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

历史政权

西遼(1124年-1218年[註 1]),又稱後遼喀喇契丹哈剌契丹,是遼朝宗室重臣耶律大石在遼朝滅亡之際重新建立的以「遼」為國號的王朝。

大遼
1124年—1218年
遼仁宗耶律夷列續興十年(1160年)的西遼疆域圖
京城 
• 1124年-1130年
鎮州(今 蒙古國布爾干省青托羅蓋城)
• 1132年-1134年
葉密立(今 中國新疆額敏
• 1134年-1218年
虎思斡耳朵(今 吉爾吉斯托克馬克
君主6 (其中耶律氏皇帝3代、太后稱制2代、外戚篡位稱帝1代)
• 1124年-1143年
德宗耶律大石
• 1143年-1150年
感天后蕭塔不煙
• 1150年-1163年
仁宗耶律夷列
• 1163年-1178年
承天后耶律普速完
• 1178年-1211年
耶律直魯古
語言契丹語中古漢語[1]
常用語契丹語中古漢語突厥語波斯語
興衰
• 1124年
耶律大石鎮州稱王,脫離天祚帝
• 1132年
耶律大石於葉密立稱帝、菊兒汗,西遼建立
• 1134年
西遼擊敗東喀喇汗國,定都虎思斡耳朵
• 1141年
西遼於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征服河中地區
• 1211年
乃蠻部王子屈出律篡位稱帝,耶律氏絕嗣
• 1218年
蒙古攻西遼之戰,遼亡
宗教佛教伊斯蘭教
前身
繼承
大遼
高昌回鶻
東喀喇汗國
西喀喇汗國
花剌子模王朝
大蒙古國
今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哈薩克
 烏茲別克
 土庫曼
 吉爾吉斯
 塔吉克
 俄羅斯
 蒙古國


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古國時代
三皇五帝
銅石並用時代
黃河文明長江文明遼河文明珠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紀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年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5世紀
戰國 前5世紀—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漢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權 23年—25年
東漢 25年—220年
三國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漢
221年—263年

222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晉 266年—316年
東晉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國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東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齊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後梁
907年—923年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荊南
南漢北漢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遼
1124年—1218年
後唐
923年—937年
後晉
936年—947年
後漢
947年—951年
後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1115年—1234年
蒙古帝國 1206年—1368年
1260年/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後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644年—1912年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年至今
相關條目
中國歷史年表

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在遼朝西北邊陲鎮州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干省青托羅蓋古回鶻[註 2])稱王,改元延慶,史學界一般以此作為西遼政權的開始。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上突厥汗號菊兒汗[註 3]尊號「天佑皇帝」,西遼正式建立。之後,耶律大石向今蒙古高原新疆中亞西亞地區擴張,先後擊敗統治當地的高昌回鶻東喀喇汗國,並於1134年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南布拉納)。隨後,西遼繼續向西部的西喀喇汗國擴張,並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中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征服河中地區花剌子模,從此成為中亞霸主,威名也遠播至歐洲。耶律大石死後,西遼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統治;到第五任君主耶律直魯古時期,西遼由於長期對外戰爭,國力走向衰落,附屬國多次叛亂,並最終被外戚乃蠻部屈出律篡國。最終,新崛起的蒙古帝國於1218年發起攻遼戰役,西遼滅亡。

國名

西遼建國號為「」,以示其為遼朝之正統。因位於先前耶律阿保機所建的大遼之西,該政權被史稱為「西遼」。[6]此外,西遼在中國史書中亦有「後遼[7]和「西契丹[8]之稱。

與西遼同時期並立的中國政權南宋,無論是在耶律大石生前還是死後,皆以「大石[9]、「大石林牙」、「大石契丹」和「林牙契丹[10]等代指西遼政權,而未曾以「遼」之名號直呼西遼,亦未曾使用「西遼」或「後遼」之名。目前所見的最早使用「西遼」和「後遼」名號的紀錄,為元初耶律楚材之《西遊錄》與《湛然居士文集》。[11]

穆斯林西方文獻則將西遼稱呼為「哈喇契丹」(阿拉伯語:الدولة القراخطائية‎,英語:Qara Khitai[12][13],但該名稱不見於傳統中國古籍。近代以後,華人學者在翻譯域外著作時,將Qara Khitai譯為「哈喇契丹」、「哈剌契丹」、「喀拉契丹」或「黑契丹[14],哈喇契丹和黑契丹之名遂在中文文獻中出現。關於「哈喇契丹」之名的含義,目前學界仍有爭論。突厥語維吾爾語中Qara有「黑」的意思,此外還有「偉大」、「總」、「最高」的含義。[15]亦有解釋稱Qara意指的「黑色」,是根據五行學說與遼朝的「水」德相應。[16]然而,據中國大陸的遼史學界對契丹文墓志銘的研究,「哈喇契丹」即「遼契丹」的音譯,「哈喇」為偉大、廣大之意,翻譯為漢字即「遼」,西遼只是沿用了遼代的國號。[17]

歷史

早期耶律大石的活動

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字重德。耶律大石精通契丹語漢語,擅長弓馬騎射。1115年,耶律大石中進士翰林,因契丹語稱翰林為林牙,耶律大石又被稱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後歷任泰州祥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18]

歷經200多年統治的遼朝國力逐漸走向衰弱,取而代之的是女真建立的金朝。在金軍勢如破竹的攻擊下,遼朝節節敗退。1122年,金軍攻克遼中京大定府澤州,遼天祚帝如驚弓之鳥,從居庸關鴛鴦濼(今河北省張北縣安固里淖)到白水濼(今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黃旗海),再到女古底倉,一路倉皇逃跑至夾山(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附近)。數日後,宰相李處溫南京(今北京市西南)都統蕭干、耶律大石等擁立秦晉國王[註 4]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21]耶律大石被視為肱骨之臣,官至太師[19]而一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北宋也與金朝締結了海上之盟,南北夾擊遼朝,但被耶律大石、蕭干兩次率軍擊退。[22][23]同年,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臨朝稱制[24]1123年春,金軍攻破居庸關,北遼危在旦夕,耶律大石決定挾持蕭德妃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因耶律淳被立之事殺蕭德妃及外甥耶律常哥,由於耶律大石的辯解,才使天祚帝赦免了其餘眾人。[25][26]

耶律大石在遼天祚帝帳下任都統一職,1123年,率遼軍進攻奉聖州,駐軍於龍門山東二十五里處。金朝都統完顏斡魯完顏照立完顏婁室馬和尚等率軍攻打,耶律大石戰敗被完顏婁室俘虜,所部投降。完顏宗望用繩子綁着耶律大石,強迫他作為嚮導,率軍襲擊了天祚帝位於青冢濼(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的大營,俘獲了天祚帝之子秦王耶律定、許王耶律寧和嬪妃、公主、從臣多人,獲取輜重車萬餘輛。[27][28][29][30]同年9月,耶律大石跟隨金朝西征,帶領家眷自金營逃出,率領一支部隊投奔天祚帝。[註 5][32][33]

在得到耶律大石的部隊和陰山室韋首領毛割石的援助後,遼天祚帝認為反攻的時機已經來臨,決定親自出兵收復燕州雲州地區。耶律大石認為金軍氣盛,應當養精蓄銳,不能貿然出擊,天祚帝不聽,堅持出兵。[34]1124年2月,耶律大石知道天祚帝無法完成復興遼朝的大業,又害怕得到天祚帝的猜忌,於是殺掉蕭乙薛坡里括,率領鐵騎200[註 6]出奔。[36]耶律大石走後,遼天祚帝雖然取得一些戰役的勝利,但不久便被金朝所敗。1125年,遼天祚帝在投奔西夏的途中被俘,遼朝滅亡。[37]

可敦城稱王

耶律大石率軍從夾山出發,北行三日渡過黑水(今艾不蓋河),途中遇到白韃靼人首領床古兒,床古兒給予耶律大石四百匹馬,二十頭駱駝,若干只羊的援助。耶律大石一路向西北,於1124年秋到達可敦城,召集威武崇德會蕃大林紫河等七個軍州的長官和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孛古江一部)、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塔米爾河英語Tamir River一部)、密兒紀、合主(黑車子室韋)、烏古里阻蔔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個部族的首領舉行大會。在大會上,耶律大石慷慨激昂的指出先祖創建遼朝的艱難以及由於金朝對於遼朝侵略,造成天祚帝流亡在外、生靈塗炭,號召各軍州和部族驅逐仇敵,復興大遼。[36]由於可敦城是遼朝的西北邊防重鎮,邊防軍隊不得隨意徵調,軍隊在戰亂中得以保存,[38]並且此地還擁有可騎乘的戰馬數十萬匹。[39]耶律大石稱王後,安置南北面官,整頓兵馬,磨礪武器,得到精兵萬餘人。[36][40]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建立根據地後,積攢實力,不斷派使者聯絡白韃靼人、西夏以及北宋,從外交上孤立金朝。1125年夏,西夏聯絡耶律大石攻取金朝的山西諸郡。[41]同年末,耶律大石派使者聯絡北宋,提議合力攻打金朝。[42]1127年,白韃靼人與耶律大石通好,拒絕將馬匹賣給金朝。金太宗派使者問罪,雙方關係緊張。[43]1129年,耶律大石率軍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營。次年,金太宗派耶律余睹石家奴拔離速征討耶律大石,但由於諸部落不同意出兵,大軍行進至兀納水後收兵。[44]

