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

用於貿易、大量生產的硬質金屬

硬幣一般是指以堅硬的物料(通常是金屬)製成的貨幣。相對紙幣,硬幣的面值通常較低。一般貨幣用途的硬幣是由非貴重金屬(如)鑄造。其面值通常是靠法律規定。隨着科技的進步,如八達通般的電子收費系統的流行,硬幣的使用已越來越少。

中國1914年發行的銀元,俗稱袁大頭

除了用途性貨幣,也有非貨幣用途的硬幣,如古中國的花錢、紀念幣、遊戲代幣等,收藏性的硬幣則多以鑄造;這些硬幣往往價值不菲。

傳統上,硬幣經常以金或銀等貴金屬鑄造,其內在價值(即該金屬的價值)往往會超越該硬幣的表面價值(面值),因而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說法。

歷史

最早發現的硬幣

目前最早的硬幣發現在中國,為商代晚期的銅貝,公元前11世紀以前。 西方最早的貨幣是呂底亞發行的。大約在公元前610年開始鑄幣。

當代

現代硬幣除了當作貨幣流通,也可作為收藏品和貴金屬紀念品[1]。部分跨國貨幣如歐元硬幣在各國會發行不同花紋款式。一般上各國會使用不同大小表示不同金額的硬幣。

主要作用

流通貨幣

當今世上的流通硬幣主要以金屬所鑄成,並多數以法定貨幣的形式流通市面,意思是使其成為合法通貨的貨幣的依歸主要是依靠政府法令對此等硬幣的廣泛認受性。有別於歷史上所曾經運用作硬幣的商品貨幣,由於法定貨幣並非由貴金屬鑄成,理論上這種硬幣基本上應該並無內在價值。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例如銅、鎳價格往往受到市場波動影響,有時會導致硬幣本身金屬材料價格超過幣面值,而造成損毀鎔鑄硬幣的可能狀況。

主要收藏品

作為其中一款受歡迎的收藏品,硬幣的價值主要決定於其質素、鑄量、歷史價值、獨立過程、罕有程度、設計風格等的條件。

除流通硬幣之外,現今部分國家亦會以重量級金屬如、以至來鑄造投資硬幣,其收藏價值也會基於以上各種條件及貴金屬價格所影響。與普通流通硬幣不同,雖然投資金銀幣也會鑄上面值,但因為並非打算用於市面交易流通,其幣面面值往往會遠低於其金屬價格。

刻記

刻記(exergue)是指硬幣主要圖案之下的空間上所鑄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顯示的是硬幣的時期。有些硬幣的刻記處是空白的,還有些硬幣的刻記處顯示的是鑄幣廠的刻印,或私人的刻印,或一些其他的裝飾性的或信息性的圖案標誌。也有許多硬幣根本沒有刻記或刻記處,尤其是那些銘文很少的硬幣,比如維多利亞圓髮髻便士。

參見

參考資料

  1. ^ 硬币及硬币材料的发展. [2024-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