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網球公開賽

網球賽事

法國網球公開賽(法語:Les 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Roland-Garros,英語:French Open)是5月中到6月初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一項網球大滿貫賽事。法網固定在著名的羅蘭·加洛斯球場舉行,是每年繼澳網之後,第二個登場的大滿貫系列賽,也是網球泥地賽事裏的最高榮譽。相較於其他大滿貫賽,法網的最大特色在於泥地球場的慢速性質,利於底線對抗,超過3、4個小時的比賽用時相當常見,故被認為是最需要體力以及過人毅力的一項網球賽事。

法國網球公開賽
Les Internationaux de France de Tennis, Roland-Garros
官方網站
創辦1891年,​132年前​(1891
地點 法國巴黎十六區
場地奧特伊巴黎網球俱樂部(1891–1908間斷)
皮托島(1891–1908間斷)
法國競技俱樂部(1891–1908間斷及1910–1924,1926)
波爾多櫻草別墅運動俱樂部(1909)
法蘭西俱樂部(1925,1927)
羅蘭·加洛斯球場(1928至今)
地況沙地(皮托島)
泥地(其他場地,室外)
獎金36,000,000 歐元(2017年)[1]
男子
抽籤128S / 128Q / 64D
衛冕冠軍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單打)
美國 奧斯汀·克拉吉塞克(雙打)
克羅地亞 伊萬·多迪格(雙打)
最多單打頭銜14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最多雙打頭銜14
澳洲 馬克斯·德屈吉
女子
抽籤128S / 96Q / 64
衛冕冠軍波蘭 伊加·施維雅迪(單打)
中華臺北 謝淑薇(雙打)
中國 王欣瑜(雙打)
最多單打頭銜7
美國 克里斯·艾華特
最多雙打頭銜7
捷克斯洛伐克 / 美國 瑪蒂娜·娜華蒂露娃
混合
抽籤32
衛冕冠軍德國 提姆·普特茲
日本 加藤未唯
最多頭銜(男子)3
澳洲 肯·弗萊徹英語Kenneth Norman Fletcher /
法國 讓 - 克洛德·巴克利英語Jean-Claude Barclay
最多頭銜(女子)4
澳洲 瑪格麗特·葛特
大滿貫系列賽
上屆賽事
2023年法國網球公開賽

歷史

 
羅蘭·加洛斯球場

法國網球公開賽1891年開始舉行時,只是法國國內的錦標賽,女子賽事則首見於1897年。1912年,法網決定不用一般場地(當時網球場以草地為主),改以「泥地」作為比賽用地。原本,法網只開放給本國球員參賽,直到1925年才對外開放,成為國際性的賽事。

1928年,現今法網的比賽場地:羅蘭·加洛斯球場法語Stade de Roland Garros英語:Roland Garros Stadium)正式落成,位置在巴黎西南方。當時正值法國「四騎士」(勒內·拉科斯特讓·博羅特拉亨利·科歇雅克·布呂尼翁)為國家贏回第一座戴維斯盃,法國一方面為了象徵網球蓬勃發展,同時為了備戰來年的比賽,故特地興建該球場。並將球場命名為羅蘭·加洛斯,以紀念第一次大戰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1968年,法網同時對職業及業餘選手開放,成為四大滿貫賽中最早進入公開年代英語Open Era的比賽。開賽至今已逾百年的法網,與溫網一樣是世界網壇上歷史悠久的經典賽事。過去除了兩次世界大戰被迫停賽11年之外,其餘均是每年舉行一屆。

21世紀

70年代末~80年代是網球運動的光輝期,不少網壇巨星都在法網留下輝煌的紀錄,其中瑞典名將比約·波格的六屆男單冠軍曾讓人難望項背。以及後來的冠軍馬茨·韋蘭特艾雲·蘭度吉姆·古里亞塞爾希·布魯格拉、2008年甫於法網正式退役的巴西名將古斯塔沃·古爾頓等人,都在羅蘭·加洛斯球場完成一場場經典的戰役,以傲人的戰績寫下法網的歷史。2005年,年僅18歲的拉斐爾·拿度第一次參賽便成功封王。此後,他於十八年內創紀錄十四次奪冠(其中05至08四連霸、10至14年五連霸、17至20年四連霸,22年再度捧冠,共14度封王),被視為是史上最偉大的泥地選手[2],暱稱為泥地之王。2009與2016年,費達拿諾華克·祖高域分別奪得個人首座法網男單錦標,並完成生涯大滿貫成就。2021年法網,諾華克·祖高域先於四強以3:6、6:3、7:6、6:2擊敗拉斐爾·拿度,成為首位在法網二度打敗拿度的球員。緊接着於決賽遭遇希臘新星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在落後兩盤的情況下連趕三盤,最終以6:7、2:6、6:3、6:2、6:4逆轉贏得生涯第二座法網冠軍,也成為公開化年代以來第一位完成雙圈大滿貫的男子單打球員。然而在2022年法網,喬柯維奇在八強又遭遇拿度,這次反倒以四盤不敵「泥地之王」,最終拿度在決賽以6:3、6:3以及6:0直落三盤數擊敗挪威選手卡斯珀·魯德,笑擁第14座火槍手盃暨第22座大滿貫冠軍獎盃!