耶律大石西征及稱帝

經過休整,耶律大石的軍事實力得到壯大。1130年3月,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告天地、列祖,準備西征。耶律大石先派使者送信給高昌回鶻首領畢勒哥,闡明兩國先代的友好並要求借道去大食。畢勒哥得到書信後,迎接耶律大石至宮邸大宴三日,臨行前畢勒哥親自護送耶律大石出境,贈送耶律大石馬匹六百、駱駝數百、羊三千隻作為禮物,並約定交出人質,作為耶律大石的附庸國[45]

耶律大石率軍離開高昌回鶻,進入乞兒吉思境內,遭到了當地部落的抵抗,但雙方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5]耶律大石率軍繼續西進,到達葉密立。大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獲取駱駝、牛、馬、羊等輜重無數。[46]1131年春,金朝統帥粘罕及耶律余睹率領雲中、燕、雲州漢軍、金軍1萬人攻打耶律大石的根據地可敦城,但遭到失敗。[47]耶律大石到達葉密立後,雖然與高昌回鶻發生過摩擦,[48]但基本得到了當地突厥部族的支持,戶數達到4萬。[5]1132年[註 7],耶律大石在新建成的葉密立正式稱「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追尊祖父為元皇帝,祖母為宣義皇后,冊封元妃蕭氏為昭德皇后[註 8],西遼帝國正式建立。[51]

建都虎思斡耳朵和征金受挫

西遼帝國建立後,耶律大石開始醞釀向周邊地區擴張。1132年,耶律大石親率大軍向南進發,高昌回鶻再次臣服於西遼。隨後耶律大石率軍越過天山,沿塔里木盆地北向西推進,與東喀喇汗國發生衝突。西遼軍被阿爾斯蘭汗(東喀喇汗國大可汗)阿赫馬德·伊本·哈桑的軍隊擊敗,大將阿勒·阿瓦爾被俘,損失慘重。耶律大石撤軍後向七河地區進發,收編了當地的契丹人和突厥人,共16000帳,使西遼軍隊的人數增加了一倍。耶律大石率軍駐紮於西遼與東喀喇汗國邊境地區,等待時機準備反攻。[52]

1132年,阿赫馬德·伊本·哈桑去世,其子伊卜拉欣二世繼任。伊卜拉欣二世軟弱無能,原本臣屬於東喀喇汗國的葛邏祿康里人趁機襲擊他的部屬和牲畜,進行劫掠。伊卜拉欣二世不能控制住國內的局勢,於是派使者請求耶律大石進入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邊)接管他的國家,使他「擺脫這塵世的煩惱」。耶律大石接到請求後,率軍進入東喀喇汗國首都八剌沙袞,「登上那不費分文的寶座」。耶律大石將伊卜拉欣二世降為突厥蠻·伊列克(又譯「土庫曼·伊列克」,意為突厥王),保留了他對喀什噶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和田地區的控制,東喀喇汗國成為西遼的附庸。由於八剌沙袞附近是可耕可牧的肥沃地區,耶律大石決定建都於此,將八剌沙袞改名為虎思斡耳朵(意為強而有力的宮帳),並改元康國。耶律大石隨後又派軍隊戰勝了征服了別失八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境內),康里人不久也臣服於西遼。[5][4]

1134年4月,耶律大石任命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為兵馬都元帥,敵剌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為副元帥,茶赤剌部禿魯耶律燕山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都監,率軍7萬征討金朝。在戰前的誓師大會上,耶律大石用白馬青牛祭天,指出先祖創業艱難,是由於後代君主耽於享樂致使社稷傾覆。中亞並非久居之地,應當榮歸故里,復興大遼。他又勸諭蕭斡里剌要與士卒同甘共苦,賞罰分明。作戰時要選擇水草豐富處紮營,謹慎用兵。但由於西遼與金朝兩國相隔遙遠,西遼軍隊行進萬里一無所獲,兵馬損失慘重,不得不撤軍回國。[53]另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1135年,耶律大石再次率軍攻打金朝,金熙宗派粘罕迎戰。金軍進入沙漠後與西遼軍征戰三晝夜不分勝敗,但金軍糧草斷絕,人馬凍死很多,加上本為契丹人的副將臨陣倒戈,致使粘罕大敗而歸。但此段史料的真實性待考。[54]

征服河中地區及花剌子模

自1137年起,耶律大石開始了第二次擴張。1137年,耶律大石率軍向察赤(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費爾干納盆地澤拉夫尚河流域進兵。同年5至6月,在忽氈(今塔吉克斯坦苦盞)遭到了西喀喇汗國可汗馬赫穆德·伊本·穆海默德的抵抗。西喀喇汗國戰敗,馬赫穆德敗逃回撒馬爾罕。1141年,西喀喇汗國與葛邏祿人爆發衝突,馬赫穆德向宗主國塞爾柱帝國求援。塞爾柱蘇丹桑賈爾動員伊斯蘭諸國參戰,集中了加茲尼王朝古爾王朝的軍隊近10萬人[註 9],單單閱兵就耗費了半年時間。同年7月,桑賈爾率軍渡過阿姆河,進入河中地區,葛邏祿人急忙派使者向耶律大石求救。

耶律大石寫信給桑賈爾替葛邏祿人說情,但桑賈爾十分傲慢的回信命令耶律大石加入伊斯蘭教,並稱自己的軍隊能用箭截斷敵人的鬚髮。當耶律大石聽完桑賈爾的使者讀完書信後,下令拔下他的一撮鬍鬚,然後給他一根針讓他當場示範,使者不能做到。耶律大石說既然針不能截斷鬍鬚,那那個人又怎麼能用箭折斷鬚髮呢?於是下令進兵,雙方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英語Betpak-Dala對峙,西遼的軍隊中有契丹人、突厥人漢人蒙古人[52]耶律大石觀察了戰場的地形後,讓軍隊背靠達爾加姆峽谷安營。兩軍於1141年9月9日展開會戰,戰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賈爾的聯軍人多少謀,如果全力進攻,他們就會首尾不顧。耶律大石派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攻打聯軍右翼,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率兵2500攻打其左翼,耶律大石親率部隊攻打中軍;[56]桑賈爾的聯軍右翼是埃米爾庫馬吉英語Garshasp II,左翼是錫斯坦埃米爾胡馬希,他自己親率中軍,有戰鬥經驗的老兵負責殿後。[4]

在戰場上,錫斯坦貴族作戰英勇,但西遼軍隊中的葛邏祿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迫使桑賈爾的聯軍敗逃。桑賈爾和馬赫穆德逃奔至泰爾梅茲,桑賈爾的妻子、左、右翼統帥和伊斯蘭法學家胡薩姆·奧瑪爾·伊本·阿布杜·阿齊茲·伊本·馬扎·布哈里均被俘虜。[57]桑賈爾的聯軍損失慘重,[註 10]僅達爾加姆峽谷就裝下1萬名死者。[1]遼史》記載塞爾柱帝國聯軍的陣亡者橫屍數十里。[56]卡特萬之戰後,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西遼成為中亞霸主。耶律大石隨後率軍進入撒馬爾罕,立馬赫穆德之弟伊卜拉欣·伊本·穆海默德為桃花石汗,繼續讓其統治西喀喇汗國。[4] 他還下令處死布哈拉的伊斯蘭教教長胡沙穆丁·倭瑪爾,任命阿爾普·的斤統治該地。[58]隨後派大將額兒布思出兵花剌子模,在該地燒殺搶掠,迫使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丁·阿比茲向西遼臣服並且每年繳納價值3萬金第納爾的貨物和牲畜。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在位20年,廟號德宗。[56]

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跡被傳到歐洲,正逢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於是在歐洲流傳着東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約翰,是基督教的捍衛者。[59]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古英語中國的發音類似於「契丹」,都是受耶律大石西征的影響。[3]而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了西遼帝國的代稱,在耶律大石死後,金、西夏、南宋等國家對西遼的後代君主皆稱為「大石」。[60]

