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孫(991年—1063年),字善長北宋將領。

宋初名將石守信之孫、石保興之子。原名慶孫,避章獻太后祖劉延慶諱而改名。以守信蔭為東頭供奉官(階官,三班使臣,小使臣,從八品)、閣門祗候(職,從八品),累遷如京副使(階官,諸司副使,西班,從七品)。仁宗即位,改文思副使(階官,諸司副使,西班,從七品)、勾當法酒庫。吏盜酒,坐失察,追二官,貶為西京作坊副使,復如京副使。為澶州在城巡檢兼管句駐泊兵馬,徙知莫州,值河北水患,以莫州最甚,石元孫到任後,加大力修護河堤友修繕城垣,受到賜詔獎諭。天聖七年(1029年)八月,任契丹主正旦副使,出使契丹國。[1]以出使不辱使命,超擢為禮賓使(階官,諸司正使,西班,正七品)。又徙保州,領廉州刺史(遙郡刺史),兼保州、廣信、安肅軍緣邊都巡檢。時開屯田,鑿塘水,有訟元孫擅污民田者,遣官按視,訟者以誣服,即賜白金五百兩,詔褒諭之。天聖八年(1030年)十二月,遷三階為西京作坊使。仁宗改元明道,再遷西上閣門使(階官,橫行正使,從六品)、州兵馬鈐轄,十月,調充並代州路管內馬步軍鈐轄專管勾州駐泊兵馬。景佑元年(1034年)十二月,特除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榮州防禦使。三年(1035年)五月,知澶州事兼修河部署,又改授真定府、定州等路駐泊馬步軍副都部署,遷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又知澶州事兼兵馬部署。四年(1037年)四月,補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十一月,任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寶元元年(1038年)初,任高陽關駐泊馬步軍副都部署。二年(1039年)六月,為鄜延路馬步軍副部署兼延邊巡檢安撫使、邕州觀察使。康定元年正月,授殿前司都虞候(禁軍軍職,從五品)。時西夏延州,三川口(今延安西)之戰爆發,主將劉平、石元孫從慶州來援,劉平敗,和石元孫都戰敗被俘,劉平病死西夏,當時傳聞石元孫已死,朝廷贈忠正軍節度使(階官,從二品)兼太傅(加官,三公,正一品),錄其子孫七人為官。宋夏議和後,元孫被放還,宋廷嘩然,臺諫官上奏請斬元孫於塞下,以示夏人。次相陳執中請如其奏,唯獨首相賈昌朝反對,奏曰:「前代將臣敗覆而還,多不加罪。」元孫遂免於一死。慶曆五年(1045年)五月,削除官爵,編管全州。其子弟嘗授陣亡恩澤者,並追奪之。[2]六年(1046年)二月,仁宗予以赦書恩典將石元孫遷移襄州,侍御史劉湜以「比聞石元孫以升祔赦書,量移襄州。元孫失軍辱命,朝廷貸而不誅,今若例從量移,何以勸用命之士?」為由,迫使仁宗收回成命。後重賜恩典,移住襄州,授太子率府率,給予祿錢。數年後,授環衛官,徒置許州。嘉佑二年(1057年),准許返京師居住。八年(1063年)八月,卒,年七十二。英宗聞之嗟悼,特遣中使賜東帛賻贈,以恤諸孤。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葬河南府洛陽平楽鄉宣武村之梓澤原。

家族

  • 曾祖:石銳,贈太師、中書令、齊國公
  • 曾祖母:董氏,魏國太夫人
  • 祖:石守信,秦王
  • 祖母:魏氏,秦國太夫人
  • 叔:石保吉
  • 父:石保興,贈尚書令
  • 嫡母:楊氏,南陽郡太夫人
  • 生母:南宮氏,廣陵郡太君
  • 妻:崔氏
  • 妻:陸氏
  • 子:石宗道,左侍禁
  • 子:石宗易,右班殿直
  • 子:石黑頭,早卒
  • 子:石宗奭,早卒
  • 子:石黑哥,早卒
  • 子:石宗尹,西京作坊副使
    • 孫:石況
    • 孫:石演
    • 孫:石濬
    • 孫:石澈,西京左藏庫副使
  • 子:石宗亮,西頭供奉官
  • 子:石宗廣,右侍禁
  • 子:石得壽,幼亡
  • 子:石宗度,右班殿直,早亡
  • 子:石宗永,左侍禁
    • 孫女:石氏,適左侍禁曹謂
    • 孫女:石氏,適內殿承制張正一
    • 孫女:石氏,適左侍禁劉永正
    • 孫女:石氏,適文思使夏陽
  • 孫:石繼勛,左侍禁
  • 孫:石曖,早卒
  • 孫:石暲,早卒
  • 孫:石繩祖,早卒
  • 孫:石曦,早卒
  • 孫:石繼英
  • 孫:石昕
  • 孫:石暉
  • 孫:石暐
  • 孫:石日東
  • 孫:石晦
  • 孫:石繼顏
  • 孫:石煦
  • 孫:石曬
  • 孫:石曄
  • 孫女:石氏,適內殿承制趙思明
  • 孫女:石氏,永安縣君,適右武衛大將軍、簡州刺史趙仲論
  • 孫女:石氏,延安郡君,適右驍衛大將軍、峽州刺史趙宗絳
  • 孫女:石氏,仁和縣君,適右羽林軍大將軍、施州刺史趙仲防

註釋

  1.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零八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五十五

參考書目

  • 《宋史》石元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