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映
袁國映(1939年10月—),甘肅省張掖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院)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新疆環境保護事業的帶頭人。[書 1]主要研究方向為乾旱區生態環境研究和保護、野生動植物研究和保護。196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畢業後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職於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現生態與地理研究所。1978年,調至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院)工作,任副所長。兼任中國生態學會第四、五、六、七屆理事會理事,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現為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榮譽理事長。[網 1][書 1]
袁國映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39年10月(85歲) 中國甘肅省張掖縣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母校 | 蘭州大學 |
職業 | 研究員 |
機構 |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
研究領域 | 乾旱區生態環境研究和保護 野生動植物研究和保護 |
頭銜 |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榮譽理事長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書 1] |
兒女 | 袁磊(子)[書 2] |
親屬 | 袁國祥(兄)[書 2] |
袁國映主持參與過超過30項野外考察或科學研究項目。出版過專著約30部。2001年,袁國映成為首位穿越撒哈拉沙漠腹地的中國人。[網 2]袁國映同時也對「喀納斯湖水怪」、「野人」有所研究。
生涯
早年生活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0月,袁國映出生於甘肅省張掖縣。中學時期,袁國映進入甘肅省立張掖中學就學。考大學時,袁國映本欲報考北京航空學院,不過最終進入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就讀。1962年袁國映從蘭州大學畢業,填寫分配志願時,袁國映選擇了新疆、西藏或服從分配,結果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原文如此)[a],從事土壤地理等工作。[書 2][網 3][網 1]
開始環保生涯
1969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綜合利用研究組成立。袁國映為研究組成員之一,其工作方向轉向三廢污染治理。次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綜合利用辦公室成立,袁國映借調至此參與工作,調查和報告新疆工業企業污染情況和「三廢」綜合利用情況。這段時間,袁國映將工作重心放在水磨河的污水治理上。彼時,水磨河沿岸建有大量工廠將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河流。袁國映往返於水磨河流域涉及到的烏魯木齊市與昌吉州米泉縣之間,實地調研多家企業,出具水質調查報告。[網 1]1973年,袁國映又與安裝公司工人等合作製造新疆首台「雙旋風除塵器」,並在東風鍋爐廠完成實驗。同年,袁國映與同事徐錦峰基於調查和整理,撰寫《烏魯木齊大氣污染的地理特徵及其防治意見》一文。另外,袁國映在此期間在無氰電鍍、民用石油液化氣、煤礦廢渣利用等方面亦有貢獻。[書 4][書 5][書 1]
1976年,袁國映連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局總工程師王明達等人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提出在新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建議,並提出首批建立天山天池、喀納斯湖、巴音布魯克、托木爾峰、布爾根河五處自然保護區。[書 4][書 5]
考察與研究
1978年,袁國映從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調出,參與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的創建工作。[網 1][書 6]同年6月,袁國映參加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組織的天山山脈托木爾峰綜合科學考察,主要考察掌握當地污染物的分佈、遷移、富集的規律等特徵。以此次科學考察為基礎,袁國映撰寫《托木爾峰地區環境中的重金屬》等研究論文。1980年到1982年,袁國映等人考察、研究了吐魯番盆地、天山天池的土壤背景值,並參與《新疆吐魯番、天池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論文集的撰寫。1984年,袁國映參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局組織的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綜合科學考察。[書 5]1985年,袁國映帶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科研所的科考隊前往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考察期間,科考隊遇到數十隻紅魚,其中最大頭寬超過1米,身長超過10米,疑似「喀納斯湖水怪」。袁國映等人判斷其為哲羅鮭。[刊 1]
1985年到1991年,袁國映帶領新疆環境保護研究所、石河子環保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以屈喜樂(德語:Johannes Küchler)為首的考察團合作,考察瑪納斯河的生態環境資源。[刊 2][書 7]1987年,袁國映為首的研究組開始對籌建20年的呼斯台庫里水庫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但由於該水庫設計修建於巴音布魯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為避免破壞生活於此天鵝的棲息地,項目沒有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天鵝的棲息地以及巴音布魯克天鵝湖、開都河九曲十八彎等景點得以保留。[網 1][書 8]1991年10月起,袁國映被選為中國生態學會第四、五、六、七屆理事會理事,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刊 3][網 4][網 5][網 6][網 7]199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學學會成立,袁國映任第一、二屆秘書長,第三屆理事長。[網 8]
找尋野駱駝
袁國映對野雙峰駝的保護緣起於1994年9月在蒙古國召開的中亞持續發展國際會議。與會期間,袁國映與長期關注野雙峰駝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約翰·海爾相識,約翰·海爾表達了前往中國考察野雙峰駝近況的願望。1995年4月,袁國映和約翰·海爾帶領着科學考察團前往羅布泊,開始第一次找尋野雙峰駝的行程。考察團首次找尋到野雙峰駝的蹤跡則是在一個月後,在庫姆塔格沙漠邊緣的一處半枯死梭樹林中,找到剛剛降生的駱駝幼崽和其母親。此後,袁國映歷時5年,先後6次,行程約3.6萬千米考察中國境內野雙峰駝的分佈和數量情況。1998年,中亞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烏魯木齊市召開。袁國映在會上作了關於野駱駝保護問題的發言,並引起了全球環境基金等組織的重視。在全球環境基金等組織的支持下,原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擴界更名為阿爾金山-羅布泊雙峰野駱駝保護區,並增加檢查站、設備、人員。2003年,自然保護區升級為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後,袁國映又至少4次前往羅布泊。[刊 1][網 9][書 9]
