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震吳興郡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秘書監沈易直之子,睿真皇后之兄[1],舊唐書謂之沈易直第二子。

先世

沈震出自吳興沈氏,家族世代為顯貴的豪門世族,沈震的六世祖沈勰是南梁的安陸郡太守,帶領族人歸附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娶其女為皇后,冊拜沈勰為尚書左僕射,在鄠杜賜給沈家田宅。沈震的高祖沈琳是隋朝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是唐朝陝州司馬,祖父沈介福是尚書司封員外郎、試任長安縣縣令,父親沈易直是秘書監。沈震另有堂伯父為唐代書法家冀州刺史沈從道[2][3],伯父沈易從為錢塘縣丞[4]根據顏真卿《吳興沈氏述祖德記》[5]一文及沈易從墓誌,可知沈震為吳興沈氏自海昏侯沈戎算起的過江二十葉孫。

生平

沈震於兩唐書無個人傳記,其生平經歷零散見於顏真卿與其妹睿真皇后傳記以及其他出土墓誌、唐代文獻。有關沈震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安史之亂時期的唐肅宗至德元年,沈震彼時為平原郡防禦使加河北採訪使顏真卿的判官,憲銜為殿中侍御史。沈震與鹽山尉穆寧、武邑尉李銑、清河主簿張澹、清池尉賈戢,各抒器能,助顏真卿守平原郡,抵禦安祿山的叛亂[6]。由御史台精舍碑題名銘文可知沈震之後還升遷至侍御史[7]。此後沈震一直與顏真卿駐守河北,直到至德元年冬十月顏真卿不敵尹子奇史思明的圍攻,不得不棄守平原郡,渡河南去。至德二年四月,顏真卿到達鳳翔拜見唐肅宗,而沈震與顏真卿是否同行則不得而知。由於沈震子沈亢曾擔任過「神武衛兵曹參軍「,這一至德後唐肅宗專為元從、扈從他至靈武的官宦子弟所設官職[8],則沈震有可能同顏真卿一同前往鳳翔,此後駐蹕唐肅宗左右。

有關沈震的第二個記錄出現在《唐尚書省郎官石柱》上,沈震曾為金部員外郎[7],此當為至德元年十月以後之事。至唐代宗大曆八年,顏真卿作《吳興沈氏述祖德記》中再次提到沈震,顏真卿稱沈震為御史中丞。沈震因吳興沈氏於金鵝山上的祖墳年久失修,特移牒湖州刺史出資修葺,後由族人沈怡受代宗皇帝之命,領權檢校宗事之銜負責修繕之事[9]。根據近年新出沈震第六子沈權墓誌記載[10],沈震生前除了御史中丞、秘書少監外還擔任過左諫議大夫。御史中丞、諫議大夫在唐代均屬要職,加之沈震第四子沈亢年未滿20歲就已經以門蔭釋褐恆王府參軍為官[11],可見沈震在唐肅宗、唐代宗兩朝十分受器重。

沈震妻子為陰山郡夫人胡也氏[11],中古時期鮮卑、突厥、回鶻等塞北民族歸化中原王朝後,常以陰山為自己的郡望[12],胡也氏可能為突厥或回紇人。

唐德宗即位後,追贈秘書監沈易直為太師,秘書少監沈震為太尉。由此可知沈震應當在唐代宗在位時已經去世。

後人

沈震嗣子沈房在建中時期為屯田郎中[13],後以外戚身份擢升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並於興元元年為入蕃計會及安西、北庭宣慰使,與吐蕃會盟,交割土地。此後沈房升任金吾將軍,主沈氏之祠。

