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亞科
海蛇亞科(學名:Hydrophiinae)包括所有終生生活於海水中的蛇,屬於蛇亞目,由遠古眼鏡蛇演化而來,本科有38屬[1],除了海蛇外亦包含了許多棲息於澳大利亞內陸的蛇類物種,包括太攀蛇屬、虎蛇屬、擬眼鏡蛇屬及死亡蛇屬等[2][1]。在新的分類法中,海蛇亞科被歸類於眼鏡蛇科之下。海蛇亞科下的蛇類大多有毒,而根據LD50,當中有全球毒性最強的三大蛇類之一(鈎鼻海蛇)存在。
海蛇亞科 | |
---|---|
欖綠劍尾海蛇(Aipysurus laevis)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爬蟲綱 Reptilia |
目: | 有鱗目 Squamata |
亞目: | 蛇亞目 Serpentes |
科: | 眼鏡蛇科 Elapidae |
亞科: | 海蛇亞科 Hydrophiinae |
屬 | |
見內文 | |
特徵
海蛇軀幹後部略側扁,尾部扁平如槳,善游泳。頭部偏小,體形不大,少有長逾2米。但根據一些化石跡象表示,遠古時期曾存在長達十幾米的大海蛇。有從頭延伸至尾的肺,也可用皮膚呼吸。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啟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鐘之久,可下潛數十米。海蛇身體表面有鱗片包裹,鱗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膚,可以防止海水滲入和體液的喪失。舌下的鹽腺,具有排出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過量鹽分的機能。其天敵有海鵰等肉食性海鳥,以及部分鯊魚。
地理分佈
海蛇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中,大西洋中沒有海蛇。東太平洋有長吻海蛇分佈,劍尾海蛇則大多分佈於暗礁當中。中國有海蛇19種,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山東、遼寧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見的有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海蝰、平頦海蛇和長吻海蛇等。
分類
海蛇分兩棲海蛇和水棲海蛇兩大類。扁尾海蛇屬於前者,需要上岸在海濱沙灘上產卵,任其自然孵化。後者則是卵胎生,每次產下3到4尾20到30厘米長的小海蛇。在繁殖季節,海蛇往往聚攏一起,形成綿延幾十千米的長蛇陣,有時浮滿整個港口。
毒性
海蛇和眼鏡蛇有密切的親緣關係,是具有較短的前溝牙的毒蛇,所有海蛇都有劇毒。海蛇毒液為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與陸地蛇毒性質相似。海蛇毒性為神經毒素。
海蛇咬人沒有劇烈感覺,有時還無痛無水腫,所以很難發覺。各種症狀開始時都很輕微,但會逐漸惡化。逐漸導致吞咽困難、全身癱瘓等症狀,嚴重的可在數十分鐘內死亡。人類極少受到海蛇的主動攻擊,意外往往是因為漁夫捕捉或潛水員不慎踩上海蛇導致。有經驗的潛水員可以捕捉海蛇玩耍。
海蛇雖有毒性,但性情比陸地上的毒蛇溫馴,除非受到威脅,否則不會主動攻擊。
食性
海蛇以魚類為食,當中特別偏好獵食鰻鱺目,不論是洄游性的日本鰻鱺或是性情兇狠的鯙科,海蛇也是照吃無誤。獵食時,海蛇一般不會使用毒液。
下屬分類
海蛇亞科包含以下38屬,其中標記有*的為棲息於海中的物種[1]:
- 死亡蛇屬 Acanthophis
- 劍尾海蛇屬 Aipysurus*
- 洞穴蛇屬 Antaioserpens
- 擬盾蛇屬 Aspidomorphus
- 澳洲銅頭蛇屬 Austrelaps
- 澳洲珊瑚蛇屬 Brachyurophis
- 侏儒皇冠蛇屬 Cacophis
- 小眼蛇屬 Cryptophis
- 澳蛇屬 Demansia
- 澳太蛇屬 Denisonia
- 東南草蛇屬 Drysdalia
- 短盾蛇屬 Echiopsis
- 小沙蛇屬 Elapognathus
- 龜頭海蛇屬 Emydocephalus*
- 桿尾海蛇屬 Ephalophis*
- 吻蛇屬 Furina
- 半盾蛇屬 Hemiaspis
- 盔頭蛇屬 Hoplocephalus
- 達爾文海蛇屬 Hydrelaps*
- 海蛇屬 Hydrophis*
- 洛氏蛇屬 Loveridgelaps
- 小頭海蛇屬 Microcephalophis
- 小伊蛇屬 Micropechis
- 穴居蛇屬 Neelaps
- 虎蛇屬 Notechis
- 斐濟蛇屬 Ogmodon
- 太攀蛇屬 Oxyuranus
- 海蝰屬 Parahydrophis*
- Parapistocalamus
- 刺頭蛇屬 Paroplocephalus
- 伊澳蛇屬 Pseudechis
- 擬眼鏡蛇屬 Pseudonaja
- 澳西蛇屬 Rhinoplocephalus
- 所羅門珊瑚蛇屬 Salomonelaps
- 黑帶眼鏡蛇屬 Simoselaps
- 蘇塔蛇屬 Suta
- 毒伊蛇屬 Toxicocalamus
- 澳東蛇屬Tropidechis
- 澳蠕蛇屬 Vermicella
其他
海蛇的天敵有海鷹。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Uetz, P.; Freed, P.; Aguilar, R.; Hošek, J. (編). Hydrophiinae. The Reptile Database. 2022 [202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7).
- ^ Scanlon, J.D.; Lee, M.S. Phylogeny of Australasian venomous snakes (Colubroidea, Elapidae, Hydrophiinae) based on phenotypic and molecular evidence. Zoologica Scripta. 2004, 33 (4): 335–366. S2CID 85297294. doi:10.1111/j.0300-3256.2004.00151.x.
- 組圖:世界上最毒的蛇千龍網
- Scubadoc's Diving Medicine Online: Sea Snake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05041703/http://scuba-doc.com/seasnks.htm
- Rasmussen AR (1997): Systematics of sea snakes; a critical review, Symp. Zool. Soc. London 70, 15-30
- Smith MA (1996): Monograph of the sea snakes (Hydrophiidae), Brit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London
- Voris HK (1977): A phylogeny of the sea snakes (Hydrophiidae), Fieldiana Zool. 70, 7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