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敬淳(7世紀?—696年),唐朝官員,貝州臨清(今河北省臨西縣)人。

父親路文逸。大業末年,全家遇盜,路文逸藏在草澤,白天伏在死人中,夜行避難。為自己的窮途,閉口不食。同行人憐憫他誠實,勸他不應當喪失信心,採食東西給他吃,交替背着他走,遂免於難。貞觀末年,官至申州司馬

路敬淳與弟弟路敬潛早年知名。路敬淳勤學,不出家門,遍覽群書,孝友篤敬。父喪,三年不出守墓的廬屋。服喪結束,方哭着入見妻子,瘦的妻子都認不出來。後來中進士第。

武周天授年間,歷任司禮博士、太子司議郎,兼修國史、崇賢館學士。多次受詔編纂吉凶雜儀,武則天很器重他。路敬淳精通譜學,自以降,推本其來,皆有條序,窮究氏族的根源枝派,無人能及。撰寫《著姓略記》十卷。又撰寫《衣冠本系》,未成。萬歲通天二年,因為和綦連耀結交,下獄而死。神龍初年,追贈秘書少監

路敬潛擔任懷州錄事參軍,也因為綦連耀下獄,免死。後為遂安縣令。之前,縣令多死,路敬潛想要辭,妻子說他沒有死在獄中,是生死有命。到任,有貓頭鷹在屏風上嘯叫,數十老鼠走在前面,左右驅趕,擁杖而號,路敬潛並不害怕。之後轉任衛縣縣令中書舍人

參考文獻

  • 舊唐書》卷189下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下
  • 新唐書》卷199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