在《沈參軍李氏墓志銘》[14]中,晚唐文人沈亞之稱沈房為從祖​,可知沈亞之祖父為沈房的兄弟,沈亞之為沈震的曾孫。

參考資料

  1. ^ 《廣卓異記》 卷九 右按唐《建中實錄》:德宗贈外戚官,外祖沈易直贈太傅,高祖太保,元舅太尉,其餘贈三公、保、傅、僕射、尚書者又十四人,上使中官以廐馬馱官牒送沈氏
  2. ^ 《書史會要》卷五
  3. ^ 故中大夫廣平郡太守上柱國吳興沈君墓志銘並序 朝議郎華原縣尉渤海高敭庭撰 公諱從道,字希言,姓沈氏,其先吳興烏程人也。代祿伊峻,今居京焉。自唐郊守祀,楚縣稱公,將頓子而會盟,及隱侯而得儁,沈義以靈官授液,神遊元老之都,沈勁以上將分麾,名人忠臣之傳,世濟不隕,種德存焉。公隨開府儀同三司、鴻臚卿琳之曾孫,皇朝散大夫、陝州司馬士衡之孫,朝散大夫、比庫二部員外郎餘慶之子。承積善之丕緒,體沖和之淑姿。佩觿而明慧,已彰舞象,而詩書足用。弱冠進士及第,解褐絳州翼城縣主簿,調補揚州江都縣丞,轉洛州密縣主簿,歷汴州司戶參軍。學成蟻術,宦漸鴻飛。終韞價於椅桐,且卑棲於枳棘。持平為政,清爪立身。錐不處囊,鏡子仍傍照。河南道按察使擢充判官。王臣謇謇,使者皇皇。黜陟幽明,旌別淑忒。軺車繄賴,具以名昇。遷少府監丞,加朝散大夫,改河南府河陽縣令。懿夫九貢是鍾,兼用萬邦之儁。蔡敬仲之居御府,即鍛龍泉;潘安仁之宰王畿,遽題蟬翼。尋遷比部員外郎、祠部郎中。漢除宦職,初置五人;晉重郎官,先求百里。握蘭之選,譽重朝端。伐枳之口,口聞州境。俄出為舒州刺史。三載考勣,六條惟九。入拜右司郎中。不忮不求,惟精惟一。公心奉上,直道事人。尋除軍器監。敹迺甲冑,立爾戈矛。牣彼鐵官,充於玉府。遷太原府少尹、兼留守北都。井陘前塞,餘祁大藪。有郭伋之威惠,受蕭何之寄託。更歲移冀州刺史。朱子元之果決,奸吏自驚;賈孟堅之仁明,貪夫解印。尋除蘇州刺史。無何,遷廣平郡太守。叢台之下,袨服生風;閣門之前,謠吠落日。政聲一變,禮樂再張。悛喑嗚於吳趨,易豪華於趙際。公措心弦直,履道泉平。不擾法以求安,忤時權而見退。開元廿八年八月十五日奉敕歸丘園,鼓缶自歌,揮金取樂。以大唐天寶元載九月七日終於鞏縣之私第,春秋八十一。戒以儉葬,形於遺旨。公辰象麗精,山澤通氣,下無所假,識無遺鑒。四典州郡,三游省閣。臨事必達,立誠必應。位不充量,天不與年。歷官滋多,家無餘積。撫育孤稚,猶己所生。詞翰若流,誦者盈口。每課冣時。及官吏林攢面書考,詞有如宿構,文集卌卷,見行於時。夫人毗陵縣君會稽虞氏,永興公世南之曾孫、龍州刺史謇之女。亦既有行,正位於內戒;攸遂之典,葉和鳴之繇。陰德無厚,旋愴先夫。以開元十三年二月十三日終於洛州溫柔里之私第,春秋卌三。粵以天寶四載歲在乙酉七月丁巳朔十七日癸酉合葬於河南府北廿里邙山之陽,禮也。嗣子榮王府參軍務光等愛敬哀戚,地義天經,卜其宅兆,送以匍靈。露滋草白,煙覆松青。生金刻字,屑凡題銘。嗚呼哀哉!銘曰: 粵有箭竹,東南之美。豈惟厥貢,實媲君子。凜凜貞節,堂堂容止。間氣挺生,應運攸仕。其一履歷州郡,回還省閣。爪穴潛龜,毛群處鶴。直而不肆,謙而能約。始陟享衢,未翔寥廓。其二日月逝矣,田園告歸。子孫筵列,邑里金揮。徂謝道盡,疇年事違。池平徑滅,口是今非。其三劍影俱沉,桐枝雙摺。昔殊偕老,茲焉共穴。霤動魚飛,隅深蟻結。榮華歌笑,空餘像設。其四卜洛之北,邙山之前。窮塵晝起,燐火宵然。蒼蒼松柏,琴瑟風口。不薶玉樹,萬古千年。
