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聯邦運動會

英聯邦運動會(英語:The Commonwealth Games),是英聯邦國家每四年舉辦一次的運動會。這運動會首次舉辦於1930年,當時它被稱為大英帝國運動會The British Empire Games)。運動會的名稱在1954年被改為大英帝國和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又於1970年改作不列顛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然後在1978年換成現在的英聯邦運動會The Commonwealth Games)。2002年起,英聯邦運動會增設殘疾人項目,使得更多殘疾選手多了一個展示的舞台。

「英聯邦運動會」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英聯邦運動會、英運會
臺灣大英國協運動會
港澳英聯邦運動會、英運會
星馬共和聯邦運動會、共運會
英聯邦運動會成員國和地區分佈圖和舉辦城市位置

除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熱門運動項目,英聯邦運動會的運動項目方面也包含了一些流行於英聯邦國家的項目如草地滾球七人欖球和無網籃球。目前,一共有53個英聯邦國家和72個隊伍參與此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的運動員人數通常高達5,000人。這使到英聯邦運動會為其中最為多運動員參與的國際運動盛會之一。

起源

以一個運動競賽的方式團結大英帝國的各個成員,這個構思最初是由阿斯特利·庫柏(Astley Cooper)先生在1891年首先形成的,他在《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建議說「如果每四年舉辦一次泛大不列顛和泛安圭拉的競賽和節日,便可以促進大英帝國成員之間的親善友誼和相互理解」。

在1911年,大英帝國節在倫敦舉辦,節日是為了慶祝英皇佐治五世加冕。節日中也舉辦了一場帝國內的競標賽,參賽的隊伍包括了澳洲加拿大南非英國,競賽的項目包括了拳擊摔角游泳田徑

在1928年,加拿大人梅爾維爾·馬克斯·「鮑比」·羅賓遜(Melville Marks 「Bobby」 Robinson)邀請籌劃了第一屆的大英帝國運動會,兩年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咸美頓正式舉辦了第一屆賽事。

抵制

英聯邦運動會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也曾受到政治抵制。

  • 尼日利亞在1978年愛民頓英聯邦運動會前,就因為新西蘭南非白人至上種族隔離制度時代南非的運動關係而抵制當年的英聯邦運動會。
  • 瑪嘉烈·戴卓爾政府反對制裁南非,幫助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抵抗國際壓力,最終使得英聯邦59個成員中的32個來自非洲,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和地區(不包括百慕達在內)聯合抵制了1986年蘇格蘭英聯邦運動會,在1974年、1982年和1990年也都因為南非問題英聯邦成員國示意要抵制運動會。

