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唐朝)
王珂(9世紀—900年代),唐朝末年軍閥,從895年繼承叔父王重盈起,作為護國軍節度使統領護國軍,至900年被迫投降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為止。
王珂 | |
---|---|
出生 | 9世紀 唐朝 |
逝世 | 900年代 唐朝華州 |
職業 | 護國軍節度使 |
家世
王珂生年不詳。生父王重簡曾任華州防禦使、檢校兵部尚書,為後來成為權勢軍閥的護國軍節度使王重榮之兄。王重榮無子,養王珂為嗣子(王珂的堂兄王珙、王瑤後來指稱王珂非王家血脈,本是僕人,但即使同時代人也並不認為此說可靠)。[1][2]光啟三年(887年),王重榮被牙將常行儒殺死,唐僖宗任王重榮的另一兄陝虢節度使王重盈即王珙、王瑤的父親為新任護國軍節度使,以王珙權知陝虢留後[3](後為全權節度使),而以王珂為護國軍行軍司馬。[4][5]
乾寧二年(895年)正月,王重盈薨,護國軍士卒擁戴王珂自稱留後。[6]但二月,保義軍(即改名後的陝虢軍)節度使王珙和絳州刺史王瑤反對,起兵討王珂,上表章並寫信給朱全忠稱王珂其實並非王家子孫,而是僕人,小字蟲兒(或作忠兒)。唐昭宗派中使慰勞。因王珙、王瑤所請,唐昭宗起初任宰相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充護國軍節度使。河東進奏官薛志勤揚言:「崔相雖重德,如作鎮河中代王珂,不如光德劉公(劉崇望)。」[7][8]三月,女兒已與王珂訂婚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上表昭宗,稱王重榮有功於國,支持王珂承襲。王珂也上表稱亡父有興復之功。李克用派養侄李嗣昭率兵援王珂,敗王珙軍於猗氏。[9][10]昭宗同意任王珂為節度使。王珙盟友鳳翔軍節度使李茂貞、靜難軍節度使王行瑜、鎮國軍節度使韓建上表反對,請以王珙為護國軍節度使,[11]王珂為保義軍節度使。昭宗下詔告諭,以已答應李克用所奏為由拒絕。[1][4][5][12][13][14][15][16][17]
昭宗拒絕李茂貞、王行瑜和韓建的表章引起了他們的暴力回應,五月,[18]他們進軍京城長安,殺宰相李磎、韋昭度,又迫昭宗下新詔,王珙調任護國軍,王行瑜弟匡國軍節度使王行約調任保義軍,王珂調任匡國軍。此時王行約正在攻打護國軍,王珂求助於李克用。[19]六月,李克用責李、王、韓殺害宰相,率軍南下。王瑤試圖阻其道路,李克用攻陷絳州,殺王瑤,七月,到護國軍,得王珂迎謁,隨後進軍靜難軍。昭宗遣使賜詔,令李克用與王珂同討邠州、鳳州,又遣內侍郗廷昱齎詔詣李克用軍,令與王珂各發萬騎同赴新平。李克用奉詔屯渭北,令王珂將河中粟備送給行在。八月,因李克用三度上表,昭宗正授王珂旄鉞,任為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充護國軍節度、河中晉絳慈隰觀察等使,[1][4]充供軍糧料使,加檢校司空。[12]十一月,王行瑜已兵敗並在逃亡時為部下所殺,[5][11]李茂貞、韓建被迫求和。[13][15][16][17]李克用屯雲陽,請求與王珂合力討李茂貞,昭宗不許。[20]十二月,李克用回師,王珂在夏陽渡為其造浮橋。[21]
任節度使
乾寧三年(896年)十月,昭宗加王珂宰相榮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7]
四年(897年)三月,王珙攻王珂,王珂求助於李克用,八月,王珙求助於李克用的大敵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宣武軍在張存敬、楊師厚率領下起初大敗護國軍於猗氏南,[22]但九月,河東援軍二千騎(一作三千騎)在李嗣昭率領下隨後擊敗保義軍於猗氏,解護國軍之圍。[9][10][13][23]
光化元年(898年)正月,王珂前去太原迎娶李克用女。他離開護國軍期間,李嗣昭權典河中留後事。[9]四月,昭宗加王珂宰相銜兼侍中。十月,保義、宣武軍又攻護國軍,王珂求助於河東,李嗣昭受命率軍三千相救,敗保義、宣武軍,攻王珙於陝州。[23]因王珂有李嗣昭幫助,王珙屢敗,部下也離心。[1][5][24]
三年(900年)十一月,昭宗短暫被以左軍中尉劉季述為首的一夥權勢宦官廢黜。[25]王珂聞訊,憤怒見於言表,屢次陳說討賊的謀劃,但尚未起兵,昭宗已因一起反政變而復位。昭宗復位後,王珂在眾節度使之中首先進獻方物,因而得帝寵。[26]
敗亡
同時,王珂和朱全忠之間的交惡還在繼續發展,尤其是在朱全忠大舉進攻淮南節度使楊行密但被其擊退後,說服鎮海軍和鎮東軍節度使錢鏐、鎮南軍節度使鍾傳、武昌軍節度使杜洪、平盧軍節度使王師範指稱被楊行密攻打,請求昭宗以朱全忠為都統討伐楊行密之後。王珂與李克用、成德軍節度使王鎔、義武軍節度使王郜則指稱被朱全忠攻打,請求以楊行密為都統討伐朱全忠。昭宗拒絕雙方所請。約光化末年、天復元年(901年),李克用屢敗導致勢衰,朱全忠正要西征,懼王珂為患,開始重新考慮再起一戰奪王珂之地,作為最終擊敗李克用的一部分。[26]正月,他對諸將張存敬、侯言說:「王珂駑鈍,仗着河東為後台,驕恣放縱。我現在要斷長蛇之腰,諸君為我用一根繩子綁縛他。」[1][4][5][25]