蕭塔不煙及耶律夷列的執政

耶律大石去世後,其子耶律夷列年幼,遺詔命皇后蕭塔不煙臨朝稱制,改元咸清,稱感天皇后。[61]1144年,金熙宗得知耶律大石去世的消息,派粘割韓奴為使勸降西遼。正值蕭塔不煙在外出獵,粘割韓奴見到她不下馬跪拜,反而讓她下馬接詔。蕭塔不煙命人將粘割韓奴拉下馬,粘割韓奴痛罵不止,蕭塔不煙發怒,派人將其殺死。[60]蕭塔不煙在位7年後,還政於子耶律夷列。[61]

1150年,耶律夷列即位,改元續興。耶律夷列在位期間普查首都虎思斡耳朵內畿18歲以上成年男子的人口,共84500戶[註 11][62]1156年,西喀喇汗國大汗伊卜拉欣三世與葛邏祿軍隊長官艾亞爾伯克(Ayyār beg,阿亞爾伯克)發生衝突,雙方在飢餓草原英語Betpak-Dala發生戰爭,伊卜拉欣三世戰敗被暴屍荒野,[52]其子阿里·本·哈桑繼任,稱恰格雷汗。恰格雷汗隨後對葛邏祿人展開報復,殺死其首領比古汗。葛邏祿的拉欽伯克和比古汗之子向花剌子模求助,而恰格雷汗則向西遼求援。耶律夷列派東喀喇汗國可汗伊卜拉欣·本·阿赫馬德率軍1萬前去救援。經撒馬爾罕的宗教人士調節,雙方簽訂合約,恰格雷汗恢復了葛邏祿首領的軍事職務,雙方撤軍。[1]耶律夷列在位13年,於1163年去世,廟號仁宗。[62]

耶律普速完執政時期

仁宗耶律夷列去世後,其子年幼,遺詔命其妹耶律普速完臨朝稱制,改元崇福,稱承天太后。[63]為徹底解決葛邏祿人的隱患,1164年,耶律普速完命西喀喇汗馬斯烏德二世布哈拉撒馬爾罕兩地的葛邏祿人遷往喀什噶爾地區,但引發葛邏祿人的暴動。布哈拉長官默罕穆德·伊本·奧瑪爾一面安撫葛邏祿人,一面派使者向西喀喇汗國求援。葛邏祿人喪失警惕,最終得到毀滅性的打擊,勢力在河中地區衰落。[52]次年,西遼軍隊進入呼羅珊,劫掠了巴爾赫[64]從此,巴爾赫臣服於西遼,並向西遼繳納土地稅。[52]

1170年,西遼和喀喇汗國集結軍隊對花剌子模展開進攻。花剌子模沙阿伊爾·阿爾斯蘭派葛邏祿人艾亞爾伯克迎戰,雙方在阿姆河畔遭遇,花剌子模戰敗,艾亞爾伯克被俘。不久伊爾·阿爾斯蘭去世,其幼子蘇丹·沙赫繼任,其兄阿拉丁·塔乞失因爭位失敗而投奔西遼。塔乞失以花剌子模的財寶和按時繳納年貢為條件,換取了耶律普速完的支持。1172年,耶律普速完命丈夫蕭朵魯不率軍護送塔乞失回國即位,蘇丹·沙赫和其母圖兒罕太后英語Terken Khatun (wife of Il-Arslan)聞訊逃走,西遼因此加強了對花剌子模的控制。但是,西遼之後頻繁派使者到花剌子模,每次都索要大量貢金,有些使者甚至不遵守外交禮節,這都讓塔乞失大為惱火。塔乞失下令處死一位對他無禮的契丹貴人,並與西遼使者相互謾罵。在得知這一消息後,蘇丹·沙赫投奔西遼,向耶律普速完解釋說自己得到了花剌子模百姓和軍隊的擁護。於是,耶律普速完又命蕭朵魯不率軍護送蘇丹·沙赫回國,塔乞失下令決阿姆河河堤,放水沖毀道路,阻止西遼軍隊的前進。蕭朵魯不將蘇丹·沙赫護送至呼羅珊,蘇丹·沙赫攻下梅爾夫薩拉赫斯圖斯,在此立足,至1193年才被塔乞失吞併。[5][64]耶律普速完統治時期,西遼實力和疆域達到了頂峰。

耶律普速完統治時期,西遼與金朝也有接觸。1175年,乃蠻部首領寅特斯和康里部首領孛古率3萬戶背叛西遼,投靠金朝,使西遼對謙河(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的控制力減弱。[65]1177年,金熙宗監察御史完顏覿古速巡邊,隨行的契丹人挼剌招得雅魯斡列阿四人投奔西遼。[66]

耶律普速完與其丈夫的弟弟蕭朴古只沙里私通,後將丈夫蕭朵魯不貶為東平王,並羅織罪名殺掉。耶律普速完之舉觸怒了二人的父親,也是西遼三朝元老、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因此,蕭斡里剌發動兵變,率軍包圍皇宮,用箭射死耶律普速完和蕭朴古只沙里。耶律普速完在位共計14年。[63]

耶律直魯古時期的衰落

耶律普速完死後,仁宗耶律夷列的次子耶律直魯古在殺死長兄後即位,[5]改元天喜[67][68]耶律直魯古在位期間醉心於遊獵娛樂,不理政務,[69]並不斷向周邊各國發動戰爭,使西遼的國力走向衰弱直至滅亡。[4]

卡特萬之戰後,塞爾柱帝國的勢力不但已經完全退出河中地區,對呼羅珊的控制力也日趨減弱。因此,新興的古爾王朝逐漸吞併呼羅珊各地。古爾王朝不但佔領了原本向西遼納貢的巴爾赫,還借巴格達哈里發的名義向周邊地區擴張,與西遼的附庸國花剌子模發生衝突。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丁·塔乞失向西遼求助,耶律直魯古派大將塔陽古率軍西征,於1198年4月至5月渡過阿姆河,向呼羅珊地區進兵,花剌子模也準備進攻赫拉特。西遼軍隊軍紀敗壞,在進入呼羅珊後到處燒殺搶掠,但在夜間遭到了古爾王朝及當地軍民的襲擊,許多士兵在強渡阿姆河時被淹死,此戰西遼損失12000人。耶律直魯古得知戰敗的消息大為震驚,向花剌子模派使者索要每個死者1萬金第納爾英語Gold dinar的損失費,但遭到塔乞失的拒絕,並且塔乞失出言不遜,觸怒了耶律直魯古。耶律直魯古出兵攻打花剌子模,再次遭到失敗,花剌子模進兵至布哈拉並一度攻下該城,但不久撤軍回國。[52]

1203年至1204年,古爾王朝和花剌子模再次爆發戰爭,花剌子模沙阿阿拉烏丁·摩訶末向西遼求援。耶律直魯古派塔陽古率軍1萬支援,西喀喇汗奧斯曼·伊本·易卜拉欣也派兵參戰。古爾王朝蘇丹失哈不丁英語Muhammad of Ghor得知消息後急忙退兵,但在安都淮(今阿富汗安德胡伊)被西遼軍隊包圍。雙方展開激戰,古爾王朝有5萬人戰死,西遼軍隊也損失慘重。失哈不丁敗率領殘兵約100人敗逃回安都淮堡壘,但堡壘的城牆被西遼軍隊打開一個缺口。在他即將被俘時,西喀喇汗奧斯曼介入斡旋。在失哈不丁承諾交出大象、馬匹等物資及大量贖金後,西遼釋放了他。此戰西遼雖然取得勝利,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5]1205年,古爾王朝的巴爾赫總督伊馬杜丁·歐瑪爾率軍攻取了西遼控制下的泰爾梅茲[52]次年,失哈不丁在遠征印度時被刺殺,此後,古爾王朝走向衰落。由於西遼和古爾王朝大國兩敗俱傷,花剌子模從中漁翁得利。[5]為穩住西遼,1206年,花剌子模沙阿摩訶末把從古爾王朝奪取的泰爾梅茲交還給西遼,[52]並由其母親圖兒罕可敦出面,款待了西遼的使臣馬合木·太並補交了拖欠西遼的年貢。[5]不過,此時西遼對於花剌子模的控制已經式微。

在西線持續作戰的同時,西遼也並未放棄東征復國計劃。1185年夏,耶律直魯古遣使西夏,遊說夏仁宗同意西遼借道西夏,讓西遼東征金朝以恢復故土。宋孝宗聞知後,希望能藉此機會實現南宋與西遼夾擊金朝,因此遣密使進入西夏境內遊說促成此事。不過,由於夏仁宗未同意耶律直魯古的請求,西遼東征計劃作罷。[70][71]