歷屆運動會一覽

英聯邦運動會主辦城市
主辦英聯邦運動會的英國城市
次序 年份 主辦城市及國家 賽會開幕宣佈者 開幕時間 閉幕時間 項目數量 賽事數量 國家數量 參賽者數量 榜首國家 參見
大英帝國錦標賽
1911   倫敦英國 佐治五世 5月12日 6月1日 4 9 4 未知   加拿大
大英帝國運動會
I 1930   咸美頓加拿大 費爾曼·費爾曼-托馬斯 8月16日 8月23日 6 59 11 400   英格蘭 [1]
II 1934   倫敦英格蘭 佐治五世 8月4日 8月11日 6 68 16 500   英格蘭 [2]
III 1938   悉尼澳洲 韋克赫斯特勳爵英語John Loder, 2nd Baron Wakehurst 2月5日 2月12日 7 71 15 464   澳洲 [3]
1942   滿地可加拿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取消[1]
1946   卡迪夫威爾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取消[1]
IV 1950   奧克蘭新西蘭 伯納德·弗雷伯格爵士英語Bernard Freyberg 2月4日 2月11日 9 88 12 590   澳洲 [4]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V 1954   溫哥華加拿大 哈羅德·亞歷山大 7月30日 8月7日 9 91 24 662   英格蘭 [5]
VI 1958   卡迪夫威爾斯 伊利沙伯二世 7月18日 7月26日 9 94 36 1122   英格蘭 [6]
VII 1962   珀斯澳洲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 11月22日 12月1日 9 104 35 863   澳洲 [7]
VIII 1966   京士頓牙買加 8月4日 8月13日 9 110 34 1050   英格蘭 [8]
不列顛聯邦運動會
IX 1970   愛丁堡蘇格蘭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 7月16日 7月25日 9 121 42 1383   澳洲 [9]
X 1974   基督城新西蘭 1月24日 2月2日 9 121 38 1276   澳洲 [10]
英聯邦運動會
XI 1978   愛民頓加拿大 伊利沙伯二世 8月3日 8月12日 10 128 46 1474   加拿大 [11]
XII 1982   布里斯班澳洲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 9月30日 10月9日 10 142 46 1583   澳洲 [12]
XIII 1986   愛丁堡蘇格蘭 伊利沙伯二世 7月24日 8月2日 10 163 26 1662   英格蘭 [13]
XIV 1990   奧克蘭新西蘭 韋息士伯爵愛德華王子 1月24日 2月3日 10 204 55 2073   澳洲 [14]
XV 1994   維多利亞加拿大 伊利沙伯二世 8月18日 8月28日 10 217 63 2557   澳洲 [15]
XVI 1998   吉隆坡馬來西亞 端姑·賈法最高元首 9月11日 9月21日 15 213 70 3633   澳洲 [16]
XVII 2002   曼徹斯特英格蘭 伊利沙伯二世 7月25日 8月4日 17 281 72 3679   澳洲 [17]
XVIII 2006   墨爾本澳洲 3月15日 3月26日 16 245 71 4049   澳洲 [18]
XIX 2010   新德里印度 普拉蒂巴·帕蒂爾總統 10月3日 10月14日 17 272 71 6081   澳洲 [19]
XX 2014   格拉斯哥蘇格蘭 伊利沙伯二世 7月23日 8月3日 17 261 71 4947   英格蘭 [20]
XXI 2018   黃金海岸澳洲 威爾斯親王查理斯 4月4日 4月15日 19 275 71 4426   澳洲 [2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XXII 2022   伯明翰英格蘭 7月27日 8月7日 20 280 72 5054   澳洲 [2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XXIII 2026 待定 待定 待定 16 73 原本在澳洲維多利亞州舉辦,[2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但後宣佈放棄。[2]

注:1911年在倫敦舉行的帝國錦標賽被認為是現代英聯邦運動會的前身,但通常不被計入運動會的正式次數。此外,當時是以聯合王國作為一個國家參加比賽;今日則以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北愛爾蘭各王國分別參加比賽。加拿大贏得了4個項目,名列獎牌榜榜首。[3]

獎牌榜總計

排名 國家或地區 賽事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計
1   澳洲(AUS) 20 852 716 650 2218
2   英格蘭(ENG) 20 669 670 669 2008
3   加拿大(CAN) 20 469 476 528 1473
4   印度(IND) 16 155 155 128 438
5   新西蘭(NZL) 20 144 203 262 609
6   南非(RSA) 12 117 112 123 352
7   蘇格蘭(SCO) 20 110 119 178 407
8   肯雅(KEN) 15 81 68 71 220
9   尼日利亞(NGR) 13 61 66 85 212
10   威爾斯(WAL) 20 57 86 127 270

歷屆運動會詳細介紹

大英帝國運動會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

不列顛聯邦運動會

英聯邦運動會

參加英聯邦運動會的完整國家和地區表

英國的4個組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都派出各自的隊伍參加英聯邦運動會,還有一些英國皇家屬地例如,澤西島萌島和一些英國海外領地地區都派出各自獨立的代表團參賽。而只有六支代表隊曾參加全部歷屆以來的英聯邦運動會:澳洲加拿大英格蘭新西蘭蘇格蘭威爾斯

