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文廟

縉雲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處州府縉雲縣縣學文廟,原位於縣城東門內、縣治東側、吏隱山南麓,即今中國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五雲街道勝利街北側、寺後路東側原縉雲中學院內,原建築僅存泮池,現為縉雲縣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七年(1881)《縉雲縣誌》學宮圖。
學宮泮池
縉雲縣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五雲街道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不詳
認定時間不詳

縉雲文廟始建於唐代,北宋治平年間增建儒學,最後重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1]。1949年後大成殿尚存,1964年被拆除。

據清光緒七年(1881)《縉雲縣誌》記載及附圖,縉雲文廟原佈局為前廟後學,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建後將明倫堂與崇聖祠互換,改為左學右廟,此時中軸線上依次為萬仞宮牆(牆外東有德配天地坊,西有道貫古今坊),櫺星門三間(門外東為禮門,西為義路)、泮池泮橋、戟門三間(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各三間)、大成殿(前有東西廡各七間)和崇聖祠,東為儒學門、學房、明倫堂、尊經閣、土地祠和教諭署等,西為訓導署和倉聖祠[2]

現存的泮池最早由縉雲知縣周世遠開闢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為石砌半圓形水池,長13.9米,寬9.3米,水深約2.5米。池上泮橋長9.55米,寬2.85米,橋孔淨跨5.1米,兩側設護欄[3]

參考資料

  1. ^ 清·何乃容等修,潘樹棠纂,《光緒縉雲縣誌·卷四·學校》:「學宮在縣治東,唐始建文宣王廟。宋治平中縣令張簡翼始建學。……嘉靖二十六年縣令周世遠復開拓新之(錢塘田汝成重修文廟記略,……廟廷之前築露台,露台之下除為丹墀,徙櫺星門於戟門之址,戟門之外除為泮池)。……道光十七年教諭尹希伊、董勸,邑人呂、朱、王三家購地開基,捐資重建。」
  2. ^ 《光緒縉雲縣誌·卷四·學校》:「中為大成殿,翼以兩廡,東西各七楹,外戟門三間,門之內為拜廳,其旁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祠後左右為文武官廳各一間。戟門外為櫺星門,中開泮池,池上建石橋,櫺星門外為照牆,東西磚牆開壁門各一,左曰禮門,右曰義路,照牆外東西坊各一,左曰德配天地,右曰道觀古今,坊外余基四圍欄干。大殿後為崇聖祠(舊在大成殿東),道光二十一年改建(在大成殿後明倫堂舊址)。明倫堂(舊在大成殿後),道光二十一年改建(在大成殿東崇聖祠舊址)。又東為土地祠,東南為魁星閣(舊在大門樓,臨街),道光二十一年移建(在大門內、大殿東南)。東北為尊經閣,西北為敬一亭,嘉慶十三年改建文昌宮亭廢(四箴碑移至明倫堂)。」
  3. ^ 《中國文物地圖集·浙江分冊》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下册).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9: 747. ISBN 978-7-5010-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