朱全忠發起進攻,本人進軍護國軍軍部河中府,派張存敬等率兵數萬渡河出含山路鼓行而進攻晉州、絳州,切斷李克用可能派來的救兵的道路。晉、絳被突襲攻下,王珂部下的兩州刺史張漢瑜、陶建釗無防備,當即開門投降,[27]朱全忠因而切斷了河中府和河東軍之間的聯絡。昭宗聞信,試圖下詔和解,朱全忠不從。二月,張存敬從晉州出兵圍河中並攻城。[28][29]李克用收到王珂及其妻邠國夫人李氏使者屢次求救,李氏說「賊勢攻逼,早晚為俘囚,乞食於大梁,大人安忍不救?」但李克用得知晉絳道路已被切斷,沒有派出援軍,[12][20][30]而建議王珂棄護國軍逃奔長安。[13]王珂無計可施,圖謀奔長安,又寫信求助於李茂貞,稱朱全忠不顧國家約束攻打自己,其心可見,河中若失守,同、華、邠、岐乃至朝廷神器也不能保,建議李茂貞與韓建早出精銳固守潼關響應自己,願意鎮守李茂貞西境,將護國軍給李茂貞,關西安危和國祚長短都繫於李茂貞此舉。李茂貞不答。[1][4][5][25]
王珂不能承受朱全忠的攻打,試圖渡黃河逃奔長安,但正好冰塊塞河,河上的浮橋壞了。王珂全族停船多日不能行,士氣低落,王珂夜間親自慰諭守城者,對方默然不應。牙將劉訓夜半到王珂臥室門,王珂叱之:「兵欲反耶?」劉訓解衣袒臂說:「公若懷疑,訓請斷臂。」王珂問:「事勢如何,計將安出?」劉訓說趁夜乘船出奔則人們必爭搶船隻,若有一人凶暴則其禍莫測,不如等第二天天亮告諭三軍,必有半數願意跟從,然後可以登船去長安;不然就召諸將校,作投降送款狀,緩住賊軍,徐圖向背,這是上策。王珂認可,登城對張存敬說自己與朱全忠有舊,等朱全忠來了就聽命,請張存敬退兵一舍,張存敬即日退兵一舍。蒲州人以素幡請降。[27][29][30]三月,朱全忠到,[12][28]哭於王重榮之墓,悲不自勝,陳辭致祭,蒲州人聞之感悅。朱全忠為了安撫護國軍百姓,提出不可忘舅父之恩,拒絕王珂提出的作為敗者以赤裸上身自縛牽羊的亡國儀式出城投降,否則九泉之下無顏見舅父;在朱全忠命令下,王珂着正裝出城相迎,被朱全忠呼為「郎君」。這是因為之前朱全忠背叛農民軍黃巢投唐時,由王重榮受降,朱全忠因母親也姓王,曾尊王重榮為舅父。[25]朱全忠在路上迎接王珂,握手哀哭,[1]並轡入城。[4][5][6]河中遂為朱全忠所有,[9][10]李克用朝貢及救援京師之路斷絕。[13][20]
王珂投降後半月,朱全忠任張存敬為護國軍留後,[28][29]將王珂及其兄王璘、堂弟王瓚等一族遷至宣武軍軍部汴州。[12][13][15]但因王珂娶李克用女,朱全忠繼續懷疑他。後來派王珂入朝,當王珂行經鎮國軍軍部華州時,派人殺之於傳舍。[1][4][5][25]
二年(905年)三月,李襲吉在《答李克用咨問》中舉了王珂被迫投降朱全忠的例子,勸諫李克用崇德愛人,去奢省役。[31][32]
評價
註釋及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新五代史》卷四十二
- ^ 《舊五代史·後唐武皇紀下》作王珙、王瑤為王珂堂兄,《舊五代史·後梁太祖紀一》《新五代史·朱友謙傳》作王珙為王珂堂兄,《新五代史·李嗣昭傳》作王珂為王珙堂兄。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舊五代史》卷一十四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二
- ^ 6.0 6.1 《新唐書》卷十
- ^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九
- ^ 《新唐書》卷九十
- ^ 9.0 9.1 9.2 9.3 《舊五代史》卷五十二
- ^ 10.0 10.1 10.2 《新五代史》卷三十六
- ^ 11.0 11.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下
- ^ 12.0 12.1 12.2 12.3 12.4 《舊唐書》卷二十上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舊五代史》卷二十六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二
- ^ 15.0 15.1 15.2 《新五代史》卷四
- ^ 16.0 16.1 《新五代史》卷四十
- ^ 17.0 17.1 17.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 ^ 《舊唐書》作次年五月事。
- ^ 《舊五代史》卷一十五
- ^ 20.0 20.1 20.2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
- ^ 《北夢瑣言》
- ^ 《舊五代史》卷一
- ^ 23.0 23.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 ^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
- ^ 25.0 25.1 25.2 25.3 25.4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 ^ 26.0 26.1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七
- ^ 27.0 27.1 《新五代史》卷二十一
- ^ 28.0 28.1 28.2 《舊五代史》卷二
- ^ 29.0 29.1 29.2 《舊五代史》卷二十
- ^ 30.0 30.1 《新五代史》卷一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 ^ 《答李克用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