國家或地區 參加年分
  亞丁殖民地1 1962
  安圭拉2 1998–
  澳大利西亞 1911
  安提瓜和巴布達 1966–1970, 1978, 1994–
  澳洲 1930–
  巴哈馬 1954–1970, 1978–1982, 1990–
  孟加拉 1978, 1990–
  巴巴多斯 1954–1982, 1990–
  伯利茲4 1978, 1994–
  百慕達 1930–1938, 1954–1982, 1990–
  博茨瓦納 1974, 1982–
  英屬圭亞那3 1930–1938, 1954–1962
  英屬洪都拉斯4 1962–1966
  英屬處女群島 1990–
  汶萊 1990–
  喀麥隆 1998–
  加拿大 1911–
  開曼群島 1978–
  錫蘭5 1938–1950, 1958–1970
  庫克群島 1974–1978, 1986–
  塞浦路斯 1978–1982, 1990–
  多米尼克 1958–1962, 1970, 1994–
  英格蘭 1930–
  福克蘭群島 1982–
  斐濟6 1938, 1954–1986, 1998–2006, 2014–
  加蓬24 2026–
  岡比亞7 1970–1982, 1990–2010
  加納8 1958–1982, 1990–
  直布羅陀 1958–
  英屬黃金海岸8 1954
  格林納達 1970–1982, 1998–
  根西9 1970–
  圭亞那3 1966–1970, 1978–1982, 1990–
  香港10 1934, 1954–1962, 1970–1994
  印度 1934–1938, 1954–1958, 1966–1982, 1990–
  愛爾蘭11 12 1930
  愛爾蘭自由邦11 1934
  萌島 1958–
  牙買加 1934, 1954–1982, 1990–
  澤西9 1958–
  肯雅 1954–1982, 1990–
  基里巴斯 1998–
  萊索托 1974–
  馬拉維13 1970–
  馬來亞聯合邦14 1950, 1958–1962
  馬來西亞 1966–1982, 1990–
  馬爾代夫15 1986–2014, 2022–
  馬耳他 1958–1962, 1970, 1982–
國家或地區 參加年分
  毛里裘斯 1958–1982, 1990–
  蒙特塞拉特 1994–
  莫桑比克 1998–
  納米比亞 1994–
  瑙魯 1990–
  紐芬蘭自治領16 1930–1934
  新西蘭 1930–
  尼日利亞 1950–1958, 1966–1974, 1982, 1990–1994, 2002–
  紐埃 2002–
  羅福島 1986–
  北婆羅洲14 1958–1962
  北愛爾蘭11 17 1934–1938, 1954–
  北羅德西亞19 1954–1958
  巴基斯坦 1954–1970, 1990–
  巴布亞新畿內亞 1962–1982, 1990–
  中非聯邦18 1962
  盧旺達 2010–
  聖基斯杜化-尼維斯-安圭拉2 1978
  聖海倫娜20 1982, 1998–
  聖基茨和尼維斯2 1990–
  聖盧西亞5 1962, 1970, 1978, 1994–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1958, 1966–1978, 1994–
  薩摩亞21 1998–
  砂拉越14 1958–1962
  蘇格蘭 1930–
  塞舌爾 1990–
  塞拉利昂 1958, 1966–1970, 1978, 1990–
  新加坡14 1958–
  所羅門群島 1982, 1990–
  南非 1911–1958, 1994–
  南阿拉伯聯邦1 1966
  南羅德西亞19 1934–1958
  斯里蘭卡 1974–1982, 1990–
  斯威士蘭 1970–
  坦噶尼喀22 1962
  坦桑尼亞 1966–1982, 1990–
  多哥24 2026–
  湯加 1974, 1982, 1990–
  千里達和多巴哥 1934–1982, 1990–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1978, 1998–
  圖瓦盧 2002–
  烏干達 1954–1974, 1982, 1990–
  英國 1911–
  瓦努阿圖 1982–
  威爾斯 1930–
  薩摩亞21 1974–1994
  贊比亞13 1970–1982, 1990–
  津巴布韋13 23 1982, 1990–2002
  1. ^ 亞丁殖民地於1963年併入南阿拉伯聯邦,並於1967年組成南也門人民共和國,1968年離開英聯邦。
  2. ^ 1980年,安圭拉從聖基斯杜化-尼維斯-安圭拉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英國屬地;而餘下的聖基茨和尼維斯則於1983年脫離英國宣告獨立。
  3. ^ 英屬圭亞那在1966年更名為圭亞那。
  4. ^ 英屬洪都拉斯在1973年更名為伯利茲。
  5. ^ 錫蘭在1972年更名為斯里蘭卡。
  6. ^ 2009年,斐濟因國內政治問題而被禁止參加英聯邦運動會。2014年,由於斐濟臨時政府宣佈將舉行大選英語Fijian_general_election,_2014,斐濟又被允許重新參加英聯邦運動會。
  7. ^ 岡比亞在2013年退出英聯邦,2018年重新加入。
  8. ^ 英屬黃金海岸在1957年更名為加納。
  9. ^ 包括其附屬島嶼。
  10. ^ 香港作為大英帝國的組成部分自1934年起參與英聯邦運動會[4];由於中國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不會讓香港留在英聯邦之內,所以1994年是香港最後一屆參加英聯邦運動會。
  11. ^ 愛爾蘭這個名稱在1930年代表整個島嶼。1934年運動會時代表愛爾蘭自由州和北愛爾蘭。1937年愛爾蘭自由州改名為愛爾蘭(英語:Ireland愛爾蘭語Éire),並且未參加1938年的運動會,1949年4月18日宣佈建立愛爾蘭共和國,退出英聯邦。
  12. ^ 此處插圖顯示的是當時愛爾蘭隊使用的綠色旗幟。
  13. ^ 在1962年的運動會中,馬拉維、贊比亞及津巴布韋三國作為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的一部分參加比賽。
  14. ^ 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砂拉越和新加坡聯合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獨立建國。
  15. ^ 馬爾代夫在2016年退出英聯邦,2020年重新加入。
  16. ^ 紐芬蘭自治領於1949年併入加拿大。
  17. ^ 紅手旗僅在1953年到1972年間作為北愛爾蘭政府的旗幟使用,但早在1924年起,該旗即被愛爾蘭聯合主義者和歐斯特保皇主義者視為北愛爾蘭的旗幟。此外,在國際足協世界盃和國際排聯世界排球錦標賽等國際體育賽事中,它還是北愛爾蘭的旗幟。
  18. ^ 1953年,北羅德西亞、南羅德西亞和尼亞薩蘭聯合組成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1963年底,聯邦解體。
  19. ^ 在1954年和1958年兩屆運動會中,時屬羅德西亞與尼亞薩蘭聯邦的北羅德西亞和南羅德西亞各自派出代表團參加比賽。
  20. ^ 在2009年以前,阿森松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是聖海倫娜的屬地,所以當時的官方名稱為「聖海倫娜及其附屬島嶼」。但在2009年後,三島在該轄境內享有平等地位,因而更名為「聖海倫娜、阿森松和崔斯坦達庫尼亞」,不過仍以「聖海倫娜」的名義參加英聯邦運動會。
  21. ^ 西薩摩亞在1997年更名為薩摩亞。
  22. ^ 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合併,組成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
  23. ^ 津巴布韋在2003年退出英聯邦。
  24. ^ 加蓬與多哥於2022年加入英聯邦,並於2023年成為英聯邦運動會聯合會的成員,預計將在2026年的賽事中首次亮相。[5][6]