耶律直魯古在位期間,西遼因窮兵黷武國力日衰,附庸國紛紛擺脫西遼的控制。1209年春,高昌回鶻亦都護巴而朮·阿而忒·的斤不堪西遼的統治,殺西遼太師僧少監,投靠了新興的蒙古帝國[8]1210年,花剌子模沙阿阿拉烏丁·摩訶末將耶律直魯古派往花剌子模的收取年貢的因什處以磔刑,公開宣佈脫離西遼的控制。[69]西喀喇汗可汗奧斯曼也因為向耶律直魯古的女兒求婚遭到拒絕,倒向花剌子模。[5]1211年,葛邏祿部阿爾斯蘭汗英語Arslan Khan (prince)投靠蒙古帝國。[69]東喀喇汗穆罕默德三世也起兵反抗西遼的統治,但遭到西遼軍隊的鎮壓,穆罕默德三世被俘。[5]

西遼的滅亡

屈出律乃蠻部塔陽汗之子。1204年,乃蠻部被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攻滅,屈出律逃亡至西遼,被耶律直魯古收留。屈出律很快得到了耶律直魯古的信任,直魯古將女兒渾忽公主嫁給他,並委託他處理國事,列入蕭氏。西遼的附庸國紛紛背叛西遼時,屈出律向耶律直魯古建議自己返回葉密立海押立(今哈薩克斯坦塔爾迪庫爾干)、別失八里等地召集乃蠻舊部,幫助耶律直魯古鎮壓叛亂。耶律直魯古封屈出律為可汗,並贈送他很多禮物。然而,屈出律在收編乃蠻舊部後,劫掠了西遼七河地區,並同時派使者聯絡花剌子模沙阿摩訶末,約定雙方誰先奪取西遼就佔有它的土地。隨後,屈出律擊敗了西遼的軍隊,劫掠了耶律直魯古位於烏茲根的府庫,隨後又進攻西遼首都虎思斡耳朵,但在真兀赤被耶律直魯古擊敗。於是,屈出律返回葉密立,圖謀再次進攻。[5]

1210年,耶律直魯古派軍隊3萬鎮壓西喀喇汗國的叛亂,攻下了其首都撒馬爾罕。在得知屈出律在東部叛亂的消息後,耶律直魯古急忙將軍隊調回東部。花剌子模趁機向撒馬爾罕推進,會和西喀喇汗國的軍隊向西遼進攻。聯軍到達西遼大將塔陽古鎮守的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塔拉茲附近),塔陽古率軍出城交戰,雙方不分勝負。然而,塔陽古在撤軍途中被俘,後遭處斬。花剌子模隨後將軍隊撤回河中地區[註 12]怛羅斯草原之戰後,塔陽古敗退的士兵返回西遼首都虎思斡耳朵時,當地居民由於想投降花剌子模,拒絕他們入城。西遼軍隊的統帥在勸降無果的情況下下令攻城,虎思斡耳朵的居民堅守16天後,城門被西遼軍隊用大象攻破。入城後西遼軍隊燒殺搶掠三天,城中被殺的大名紳有47000人[註 13]。因為耶律直魯古的府庫遭到屈出律的劫掠,西遼宰相馬合木·太怕自己的財產被耶律直魯古徵收,於是建議兵士將在城中掠奪的的財產獻給耶律直魯古。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諸將領的抵制,導致西遼軍隊大量離散。[5]

1211年秋,屈出律率軍8000襲擊了正在出獵的耶律直魯古,並竊取了皇位。屈出律尊耶律直魯古為太上皇,皇后為皇太后,早晚問候他們的衣食起居。1213年,耶律直魯古在憤懣中死去,共在位34年,史稱「遼末主」。[68]

 
三才圖會》描繪的西遼契丹人形象

屈出律即位後,釋放了東喀喇汗穆罕默德三世,將其送回喀什噶爾,但他不受當地貴族的歡迎,入城時被刺死於城門洞中。由於喀什噶爾不肯歸附屈出律,每逢秋收時節屈出律便派兵毀當地人的莊稼。1214年,當地百姓因為饑荒不得已而歸順。在佔領喀什噶爾後,屈出律將西遼首都遷往喀什噶爾,並下令在每家每戶派駐一名士兵,這些士兵毫無軍紀,到處燒殺搶掠。屈出律屢次征討阿力麻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一帶)汗斡匝兒無果,最終趁其出獵時將其擒殺。[5]

屈出律原本信奉景教,後在渾忽公主的勸說下改信佛教。他用強制手段強迫西遼當地的穆斯林改信佛教或景教,穿戴契丹人的服裝,這引起了當地人民的強烈不滿。屈出律征服和田後,下令召集當地的伊斯蘭教阿訇討論教義。由於教長阿訇阿剌丁·摩訶末極力維護伊斯蘭教,屈出律命人將其嚴刑拷打並強迫改教。摩訶末不從,屈出律下令將其釘死於清真寺的大門上。

1218年,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哲別曷思麥里率蒙古軍2萬攻打屈出律,屈出律聞訊帶領隨從從喀什噶爾逃跑。[72]屈出律逃至巴達克山(今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在瓦罕河谷東部的達拉茲峽谷被當地獵戶抓獲後交給哲別。[73]哲別進入喀什噶爾後宣佈宗教自由,城中居民對屈出律展開報復,大肆屠殺西遼的軍隊。[69]哲別將屈出律斬首後,命曷思麥里拿着他的首級傳示於押兒牽(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斡端(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等城,城中將領皆率部投降。[72]至此,西遼為蒙古所滅,遼絕。

後續

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耶律八剌黑前往波斯克爾曼沙赫,皈依伊斯蘭教。於1224年在該地建立了克爾曼王朝。該王朝被個別學者稱為後西遼。1306年,該王朝被伊爾汗國所兼併。[74]

疆域和民族

疆域

西遼幅員遼闊,統治區域除直轄領地外,包括很多附庸國和附屬部族。西遼的直轄領地以虎思斡耳朵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錫爾河上游,西至怛羅斯,東至巴爾斯孔(今伊塞克湖東南)。其附庸國有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高昌回鶻和花剌子模,附屬部族主要有粘拔恩部(乃蠻部)、康里部和葛邏祿部。

西遼的疆域東至土拉河,包括可敦城周圍地區。乃蠻部、克烈部遷至這一地區後,西遼的東部邊界退至附庸國高昌回鶻的東部邊界;東北至謙河,與吉爾吉斯為鄰。1175年,由於粘拔恩(乃蠻)部歸附金朝,退至阿爾泰山;西北越過巴爾喀什湖,包括康里人活動的地區;西至鹹海烏斯秋爾特高原卡拉庫姆沙漠,包括花剌子模在內;南部西段以阿姆河為界,先後與塞爾柱帝國和古爾王朝為鄰。中段包括瓦罕走廊。東段以喀喇崑崙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為界與吐蕃黃頭回紇接壤;東南包括哈密若羌,隔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西夏為鄰。[4]

西遼的主要城鎮有虎思斡耳朵、河中府(撒馬爾罕)、玉里犍(玉龍傑赤)、蒲華(布哈拉)、察赤(塔什干)、訛跡邗(烏茲根)、可失哈兒(喀什噶爾)、斡端(和田)、阿里馬(阿力麻里)、益離(伊犁)、唆里迷(焉耆)、哈密力(哈密)、別石把(別失八里)、和州(吐魯番)。

淺綠部分為西遼鼎盛時期的版圖,右側虛線內為耶律大石早期的勢力範圍

民族

西遼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從中國東北而來的契丹人漢人和其他民族,有使用波斯語塔吉克人,使用突厥語回鶻人游牧民族有葛邏祿人、康里人、乃蠻人等,還有從西亞僑居而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敘利亞人猶太人等。作為少數民族的契丹人和漢人,與當地佔多數的回鶻人、突厥人長期相處、通婚,適應了當地的習俗,逐漸融合於回鶻或其他突厥民族中。[75]

