣,亦名曲江。市鎮始建於宋,自胡陸灣橋起沿河向東,坐落走馬塘(今江灣市河)北岸。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前後,韓世忠駐中軍於此,部分家屬隨之落戶,遂漸成小鎮。嘉定十年(1218年)十二月,崑山東部劃出,自行建立嘉定縣,江灣改隸嘉定縣。時嘉定縣在江灣設立巡檢司[1]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受到倭寇劫掠,江灣全鎮盡毀,很長時間後方恢復元氣。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縣東部劃出建立寶山縣,江灣改隸寶山縣,成為寶山轄下的一個。上海建市後劃歸上海市。江灣面積極盛時期北部直達薀藻浜並與楊行鎮接壤[2]抗戰期間,江灣成為淞滬戰役主要戰場之一。中華民國31年(1942年)市中心區改稱第二區,區政府遷江灣鎮。中華民國33年(1944年)第二區改稱江灣區。中華民國35年(1946年)撤銷江灣鎮,設立上海市第二十二區,中華民國37年(1948年)改稱江灣區。[3]

1949年設江灣區第一辦事處。1950年2月成立江灣鎮。1956年屬北郊區。1958年7月屬寶山縣,9月劃歸虹口區,11月復歸寶山縣。1984年9月劃歸虹口區。1993年末,當時轄區東臨逸仙路,西瀕俞涇浦、泗塘及江楊南路,南及西南以水電路、靈丘路、奎山路一線為界,北倚農機路,面積4.27平方千米,轄16個居委會,12個自然村,人口15922戶47066人,當時鎮政府駐新市南路1191號。

2006年,因轄區內已無農業人口,完全城市化,原村民委員會也早已全部改為居民委員會,因此於9月1日正式改制為江灣鎮街道。江灣鎮街道東臨逸仙路與楊浦區五角場街道為鄰,西以泗塘、俞涇浦兩條小河以及場中路、江楊南路與閘北區隔開,南分別以汶水東路、水電路、奎照路與虹口曲陽路街道廣中路街道涼城新村街道相依,北以三門路至虹北路與寶山區高境鎮接壤。

2016年11月,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相關建設完畢,對外開放。[4]

地理

江灣鎮街道面積4.17平方公里,政府駐地:豐鎮路300號。

  • 東 逸仙路
  • 西 江楊南路,西轉沿場中路,南向沿西泗塘,東向沿江灣市河,至水電路市河橋後南沿水電路
  • 南 汶水東路
  • 北 安汾路

行政區劃

江灣鎮街道下轄以下居委會:奎照路居委會、新市南路居委會、紀念路居委會、文治路居委會、車站西路居委會、萬安路西居委會、忠烈居委會、豐鎮路居委會、沽源路居委會、新市北路居委會、逸仙路居委會、仁德路居委會、池溝路居委會、鎮西居委會、鎮北居委會、三門路居委會、車南居委會、春生居委會、豐鎮路第二居委會、勝利居委會、韶嘉居委會、學府居委會、寶鴻居委會、三門路二居委會、方浜居委會、新南二居委會、場中居委會、韶嘉第二居委會、安汾路居委會、欣逸居委會。

交通

參考文獻

  1. ^ 《明史》卷四十:又東有顧徑、東南有江灣二巡檢司。
  2. ^ 殷行变江湾:江湾机场的前世今生. [失效連結]
  3. ^ 沪东北巨埠:江湾镇. [2022-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4. ^ 上海市政府. 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重新对外开放. 2016年11月24日 [2017-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