英聯邦運動會項目列表

現在的規則規定,每屆英聯邦運動會的運動項目至少10項最多15項。其中有一些有核心運動,每屆運動會必須有這些項目,其他的項目則會根據東道主不同的選擇,東道國也可以申報一些團體項目到英聯邦運動會聯盟大會,例如2006年墨爾本英聯邦運動會,大會就應東道國申請增加了籃球項目。

當前的核心運動包括田徑水上項目(包括游泳跳水韻律泳),草地地擲球,女子無網籃球,男子七人欖球。這些核心項目至少都會保持到2014年的聯邦運動會。

等待審核批准的項目包括射箭羽毛球桌球士碌架)、拳擊賽艇單車劍擊體操柔道獨木舟射擊壁球乒乓球網球保齡球三項鐵人舉重摔角帆船。上述的許多項目都是國際性運動會經常舉辦的項目。

大衛·迪克森獎設立於2002年,頒發給當屆運動會表現最突出的運動員,首屆得主為南非的娜塔莉·杜·托伊特英語Natalie du Toit,憑女子50米(打破女子5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及100米自由泳雙面金牌而獲獎。[7]

當前的運動項目

運動會曾出現過的項目

從來沒有出現在運動會中的項目

參考文獻

  1. ^ 1.0 1.1 The Complete Book of The Commonwealth Games (Gold Coast Edition) by Graham Groom (2017)
  2. ^ Commonwealth Games: 2026 event in doubt after Victoria cancels. BBC News. 2023-07-18 [202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0) (英國英語). 
  3. ^ Inter-Empire Championships.. Auckland Star. 1911-08-04: 7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0). 
  4. ^ 英聯邦運動會開幕 揭香港運動員哀歌. 852郵報. 2014-07-24 [202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5. ^ Gabon and Togo join the Commonwealth. Commonwealth. [2024-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英語). 
  6. ^ Gabon and Togo join the Commonwealth Family. Commonwealth Sport. 2023-11-15 [2024-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0) (英語). 
  7. ^ Natalie sets world reco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BRAND SOUTH AFRICA,2006年3月17日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國家和地區網站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