政治

西遼的國家機構採用遼朝的「兩面制」,即政府分南北兩面。[76]定居的農業民族按地區管理,設置州縣,中央設南面朝官總理軍政事務;流動的畜牧民族,以部族為行政單位,設官統治,中央設北面朝官總領部族軍政事務。除直轄領地外,西遼擁有很多附庸國。西遼保留了這些附庸國的獨立和制度,讓它們享有很大的自立權。西遼在附庸國基本不駐紮軍隊,只是應附庸國要求,幫助其鎮壓國內叛亂。西遼發給他們一塊銀牌作為歸順的標誌。西遼根據這些國家的重要性和忠誠程度採取了不同的管理政策:如完全自治的布哈拉「布爾罕王朝」[註 14];派沙黑納(負責監國的少監)常駐首府、監察軍政的東、西喀喇汗國、高昌回鶻;派官員按時了解情況,收取年貢的花剌子模,[4]還有臣屬於西遼的游牧部落葛邏祿部和乃蠻部;其中西喀喇汗和乃蠻等在西遼統治中期叛去。

此外,西遼在直轄地區實行中央集權制,禁止分封土地(平日不讓軍官手握超過100人),[52]但在附庸國保留了封建采邑制伊克塔);[3]輕徭薄賦,不收取土地稅,只向每戶收取1個第納爾的戶賦;[52]宗教開放,信仰自由;對附庸國採取羈縻的政策。[4]

經濟

直轄地區

 
遼仁宗時期鑄造的年號錢「續興元寶」

西遼統治的直轄地區隨着經濟的發展,城鎮的數量和規模都得到大規模的發展,據統計,僅伊犁河谷地,在12世紀城鎮數目就達到56個。[77]原有的城鎮除虎思斡耳朵外,如怛羅斯、烏茲根、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阿雷斯河和錫爾河交匯處)等,規模都得到成倍的擴大。七河及附近地區灌溉系統發達,當地居民使用鐵鏵木犁和砍土鏝耕作,使用鐮刀收割。西遼的農業不僅有穀物種植,還有園藝業、棉花種植和養蠶業,這些行業又帶動了糧食加工業和葡萄釀酒業的發展。此外,畜牧業和狩獵業也在西遼直轄地區佔有重要的地位。[4]

西遼直轄地區的手工業主要以製陶業、玻璃製造業、礦冶業、製鐵業、銅器製造業和石料加工業為主。貿易的貨物主要是金、宋的女奴、古玩、絲綢和白氈等;中亞和西亞的珠寶、玉器和香料等。[3]此外,西遼的直轄地區存在奴隸貿易,奴隸主要來源於北方游牧部落(特別是欽察人),多運往河中和西亞地區充當馬木路克[4]

西遼曾按中國內地錢幣的形式鑄造過自己的錢幣,如《古泉匯》中記錄的康國通寶[35]耶律夷列時期的續興元寶[78]耶律直魯古時期的天喜元寶[67]一說蕭塔不煙時期還鑄有「感天元寶」,[79]然而未見其實物,21世紀以來的研究認為其屬錯誤的判定,將越南李朝天感元寶錢誤讀。[78]但西遼始終未統一貨幣,原喀喇汗國的貨幣仍被繼續使用和鑄造,稅收以金第納爾英語Gold dinar為計算單位。[3]

附庸國

由於西遼對附庸國的經濟很少干預,附庸國的經濟水平要高於西遼的直轄地區。在河中地區、喀什噶爾、和田地區和高昌回鶻都有發達的農業,畜牧業、狩獵業、捕魚業也是主要行業。

西遼附庸國的手工業主要有河中地區、喀什噶爾和和田地區的玻璃製造業;喀喇汗國的製陶業、金屬製作業、織造業和造紙業;高昌回鶻的織造業、五金業、礦業、冶煉業、製藥業和香料製作業。喀喇汗國和高昌回鶻位於中西交通的要道,與東方的宋、金,西方的印度阿富汗以及西亞、北非和東南歐都有貿易關係。[4]

西遼附庸國的經濟以河中地區的撒馬爾干和布哈拉最為發達,其他城市包括喀喇汗國的察赤、忽氈等;高昌回鶻的喀什噶爾、斡端、別失八里、哈密力(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唆里密(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仰吉巴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等。[3]

軍事

關於西遼的軍事制度,史料少有記載。西遼的軍隊中,騎兵是主要兵種,後期有西遼軍隊使用象兵作戰的記載。[3]為防止軍隊叛亂,耶律大石禁止將軍直接控制100騎以上的軍隊,[52]軍隊都由朝廷直接控制,只是在戰爭期間臨時調派若干士兵給某位將軍指揮。[4]西遼限制已定居的游牧民族攜帶武器、參與戰爭。[35]西遼的軍隊在對外擴張、守衛邊疆、鎮壓叛亂和維護西遼統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遼的附庸國也擁有各自的軍隊,負責維護治安及維持國家統治。附庸國的軍隊有時協同西遼作戰,有時受西遼的調遣執行任務,但有時也與西遼直接對抗。[4]

文化和宗教

文化

西遼統治下的中亞文化的顯著特點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加強。西遼官方使用漢語、契丹語和波斯語,民間多使用突厥語。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不同民族的語言,促進了文化的融合。西遼時期,由於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原來使用的回鶻文字母,逐漸被阿拉伯字母所代替。這一時期西遼的突厥語部族誕生了多位有影響力的詩人,如阿赫馬德·亞塞維阿赫馬德·本·馬赫穆德·玉克乃克阿馬克·布哈拉伊蘇扎尼·撒馬爾罕迪英語Suzani Samarqandi等。[4]

西遼統治時期,漢文化在中亞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西遼的君主使用漢文年號廟號,官方語言使用漢語。[80]在行政、軍事、賦稅、生產技術、建築藝術、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方面,漢文化從多方面影響着當時的中亞地區。[4]

宗教

除屈出律統治時期以外,西遼始終奉行宗教自由的政策,改變了過去喀喇汗國法定國教為伊斯蘭教的政策。因此,佛教、伊斯蘭教、景教薩滿教摩尼教猶太教在西遼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3]

建築藝術

吉爾吉斯斯坦城鎮托克馬克(西遼虎思斡耳朵)、斯萊堅卡列別季諾夫卡英語Lebedinovka亞歷山大古城都發現了西遼時期的民用建築遺址,在建築裝飾方面,體現了漢族藝術和漢文化與中亞文化融合的特點,如瓦、泥塑和暖炕等。廟宇中有漢族風格的繪畫裝飾牆壁,佛像不但有漢族藝術的模型,還兼具古代印度藝術的特點。[81]此外,位於托克馬克附近的布蘭塔和烏茲根的兩座大型伊斯蘭陵墓,都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西遼時期的伊斯蘭建築。[82]這一時期河中地區的園林藝術也獲得了高度的發展,耶律楚材丘處機寫下了不少讚美當地園林藝術的詩歌。[3]

君主列表

  生前在位的西遼皇帝(共4位)
  生前攝政的西遼女主(共2位)
西遼君主年號
肖像 廟號 謚號 尊號 姓名 在世時間 年號 在位時間
嗣元皇帝[83] 耶律氏(名不詳) ?-?
德宗[84] 天祐皇帝[83] 耶律大石 1087年1143年 延慶 1132年1143年
菊兒汗[83] 康國
感天皇后[85] 蕭塔不煙 ?-1150年 咸清 1143年1150年
仁宗[85] 耶律夷列 ?-1163年 續興 1150年1163年
承天太后[86] 耶律普速完 ?-1177年 崇福 1163年1177年
耶律直魯古 ?-1213年 天喜 1177年1211年
屈出律 ?-1218年 1211年1218年