女單部分,同樣產生了幾位偉大的冠軍。包括七屆法網女單冠軍,數量曾笑傲男女選手的克里斯·艾華特,當年她與瑪蒂娜·娜華蒂露娃之間的爭霸堪稱網壇一大盛事。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繼起的一代球后施特菲·嘉芙亦六度捧起后冠,以及第一位達成法網女單三連霸的莫妮卡·施莉絲(90至92年)與三度封后的阿蘭查·桑切斯·維卡里奧。進入到21世紀女子強力網球蓬勃之際,小威廉絲於2002年首度奪冠後,賈斯汀·軒寧以她單薄的身軀在五年內奪取四次女單后冠(包括05至07年的三連霸)。08年開戰前夕她選擇退休,由安娜·伊雲奴域絲繼承軒寧的法網冠軍頭銜並登上世界第一。2010年代,瑪莉亞·舒拉寶娃於2012與2014年兩度奪冠,並完成生涯大滿貫的成就,2013年,小威廉絲睽違十一年後再度捧起后冠,又於2015年三度封后。

亞裔及亞洲籍球手也曾經多人在法網比賽中有優異表現。美籍華裔球手張德培於1989年男單折桂。之後,中國名將李娜在2011年女單比賽擊敗4位排名前十的種子球手封后,也成為首個奪得法網乃至大滿貫比賽單打冠軍的亞洲籍球手。2014年謝淑薇彭帥在女雙項目折桂。

法網雖由國內錦標賽起家,百年後儼然已成為全球最具傳統、最富盛名的泥地賽事。觀察地主選手的表現,戰後至今僅有五次由法國選手奪冠,最近一次是2000年瑪麗·皮雅絲的女單冠軍,男子球員更前溯至1983年的雅尼克·諾阿

屋頂預計將在2020年比賽之前建造,該比賽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而推遲到了9月。

場地特色

相較於草地與硬地,法網的泥地球場具有減緩球速、旋轉強烈、產生高彈跳的特性,使得球員的回擊與反應時間較長。有鑑於此,對許多速球型選手來說,場地會降低他們發球的威力與速度優勢,要發出直接得分的球並不容易,迫使他們必須持續與跟對手來回擊球,才能藉機得分。所以,泥地比賽對球員體能與意志力的要求更高,移動迅速且範圍廣、耐心對峙、低失誤的穩定表現,是泥地作戰的關鍵。一般而言,防禦型底線型球員在泥地的表現較為優異。

受限於場地特性,使得不少以發球上網為主的網壇名將,視法網泥地球場為最大難關。包括:瑞典名將艾特堡、德國金童碧克(Boris Becker),以及生涯勇奪14座大滿貫賽事冠軍的森柏斯(Pete Sampras),都獨缺法網,無緣達成生涯大滿貫,亦增添了法網的傳奇性。

法網雖有鷹眼,但卻是唯一不開放選手挑戰判決的大滿貫賽事(只提供轉播使用),原因可能是沒有這個必要,網球落點清楚印在泥地上,無需依靠鷹眼的協助來判定網球是否出界,因此主審常須在選手的要求下離開座椅前往查看成為賽事特點之一。2019年澳洲網球公開賽溫布頓網球公開賽改變決勝盤賽制後,法網成為網球職業賽中僅存的長盤制(Long Game)賽事。2022年,四大賽在長盤制的規則上達成統一,在決勝盤到6比6時將以搶10定勝負,法網至此也正式終結必須連贏2局才能獲勝的傳統。

冠軍得主

參見

參考資料

  1. ^ Roland Garros 2012 – Event Guide / Prize Money. [30 April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7). 
  2. ^ Borg: 'Nadal is an artist!'. 法網官方網站. 2013-05-13 [201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