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懿皇貴妃

純懿皇貴妃(1689年12月14日—1785年1月27日),耿氏,原為鑲白旗包衣管領下人,雍正元年二月十三日抬為鑲黃旗包衣旗鼓佐領下人。管領耿德金(亦作員催總耿德寅[1])之女,雍正帝皇貴妃[2]

純懿皇貴妃
大清國皇貴妃
耿姓
封號格格→裕嬪→裕妃→皇考裕貴太妃→皇考裕皇貴太妃→純懿皇貴妃
出生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三日
(1689-12-14)1689年12月14日
婚姻名份格格(低階侍妾)
逝世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1785年1月27日(1785歲—01—27)(95歲)
諡號純懿皇貴妃
墓葬清泰陵妃園寢
親屬
父親耿德金
世宗憲皇帝胤禛
夫之父聖祖仁皇帝玄燁
夫之嫡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夫之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夫之元配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夫之側室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敦肅皇貴妃年氏
齊妃李氏
謙妃劉氏
寧妃武氏
懋嬪宋氏
和恭親王弘晝

生平

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1689年12月14日),耿氏出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耿氏入侍雍親王府,為格格,時年十四歲。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耿氏生下皇五子和恭親王弘晝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詔封為裕嬪,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冊封禮。

雍正八年(1730年),據《宮中檔簿》, 已晉為裕妃。

但是,裕皇貴妃去世後,除了裕皇貴妃金冊金寶照常例收存外,只有裕貴妃金冊金寶和裕嬪金冊特別交出至廣儲司融化,這可以側面地證明雍正八年(1730年)晉封裕妃的金冊、金印等都沒有鑄造。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帝封其子弘晝為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命果親王允禮、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及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俱辦理苗疆事務。  

乾隆元年四月初八日佛誕,乾隆帝進素膳,暫居承乾宮的皇太后、以及鍾粹宮貴妃等世宗妃嬪亦止葷添素。乾隆二年(1736年)九月初七日,正式冊封裕妃為皇考裕貴太妃。正式冊封前,宮中暫稱耿氏為貴妃[3]

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二月,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周年大祭剛過,乾隆帝就張羅給裕貴妃過九十大壽,並且在二月十九日,王成奉旨尊封裕貴妃為皇貴妃。按理來説,皇太后大喪要整整二十七個月才喪滿,惟乾隆帝很重視裕皇貴妃九十大壽之事,便破例給她大慶三天。而且,乾隆帝還親自寫了匾聯和御製詩給耿氏祝壽,在當天率群臣給裕皇貴妃行禮,連續慶祝三天。同年十月二十八日,正式冊封為皇考裕皇貴太妃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十七日,裕皇貴妃已經患病,身體已經相當衰弱。不在京城的乾隆帝知曉了這個情況後,便根據宮廷禮制提前做了一點安排,將信件寄予六阿哥永瑢、八阿哥永璇和內務府大臣,避免臨時倉促。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西曆已為1785年)病逝,享嵩壽97歲。遺體由西角門出永安右門北邊旁門,由筒子河出神武門入吉安所內暫安。

裕皇貴妃死後第二天,乾隆帝親自到裕皇貴妃金棺前奠酒;十二月二十日金棺奉移到京北的曹八里屯殯宮暫安。乾隆五十年二月冊諡耿氏為純懿皇貴妃;四月初九日純懿皇貴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園寢;四月十六日葬入地宮。純懿皇貴妃券座的位置是園寢中的最尊貴的位置。

《清高宗實錄》和《清皇室四譜》記載耿氏的諡號為純懿皇貴妃。因此,《清史稿》記載耿氏為純愨皇貴妃應為筆誤。

慶壽詩

  • 《恭祝妃母五十大慶》:

黃鐘初應律,壽域倚天開。 百年今始半,五福已兼該。 更喜皇恩重,頻從紫禁來。 蘭肴陳玉案,掛醑酌霞杯。 皆下霓裳奏,筵前舞袖回。 祥光連閬苑,瑞氣接蓬萊。 歲歲欣稱慶,瞻依入帝台[4]

影視作品

  • 電視劇
年份 劇名字 演員 劇中姓名 劇中稱謂
2011 後宮甄嬛傳 李宜娟 耿氏 端妃-端皇貴妃
2012 宮鎖珠簾 張嘉倪 耿佳·玉漱 玉貴人
2018 延禧攻略 白珊 耿氏 裕太妃

參考文獻

  1. ^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禮部《為纂修玉牒咨查舒妃等父家姓氏職名事致總管內務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號:05-13-002-000009-0157
  2. ^ 《清皇室四譜》純懿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女。康熙二十八年乙巳十一月生。初入侍世宗藩邸為格格。五十年生皇五子和恭親王弘晝。世宗登極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裕嬪,後晉裕妃。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晉尊為皇考裕貴妃。四十三年十月以年屆九旬晉尊為裕皇貴太妃。四十九年甲辰十二月十七日卒,年九十有六。明年二月諡曰純懿皇貴妃。尋葬妃園寢,位列諸妃之上。
  3. ^ 《宮內等處女子嬤嬤媽媽裏食肉底賬》皇太后官女子十二人、貴妃官女子四人、齊妃官女子六人、謙妃官女子一月六人,二、三、四月五人、老貴人官女子四人、郭貴人官女子一月二人,四月四人、安貴人官女子四人、李貴人官女子四人、海貴人官女子一人、李常在官女子三人、馬常在官女子二人、吉常在官女子二人、蘭答應官女子二人、春常在官女子一人。
  4. ^ 弘晝著《稽古齋全集》,哈佛燕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