相關條目

註釋

  1. ^ 嚴格意義上1211年屈出律篡國應為西遼結束的標誌。不過,屈出律篡國後並未改國號,除宗教政策外與西遼時期政治措施相同,並且其為耶律直魯古的女婿,他執政的7年可視為西遼的延續。[2]
  2. ^ 關於可敦城的位置,元初的張德輝和丘處機在漠北發現了幾座契丹古城,但究竟哪座是可敦城,史學家觀點不一。陳得芝根據蘇聯考古資料,參照漢文文獻,得出結論:土拉河下游南側的青托羅蓋古城,周約六里,是這一代遼代城址最大的。遺址中有大量遼瓦、器皿,且尚有一座碑座。根據這座古城的方位、規制、遺物判斷,應是遼代鎮州可敦城。見吉宗安所著《西遼史論·耶律大石研究》第55頁。[3]
  3. ^ gur-khan或kur-khan,又譯作古兒汗、葛兒汗、葛兒罕、噶兒汗,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4]又根據古突厥語可翻譯為普天下的、英雄的和光榮的汗。[5]
  4. ^ 《三朝北盟會編》和《契丹國志》均記載為燕王。[19][20]
  5. ^ 關於耶律大石在金營中的生活,《契丹國志》中記載耶律大石投降金朝後與粘罕不和,粘罕想殺掉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帶着五個兒子夜間逃脫,但把妻子留在金營中。粘罕將耶律大石的妻子賜給部落中地位最低賤的人,但他的妻子堅貞不屈,最後被粘罕射殺。[31]宋代學者李心傳在《舊聞誤證》中質疑過這段材料的真實性。唐長孺在《耶律大石年譜》中指出耶律大石從無投降金朝的意向,所以此段材料不可取,見魏所著《西遼史研究》第59頁。[4]
  6. ^ 關於耶律大石出奔時隨行的人數,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第417頁有兩種不同的記載,80名家人和部下或極其龐大的部屬。[5]而《西遼史》第62頁則記載為60名隨從。[14]魏特夫、馮家升合著的《中國社會史—遼》第631頁認為如果將80人作為耶律大石的親信,每人再帶上他們的隨從,總數則接近200人。[35]
  7. ^ 因《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對耶律大石稱帝一事描述有誤,所以耶律大石稱帝時間存在爭議,有1125年、1126年、1131年、1132年多種說法。按耶律大石西征開始於1130年春,這被史學界普遍接受。魏良弢認為耶律大石要完成征戰、招撫異族、重建葉密立三件事需要耗費兩年時間,所以稱帝時間在1132較為恰當,見魏所著《西遼史研究》第41頁至42頁。[4]
  8. ^ 一說蕭塔不煙與昭德皇后蕭氏為同一人,[49]但也有觀點認為二者並非同一人。[50]
  9. ^ 關於卡特萬之戰雙方參戰的人數,伊斯蘭史料方面所提供的雙方人數比例有1:3(10萬對30萬)或1:10(7萬對70萬),強調西遼軍隊數量處於優勢,伊本·艾西爾記載西遼聯軍中包括3萬至5萬名葛邏祿騎兵,部分伊斯蘭史料記載雙方兵力對等。《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記載西遼左右翼各2500人,推測中軍數量為1萬至2萬人。[55]按《遼史》中耶律大石的派兵數量和戰前訓諭,西遼軍隊的數量應遠少於桑賈爾的10萬聯軍。[4]
  10. ^ 關於卡特萬之戰中塞爾柱帝國聯軍的陣亡人數,伊本·艾西爾的《全史》中記載為10萬人被殺,其中有12000名戴頭巾者(伊斯蘭教法學家)和4000名婦女,[52]巴托爾德認為塞爾柱帝國聯軍陣亡3萬人。[1]一般認為陣亡人數在11000至10萬之間。[55]
  11. ^ 關於耶律夷列時期這次人口普查,魏特夫和馮家升認為84500這個數字是西遼首都虎思斡耳朵內畿能夠為軍隊和徭役服務的18歲以上成年男子的戶數,見魏、馮所著《中國社會史—遼》第643頁和第659頁。[35]
  12. ^ 關於這場戰爭,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有兩種不同的記載,還有一種記載是在1210年,西遼與花剌子模軍交戰於伊拉米什草原,花剌子模的宗教人士鼓動戰士們發動聖戰,西遼軍戰敗,塔陽古被俘。見志費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第401頁至第404頁。[5]
  13. ^ 魏良弢認為這個數字過於誇大,見魏所著《西遼史研究》第112頁。[4]
  14. ^ 12世紀前期位於布哈拉的獨立政體,名義上是西喀喇汗國的附庸,實際是一個貴族城邦共和國。[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巴托爾德. 《巴托尔德文集》. 莫斯科: 蘇聯科學院. 1963年: 第一卷·第389頁 (俄語). 
  2. ^ 黎東方. 《细说元朝》.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第70頁. ISBN 9787208025165. 屈出律篡了位,並沒有改西遼國號。西遼的種種制度,屈出律沒有怎樣加以更改。然而,屈出律在文化的類型上距離西遼的歷代皇帝很遠。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吉宗安. 《西辽史论·耶律大石研究》. 烏魯木齊市解放南路348號: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 第55頁、第80頁至第81頁、第91頁、第97頁至第103頁、第111頁、第118頁、第120頁至第124頁、第141頁. ISBN 7228039904.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魏良弢. 《西辽史研究》. 銀川市解放西街105號: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7年11月: 第39頁至第190頁. ISBN 7227000443.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志費尼; 何高濟(譯). 《世界征服者史》.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82號: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年5月: 上冊·第71頁至第75頁、第77頁至第78頁、第340頁至第344頁、第378頁至第382頁、第401頁至第404頁、第417頁至第422頁. 
  6.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漢市武昌區桂子山: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第268頁. ISBN 7562222770. 
  7. ^ 《湛然居士集·卷十二·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後遼興大石,西域統龜慈。
  8. ^ 8.0 8.1 《元史·卷一百二十四·岳璘帖穆爾列傳》:時西契丹方強,威制畏兀,命太師僧少監來臨其國,驕恣用權,奢淫自奉。畏兀王患之,謀於仳理伽普華曰:「計將安出?」對曰:「能殺少監,挈吾眾歸大蒙古國,彼且震駭矣。」遂率眾圍少監,斬之。
  9. ^ 金史·卷七三·完顏安國》:大石部長有乞修歲貢者,朝廷許其請,詔安國往使之。
  10. ^ (宋)周必大.《周益公文集·卷一四八》.
  11. ^ 苗潤博,《<遼史>探源》第九章「西遼事跡」,中華書局,2020年6月,第345-346頁,ISBN 9787101144215
  12. ^ 苗潤博,《<遼史>探源》第九章「西遼事跡」,中華書局,2020年6月,第325頁,ISBN 9787101144215
  13. ^ Michal Biran. The Empire of the Qara Khitai in Eurasian Histo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Islamic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95. ISBN 0521842263. 
  14. ^ 14.0 14.1 布萊資須納德; 蔣園東(譯). 《西辽史》. 上海市河南路: 商務印書館. 1934年10月: 第62頁、第73頁. 
  15. ^ 魏良弢. 《喀拉汗王朝史稿》. 烏魯木齊解放路306號: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6年1月: 第52頁. 
  16. ^ Chen, Yuan Julian. 陳元-臺北故宮藏宋元明帝王畫像與其隱喻的王朝正統性, Zhongguo wenhua 中國文化 [Chinese Culture] 44 (2016): 137-53. [201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英語). 
  17. ^ 劉鳳翥. 通过解读契丹文证明辽朝曾实行双国号制度. 澎湃新聞. [2016-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5). 
  18. ^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耶律大石者,世號為西遼。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孫也。通遼、漢字,善騎射,登天慶五年進士第,擢翰林應奉,尋升承旨。遼以翰林為林牙,故稱大石林牙。歷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
  19. ^ 19.0 19.1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新城主將四軍大王蕭干、太師大石林牙以燕王淳病先次併入燕,結謀策立蕭後。
  20. ^ 《契丹國志·卷十一·天祚皇帝中》:燕王遣大石林牙領一千五百餘騎屯涿州新城。
  21. ^ 《遼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三》:(保大)二年春正月乙亥,金克中京,進下澤州。上出居庸關,至鴛鴦濼…三月辛酉,上聞金師將出嶺西,遂趨白水濼…丙寅,上至女古底倉。聞金兵將近,計不知所出,乘輕騎入夾山…處溫聞上入夾山,數日命令不通,即與弟處能、子,外假怨軍,內結都統蕭干,謀立淳。遂與諸大臣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集蕃漢百官、諸軍及父老數萬人詣淳府。
  22. ^ 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七》。
  23. ^ 見《三朝北盟會編·卷十一》。
  24. ^ 《遼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三》:已而淳死,眾乃議立其妻蕭氏為皇太后,主軍國事。奉遺命,迎立天祚次子秦王定為帝。太后遂稱制,改元德興。
