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帽石重慶市渝中區牛角沱附近嘉陵江岸沙磧上的孤石,又名表忠石岩陰石氈帽石,寬11米,厚9米,高13米,上有「堇公死難處」石刻,曾為明朝董盡倫衛國犧牲處,石刻為渝中區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紗帽石堇公死難處石刻
渝中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重慶市渝中區牛角沱附近嘉陵江岸
登錄2002年3月

概況

紗帽石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牛角沱附近嘉陵江岸沙磧上,寬11米,厚9米,高13米[1],因形似古代官帽烏紗而得名,三峽大壩工程蓄水後,該石僅有約3米的部分露出水上[2][3]。石頭面向江心一側中部有明代吏部郎中倪天和題刻的「堇公死難處」大字,陰刻,楷書橫排,字徑約1米[1]。該石四周還有數篇歌頌紀念的明清詩篇題刻,如王清遠《牛角沱吊殉難董司馬》、周開豐《吊牛角沱殉難司馬董公》、劉會《表忠石》等[4];亦有一些民眾祈福、起名、求安康的刻字,長多在二三十字左右[5][6]

2002年3月,紗帽石堇公死難處石刻被列入渝中區文物保護單位[7];三峽工程蓄水後,石上的題刻平常會被淹沒,因紗帽石體積較大不易移動,文物部門對其進行原地保護,並對題字進行了拓片[1][3];2023年,渝中區再次啟動了對石刻的保護,清理石刻表面並覆蓋了岩石增強劑[4]

歷史

明朝天啟元年(1621),永寧宣撫司奢崇明起兵在川東造反,合州鄉紳董盡倫守合州,奢崇明遣使說降,董盡倫表示不妥協,並守城多次未被攻破,奢崇明攻陷重慶後,兵備許如珂令董盡倫收復重慶,其犧牲於帽兒石[8]。民間說法是董盡倫渡嘉陵江攻擊牛角沱,因寡不敵眾在紗帽石處犧牲,後經考證應為董盡倫在佛圖關中伏,拒絕叛軍招降,最終被帶至紗帽石旁沉江而死。董盡倫死後,倪天和在石上為之刻「堇公死難處」,其事跡被後人神化,有了民眾祈福等的刻字[6]

除此外,坊間還流傳有紗帽石的傳說,稱古時重慶常遭洪水,某年洪災時當地無力組織泄洪,官員便把烏紗帽摘下拋入江中,祈求上天退水,後洪水果然退去,並在江邊出現了此石頭[6]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國家文物局. 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 北京: 中國三峽出版社. 2010: 833–834. ISBN 978-7-80223-534-2. 
  2. ^ 纱帽石已全部“爬”上岸. 重慶晚報. 2011-05-17: 2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透過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3. ^ 3.0 3.1 丁香樂. “纱帽石题刻”大部沉入江水. 新浪網. 2008-11-04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4. ^ 4.0 4.1 李晟. 牛角沱纱帽石石刻本月启动修缮工作,将再现“英雄之石”昔日风貌. 重慶日報網. 2023-10-13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5. ^ 嘉陵江边纱帽石 董公显灵佑百姓. 重慶晨報. 2023-01-10: 1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6. ^ 6.0 6.1 6.2 “纱帽石”引出一段重庆英雄故事 其壮举堪比巴蔓子,渝中区文管所将在嘉陵江边立碑保护. 重慶商報. 2011-06-05: 2 [202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透過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7. ^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關於批准「七牌坊」等七處文物點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批覆」,渝中府發[2002]34號
  8. ^ 重慶市外事辦公室. 重庆旅游.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