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報大廈
41°53′26″N 87°37′25″W / 41.890426°N 87.62367°W
Tribune Tower 論壇報大廈 | |
---|---|
概要 | |
類型 | 摩天大樓 |
建築風格 | 哥德復興式建築 |
用途 | 辦公樓 |
地點 | 美國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密歇根大街435號 |
座標 | 41°53′25″N 87°37′25″W / 41.89039°N 87.62369°W |
興建期 | 1923–1925 |
擁有者 | 論壇媒體[*] |
高度 | |
高度 | 141 米 |
頂樓 | 462英尺(141米) |
技術細節 | |
層數 | 36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約翰·豪厄爾斯(John Mead Howells)與雷蒙德·胡德(Raymond Hood) |
地圖 | |
論壇報大廈(英語:Tribune Tower)是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和論壇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大樓內還有CNN電視台的辦公室、當地電台和其他一些機構。這棟建築始建於1923年,外觀上充滿了強烈的哥特風格,是芝加哥市的地標之一。 https://www.radyokalbim.com.t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設計
論壇報大廈的設計來源於一場建築競賽。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在創辦75周年之際舉辦了一場名為「世界上最漂亮和最吸引人的建築」的建築競賽,最終的獲獎設計將成為芝加哥論壇報的新辦公大樓。報社為優勝者提供了5萬美元的獎金,吸引了260個參賽方案。[1]最終的獲獎作品是由兩位來自紐約的建築師約翰·豪厄爾斯(John Mead Howells)與雷蒙德·胡德(Raymond Hood)共同完成的。他們的設計是一棟36層的高塔,塔頂還修建了哥德式教堂上常見的飛扶壁,大廈入口處等細部設計也充滿了哥特風格。這一設計思想同當時芝加哥以及國際上所流行的簡約風格相牴觸,但贏得了報社的青睞。大樓自1923年開始施工,1925年完成了修築工作。[2] 第二名的方案為埃列爾·薩里寧所設計的方案。
石塊
除了大廈自身的建築風格外,這棟建築另一個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其牆體上鑲嵌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碎片。genel forum sites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這一舉動始於1941年一塊被炮彈破壞的法國教堂的石塊。[3]如今論壇報大廈的牆體上展示着來自世界各地的130餘塊建築碎片。例如中國長城、美國白宮的磚塊,埃及金字塔的石塊、9·11事件中倒塌的世貿中心的殘骸。此外,論壇報大廈的一扇櫥窗內還展示着阿波羅15號飛船從月球帶回的岩石,之所以沒有將其鑲嵌在牆內是因為NASA不允許這麼做。[4]
參考文獻
- ^ Chicago Tribune Tower. [201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8).
- ^ Tribune Tower. [201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4).
- ^ Tribune Tower Rocks. [201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30).
- ^ Tribune Tower. [2010-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