  25. ^ 《契丹國志·卷十二·天祚皇帝下》:保大三年。春正月,金主入居庸關,晡時到燕。蕭後聞居庸關失守,夜率蕭干及車帳出城,聲言迎敵,實欲出奔…遼軍從林牙,挾蕭後以歸天祚於夾山…耶律大石林牙領兵七千到夾山。天祚命殺蕭後並外甥常哥,余免本罪。
  26. ^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及金兵至,蕭德妃歸天祚。天祚怒誅德妃而責大石曰:「我在,汝何敢立淳?」對曰:「陛下以全國之勢,不能一拒敵,棄國遠遁,使黎民塗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孫,豈不勝乞命於他人耶?」上無以答,賜酒食,赦其罪。
  27. ^ 《金史·卷二·太祖本紀》:(天輔七年)壬辰,復書於宋。師初入燕,遼兵復犯奉聖州,林牙大石壁龍門東二十五里。都統斡魯聞之,遣照立、婁室、馬和尚等率兵討之,生獲大石,悉降其眾。
  28.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粘割韓奴列傳》:初,太祖入居庸關,遼林牙耶律大石自古北口亡去,以其眾來襲奉聖州,壁於龍門東二十五里,婁室往取之,獲大石並降其眾。宗望襲遼主輜重於青冢,以大石為鄉導。
  29. ^ 《金史·卷七十四·宗望列傳》:宗望與當海四騎以繩系遼都統林牙大石,使為鄉導,直至遼主營。時遼主往應州,其嬪御諸女見敵兵奄至驚駭欲奔,命騎下執之。有頃,後軍至。遼太叔胡盧瓦妃,國王捏里次妃,遼漢夫人,並其子秦王、許王,女骨欲、余里衍、斡里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里衍,招討迪六,詳穩六斤,節度使孛迭、赤狗兒皆降。得車萬餘乘。
  30. ^ 《遼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三》:(保大)三年戊戌,金兵圍輜重於青冢,硬寨太保特母哥竊梁王雅里以遁,秦王、許王、諸妃、公主、從臣皆陷沒。
  31. ^ 《契丹國志·卷十九·大實傳》:大實既降女真,與大酋粘罕為雙陸戲,爭道相忿,粘罕心欲殺之而口不言,大實懼。及既歸帳,即棄其妻,攜五子宵遁。詰旦,粘罕怪其日高不來,使召之,其妻曰:「昨夕以酒忤大人,畏罪而竄。」詢其所之,不以告。粘罕大怒,以配部落之最賤者。妻不肯屈,強之,極口嫚罵,遂射殺之。
  32. ^ 《遼史·卷二十九·天祚皇帝三》:(保大三年)秋九月,耶律大石自金來歸。
  33. ^ 《歸潛志·卷十三》引《北使記》:昔大石林牙,遼族也,太祖愛其俊辯,賜之妻,而陰蓄異志。因從西征,挈其孥亡入山後。
  34. ^ 《契丹國志·卷十二·天祚皇帝下》:是秋,天祚得耶律大石林牙兵歸,又得陰山室韋毛割石兵,自謂天助中興,再謀出兵收復燕、雲。大石林牙力諫曰:「自金人初陷長春、遼陽兩路,則車駕不幸廣平甸,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則都燕山;及陷中京,則幸雲中;及破雲中,則都夾山。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以至舉國漢地皆為金人所有。今國勢微弱至此而力求戰,非得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天祚斥而不從。
  35. ^ 35.0 35.1 35.2 35.3 魏特夫; 馮家升. 《中国社会史—辽》. 費城: 費城. 1944年: 第631頁、第643頁、第644頁、第659頁、第664頁 (英語). 
  36. ^ 36.0 36.1 36.2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大石不自安,遂殺蕭乙薛、坡里括,自立為王,率鐵騎二百宵遁。北行三日,過黑水,見白達達詳穩床古兒。床古兒獻馬四百,駝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駐北庭都護府,會威武、崇德、會蕃、新、大林、紫河、駝等七州及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乖、達密里、密兒紀、合主、烏古里、阻蔔、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糾而畢十八部王眾,諭曰「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蕃,翦我仇敵,復我疆宇。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遂得精兵萬餘,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37. ^ 《契丹國志·卷十二·天祚皇帝下》:天祚遂強率諸軍出夾山,下漁陽嶺,取天德軍、東勝、寧邊、雲內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人兀室,戰於奄曷下水…乃謀奔夏國。計未決…而金使婁宿馳騎而至,跪於天祚前曰:「奴婢不佞,乃以介冑犯皇帝天威,死有餘罪。」因捧觴而進,遂俘以還。
  38. ^ 《遼史·卷三十·地理志一》:鎮州,建安軍,節度。本古可敦城。統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選諸部族二萬餘騎充屯軍,專捍禦室韋、羽厥等國,凡有征討,不得抽移。
  39. ^ 《契丹國志·卷十八·大實傳》:遼御馬數十萬,牧於磧外,女真以絕遠未之取,皆為大實所得。
  40. ^ 《金史·卷三·太宗紀》天會二年十月:戊辰,西南、西北兩路權都統斡魯言:「遼祥穩撻不野來奔,言耶律大石自稱為王,置南北官屬,有戰馬萬匹。遼主從者不過四千戶,有步騎萬餘,欲趨天德,駐余都谷。」詔曰:「追襲遼主,必酌事宜。其討大石,則俟報下。」
  41. ^ 《金史·卷七十三·完顏希尹列傳》:希尹上其書,且奏曰:「聞夏使人約大石取山西諸郡,以臣觀之,夏盟不可信也。」
  42. ^ 《三朝北盟會編·卷五十八》:夏國之北,有大遼天祚子梁王與林牙蕭太師,統兵十萬,出榜稱:金人不道,與南朝奸臣結約,毀我宗社。今聞南朝天子悔過遜位,嗣君聖明,如能合擊金人,立我宗社,則前日敗盟之事當不論也。
  43.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八十一》:丁未歲,塔坦之馬不入金國,而又通好於達實林牙,金人即遣使問罪塔坦。
  44.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粘割韓奴列傳》:(天會)七年,泰州路都統婆盧火奏:「大石已得北部二營,恐後難制,且近群牧,宜列屯戍」…八年,遣耶律余睹、石家奴、拔離速追討大石,徵兵諸部,諸部不從,石家奴至兀納水而還。
  45. ^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明年二月甲午,以青牛白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先遺書回鶻王畢勒哥曰:「昔我太祖皇帝北征,過卜古罕城,即遣使至甘州,詔爾祖烏母主曰:『汝思故國耶,朕即為汝復之;汝不能返耶,朕則有之。在朕,猶在爾也。』爾祖即表謝,以為遷國於此,十有餘世,軍民皆安土重遷,不能復返矣。是與爾國非一日之好也。今我將西至大食,假道爾國,其勿致疑。」畢勒哥得書,即迎至邸,大宴三日。臨行,獻馬六百,駝百,羊三千,願質子孫為附庸,送至境外。
  46. ^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所過,敵者勝之,降者安之。兵行萬里,歸者數國,獲駝、馬、牛、羊、財物,不可勝計。軍勢日盛,銳氣日倍。
  47. ^ 《大金國志·卷七·太宗本紀五》:(天會九年春),粘罕自雲中以燕雲漢軍、女真軍一萬人付右都監耶律余睹,北攻耶律大石林牙、耶律佛頂林牙於漠北曷董城(可敦城)…曷董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瓮口北去地約三千餘里,盡沙漠無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勝計,車牛十無一二得還。
  48. ^ 《金史·卷三·太宗本紀》:(天會九年)九月己酉,和州回鶻執耶律大石之黨撒八、迪里、突迭來獻。
  49. ^ 劉維新. 《新疆民族辞典》. 烏魯木齊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981頁. ISBN 7228036239. 
  50. ^ 孟廣耀. 《北部边疆民族史研究》. 哈爾濱市: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第二卷·第791頁. ISBN 7531640023. 
  51. ^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耶律大石)以甲辰歲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號葛兒罕。復上漢尊號曰天皇帝,改元延慶。追祖父為嗣元皇帝,祖母為宣義皇后,冊元妃蕭氏為昭德皇后。
  52. ^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52.10 52.11 蘇聯科學院. 《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地区历史资料》. 莫斯科: 蘇聯科學院. 1973年: 第一輯·第64頁至第73頁 (俄語). 
  53. ^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康國元年)三月,以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為兵馬都元帥,敵剌部前同知樞密院事蕭查剌阿不副之,茶赤剌部禿魯耶律燕山為都部署,護衛耶律鐵哥為都監,率七萬騎東征以青牛白馬祭天,樹旗以誓於眾曰:「我大遼自太祖、太宗艱難而成帝業,其後嗣君耽樂無厭,不恤國政,盜賊蜂起,天下土崩。朕率爾眾,遠至朔漠,期復大業,以光中興。此非朕與爾世居之地。」申命元帥斡里剌曰:「今汝其往,信賞必罰,與士卒同甘苦,擇善水草以立營,量敵而進,毋自取禍敗也。」行萬餘里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大石曰:「皇天弗順,數也!」
  54. ^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七十八》:御林牙兵忽然猖獗,干冒陛下。用臣出師之任,臣受命欲謁駑鈍之力,盡淺拙之謀以狂巷。耶律潛伏沙黨,復反交攻凡三晝夜,其勝負未分猶可為戰。奈杜允糧草已斷,人馬凍死。御林牙兵知我深入重地,前不樵蘇後,又糧斷所以王師失利,又副將外家得心生反逆,背負朝廷。外家得之反,背有其由也。
  55. ^ 55.0 55.1 Michal Biran. 《The Empire of the Qara Khitai in Eurasian Histo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Islamic Worl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年: 第43頁至第44頁. ISBN 9780521842266. 