  4. ^ 大唐故杭州錢唐縣丞沈府君墓志銘(並序) 前右羽林軍兵曹韓瓚撰 君諱易從,字慎言,吳興人也。得姓夏氏,發源平輿。當春秋之時,為列國之子。十九代祖海昏侯戎,漢末避地江表,子孫流衍,衣冠人物,莫之與京。高祖勰,仕□為安陸太守。周武帝娶女為後,舉族歸周,以貴戚拜尚書左僕射,賜田鄠杜,由是宅酆鎬焉。曾祖琳,皇水部郎中、大理卿。祖士衡,陝州司馬。父介福,尚書司封員外郎,試長安令。並聲冠區宇,名標史冊,盛德百代,光輝一門。公即司封之元子也。幼而樂道,不以名宦關懷,晚始從事,實謂州縣勞心。至於剖析疑滯,探賾幽微,洞若有神,言必合道,其為虛襟待士,倒屣迎賓,同鄭莊之敬愛,得季布之然諾,故天下慷慨之士拭目歸心焉。解褐岐州郿縣主簿,再授錢唐縣丞。其能事心跡,有如此者,方將鼓翼霄漢,以繼勛賢,何期降年不永,奄然物化,春秋七十有一,卒於官。以開元廿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歸窆於洛陽城東原。禮也。有子損、隨等,痛深欒棘,哀此風枝,泣血蒼穹,飲恨黃壤,卜其宅兆,於以送終,謬有述於斯文,庶傳芳於不朽,乃為銘曰: 人倫之傑,衣冠之秀。香薄位,始以安卑。 梁竦之勞,未為榮授。守職惟貞,理人有聲。 將陟遐而自邇,何夏葉而秋零。洛陽之東, 轅之北。 逝川萬里,悲風四塞。嗚呼哀哉,痛彼夜台。黃泉白日,一閉無開。
  5. ^ 顏真卿. 吴兴沈氏述族德记.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6. ^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7. ^ 7.0 7.1 《唐御史台精舍題名考》 序 碑右側題名 侍御史兼殿中 沈震 又見 卷三 沈震見郎官金外,又右側侍御兼殿中
  8. ^ 《新唐書》 志第四十兵 「及祿山反,天子西駕,禁軍從者裁千人,肅宗赴靈武,士不滿百,及即位,稍復調補北軍。至德二載,置左右神武軍,補元從、扈從官子弟,不足則取它色,帶品者同四軍,亦曰「神武天騎」,制如羽林。」
  9. ^ 吴兴沈氏述祖德记背后的隐藏故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2). 
  10. ^ 《唐故夔府別駕沈君墓志銘並序》「祖易直,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贈太尉。父震,左諫議大夫、秘書少監,贈太尉」
  11. ^ 11.0 11.1 《唐故將作少監贈虢州刺史沈府君墓志銘並序》「少監諱亢,字亢,族望於吳興郡。皇外王父秘書監,贈太師之孫。秘書少監,太尉公之第四子,陰山郡夫人胡也氏之自出也……年未弱冠,以門蔭授恆王府參軍事。」
  12. ^ 鍾焓. “唐朝系拓跋国家论”命题辨析——以中古民族史上“阴山贵种”问题的检讨为切入点. 2021-08-13 [202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7). 
  13. ^ 《冊府元龜》 卷一百三十六 四月帝在梁州以屯田郎中沈房為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諸蕃計會及安西北庭宣慰使
  14. ^ 沈亞之. 沈参军故室李氏墓志铭.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