退休以後
1999年,袁國映退休。[網 3]進入21世紀後,出於為保護野雙峰駝籌集資金等原因,野駱駝保護基金會組織考察隊對撒哈拉沙漠的科學考察。考察隊最多有來自七國15個人組成,最終抵達終點的有6人,袁國映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完成全部行程的隊員之一。2001年10月,考察隊從尼日利亞庫卡瓦出發,途徑尼日爾等國家,行程2300餘千米,歷經100天,於次年2月抵達的利比亞的黎波里。此次考察共採集超過180份岩石、沙樣、動植物等環境標本、超過20小時的攝像資料、超過80膠捲的照片。[刊 1][網 10][網 1]2004年,袁國映組織前往塔城地區巴爾魯克山對被稱為「大頭小毛人」的野人進行考察,訪問見證者並考察現場。[書 10]
隨着年齡增加,袁國映參與到實地考察的時間減少,將精力主要放在編撰生態環境變遷和保護的書籍之中。同時,袁國映也會參加社會各界舉辦的報告會和講座,到2019年參加近百次。[網 3]
研究成果
袁國映主持並參加過超過20餘項野外考察,10餘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對新疆境內至少8個自然保護區的考察和規劃,為新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創造條件。編撰、主編、與人合著包括《新疆野生動物》(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新疆脊椎動物簡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2000年的世界新物種 野雙峰駝》(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年)、《新疆自然保護區》(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水怪》(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1年)、《新疆生物多樣性》(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等在內的專著近30部。發表論文、文章超過260篇。袁國映還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過超過30項決策建議。參與多項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刊 1][書 1][網 3][書 11]
註釋
參考來源
- 書目
- ^ 1.0 1.1 1.2 1.3 1.4 劉寶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家服務中心 , 編. 新疆专家名录.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 570. ISBN 9787228046799.
- ^ 2.0 2.1 2.2 崔保新. 寒松 : 袁国祥自述·睇视文本. 廣州: 羊城晚報出版社. 2021: 283–285. ISBN 9787554309575.
- ^ 張小雷.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 編.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50年 1957-2007. 2007: 7–8.
- ^ 4.0 4.1 烏魯木齊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7辑).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211–227. ISBN 9787228042623.
- ^ 5.0 5.1 5.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纂; <新疆通志·科學技術志>編纂委員會編 (編). 新疆通志(第七十二卷·科学技术志·上).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624-630. ISBN 9787228048847.
- ^ 武夫安. 新疆故事.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07: 105. ISBN 9787807440611.
- ^ 袁國映 (編). 中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 烏魯木齊: 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 1995: 118. ISBN 9787537211055.
- ^ 程艷; 張莉; 李慧菁; 袁國映. 新疆湿地生态环境与保护.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6: 296–298. ISBN 978-7546959764.
- ^ 吉日木圖; 陳鋼糧; 雲振宇. 双峰驼与双峰驼乳.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9: 25. ISBN 978-7-5019-6644-8.
- ^ 袁國映. 新疆野人(下).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2: 305. ISBN 978-7-5469-0447-4.
- ^ 袁國映(主編); 袁國映;黃凎(攝影和繪圖). 袁磊; 沙拉·哈那皮亞; 高麗君; 袁國映 , 編. 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6: 主編簡歷. ISBN 9787546959801.
- 期刊
- ^ 1.0 1.1 1.2 1.3 武夫安. 一位科学家的生态情结. 檢察風雲. 2004, (03): 46–49. CNKI SPMF200403017.
- ^ 袁國映. 中德合作考察玛纳斯河流域. 新疆環境保護. 1986, (04): 2. CNKI XJHB19860400.
- ^ 中国生态学会召开第四 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PDF). 農村生態環境. 1992, (01): 68. CNKI NCST199201016.
- 網站
- ^ 1.0 1.1 1.2 1.3 1.4 1.5 袁国映:全疆生态结构的助推者. 祖國網. 2023-04-12 [2025-01-05].
- ^ 横穿撒哈拉 一位中国环境科学家穿越撒哈拉的笔记. 中國國家地理. 2002-07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1).
- ^ 3.0 3.1 3.2 3.3 鄭卓. 【爱国情 奋斗者】守护生态半世纪 绿水青山留子孙. 天山網. 2019-05-07 [2025-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05).
- ^ 学会概况-第四届理事会. 中國生態學會. [2025-01-06].
- ^ 学会概况-第五届理事会. 中國生態學會. [2025-01-06].
- ^ 学会概况-第六届理事会. 中國生態學會. [2025-01-06].
- ^ 学会概况-第七届理事会. 中國生態學會. [2025-01-06].
- ^ 新疆生态学学会简介. 中國生態學學會. 2019-01-03 [2025-01-06].
- ^ 張治立. 【环保人物】袁国映:十闯罗布泊寻找野骆驼. 天山網. 2019-03-21 [2025-01-07].
- ^ 沿古驼道行进--首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中国人(图). 新浪新聞中心. 2002-03-07 [2025-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