  56. ^ 56.0 56.1 56.2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耶律大石)至尋思干,西域諸國舉兵十萬,號忽兒珊,來拒戰。兩軍相望二里許。諭將士曰:「彼軍雖多而無謀,攻之,則首尾不救,我師必勝。」遣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將兵二千五百攻其右;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將兵二千五百攻其左;自以眾攻其中。三軍俱進,忽兒珊大敗,殭屍數十里。駐軍尋思干凡九十日…又西至起兒漫…康國十年歿,在位二十年,廟號德宗。
  57. ^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歷史所.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史》. 塔什干: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55年: 第一卷·第273頁 (俄語). 
  58. ^ 王治來. 《中亚通史(古代卷·下)》. 烏魯木齊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44年: 第92頁、第110頁. ISBN 9787010091679. 
  59. ^ 巴托爾德; 耿世民(譯). 《中亚简史》. 烏魯木齊市解放南路348號: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0年: 第33頁. 
  60. ^ 60.0 60.1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粘割韓奴列傳》:因曰:「往年大國嘗遣粘割韓奴自和州往使大石,既入其境,大石方適野,與韓奴相遇,問韓奴何人敢不下馬,韓奴曰:' 我上國使也,奉天子之命來招汝降,汝當下馬聽詔。'大石曰:'汝單使來,欲事口舌耶?'使人捽下,使韓奴跪,韓奴罵曰:'反賊,天子不忍於爾加兵,遣招汝。爾縱不能面縛請罪闕下,亦當盡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大石怒,乃殺之。此時大石林牙已死,子孫相繼,西方諸部仍以大石呼之。'」
  61. ^ 61.0 61.1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子夷列年幼,遺命皇后權國。後名塔不煙,號感天皇后,稱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
  62. ^ 62.0 62.1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子夷列即位,改元紹興。籍民十八歲以上,得八萬四千五百戶。在位十三年歿,廟號仁宗。
  63. ^ 63.0 63.1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子幼,遺詔以妹普速完權國,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後與駙馬蕭朵魯不弟朴古只沙里通,出駙馬為東平王,羅織殺之。駙馬父斡里剌以兵圍其宮,射殺普速完及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
  64. ^ 64.0 64.1 雷納·格魯塞; 藍琪(譯). 《草原帝国》.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36號: 商務印書館. 2011年4月: 第215頁、第216頁. ISBN 9787100028622. 
  65.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粘割韓奴列傳》:是歲,粘拔恩君長撒里雅寅特斯率康里部長孛古及戶三萬餘求內附,乞納前大石所降牌印,受朝廷牌印。
  66. ^ 《金史·卷八十八·唐括安禮列傳》:(大定)十七年,詔遣監察御史完顏覿古速行邊,從行契丹押剌四人,挼剌、招得、雅魯、斡列阿,自邊亡歸大石。
  67. ^ 67.0 67.1 別利亞耶夫、斯達諾維奇著,王勇譯. 「天喜元寶」辨——記新發現的西遼錢幣. 上海市: 中國錢幣雜誌社. 2022年: 總第177期第36–38頁. 
  68. ^ 68.0 68.1 《遼史·卷三十·天祚皇帝四》:仁宗次子直魯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時秋出獵,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據其位。遂襲遼衣冠,尊直魯古為太上皇,皇后為皇太后,朝夕問起居,以侍終焉。直魯古死,遼絕。
  69. ^ 69.0 69.1 69.2 69.3 多桑; 馮承鈞(譯). 《多桑蒙古史》. 上海市福建中路193號: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1年6月: 第79頁至81頁、第84頁. ISBN 7806227989. 
  70. ^ 《宋史·卷三十五·孝宗本紀三》:(淳熙十二年夏)丙子,諜言故遼大石林牙假道夏人以伐金,密詔吳挺與留正議之。
  71. ^ 《西夏書事·卷三十八》:淳熙十二年、夏乾祐十六年春二月,西遼假道伐金。西遼主大石死,子孫相繼,西方諸部仍以「大石」名之。是時遣使至夏,假道伐金,中國諜者以聞。孝宗密詔利西都統制吳挺與制置使留正議之。已而,不果。
  72. ^ 72.0 72.1 《元史·卷一百二十·曷思麥里列傳》:帝命曷思麥里從哲伯為先鋒,攻乃蠻,克之,斬其主曲出律。哲伯令曷思麥里持曲出律首往徇其地,若可失哈兒、押兒牽、斡端諸城,皆望風降附。
  73. ^ 姚大力. 《屈出律败亡地点考》.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大學歷史系元史組: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五期》. 1981年8月. 
  74. ^ 范雅黎. 《浅析哈剌契丹人建立的起儿漫王朝》. 烏魯木齊市: 新疆師範大學. 2008年11月21日. 
  75. ^ 趙榮織. 《浅谈耶律大石的历史功绩和西辽的历史地位》. 烏魯木齊市: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社科部. 1981年8月. 
  76.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粘割韓奴列傳》:天會二年,遼詳穩撻不野來降,言大石稱王於北方,署置南北面官僚,有戰馬萬匹,畜產甚眾。
  77. ^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歷史所.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史》. 阿拉木圖: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 1979年: 第一卷·第100頁 (俄語). 
  78. ^ 78.0 78.1 李鐵生(譯). 吉尔吉斯发现的“续兴元宝”与西辽年号考.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 [2020-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中國古錢幣文獻中均列有天感元寶,可惜原書《泉志》已佚,明代(1603年)時對部分錢圖進行了補繪。顯然,補繪時出版人手邊並無全部錢品實物,部分錢圖由出版人杜撰得出,天感元寶即為一例。後來補繪的天感元寶錢圖廣為19世紀中國和日本錢幣著作引用。天感元寶錢文也被改讀為感天元寶,並被認為系攝政皇后感天后所鑄。然而,沒有一位作者注意到感天后是蕭塔不煙的尊號(原文作諡號)。而錢文上只應有年號(年號為咸清),而不應有尊號。1940年左右,一些中國錢幣收藏家已注意到這一問題,並建議列入安南錢。 
  79. ^ 黃任恆. 《辽代金石录》. 1905年: 卷一·第21頁. 感天錢,金索四曰感天元寶,西遼天祐帝后蕭塔不煙稱制號感天皇后,疑鑄此錢。 
  80. ^ 陳垣. 《元西域人华化考》. 上海市瑞金二路272號: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卷一·第3頁. ISBN 7532528103. 西遼五主,凡八十八年,皆有漢文年號,可知其在西域,必曾行使漢文。 
  81. ^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歷史所. 《吉尔吉斯地区史》. 比什凱克: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 1956年: 第一卷·第141頁至142頁 (俄語). 
  82. ^ 加富羅夫. 《塔吉克民族史》. 莫斯科: 蘇聯科學院. 1964年: 第276頁 (俄語). 
  83. ^ 83.0 83.1 83.2 脫脫. 《遼史‧卷三十‧本紀第三‧天祚皇帝四》 (中文). 又西至起兒漫,文武百官冊立大石為帝,以甲辰歲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號葛兒罕。復上漢尊號曰天祐皇帝,改元延慶。追謚祖父為嗣元皇帝,祖母為宣義皇后,冊元妃蕭氏為昭德皇后。因謂百官曰:「朕與卿等行三萬里,跋涉沙漠,風夜艱勤。賴祖宗之福,卿等之力,冒登大位。爾祖爾父宜加恤典,共享尊榮。」自蕭斡里剌等四十九人祖父,封爵有差。 
  84. ^ 脫脫. 《遼史‧卷三十‧本紀第三‧天祚皇帝四》 (中文). 康國十年歿,在位二十年,廟號德宗。 
  85. ^ 85.0 85.1 脫脫. 《遼史‧卷三十‧本紀第三‧天祚皇帝四》 (中文). 子夷列年幼,遺命皇后權國。後名塔不煙,號感天皇后,稱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子夷列即位,改元紹興。籍民十八歲以上,得八萬四千五百戶。在位十三年歿,廟號仁宗。 
  86. ^ 脫脫. 《遼史‧卷三十‧本紀第三‧天祚皇帝四》 (中文). 子幼,遺詔以妹普速完權國,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後與駙馬蕭朶魯不弟朴古只沙里通,出駙馬為東平王,羅織殺之。駙馬父斡里剌以兵圍其宮,射殺普速完及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 
中國朝代和政權
前朝
大遼
西遼
1025年-1218年
後朝
大蒙古國
西域地區政權
前朝
大遼
西遼
1025年-1218年
後朝
大蒙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