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崔特

麥克·崔特警探(英語:Detective Michael Tritter)是美國醫務劇《醫神》中的一個虛構角色,由男演員大衛·摩斯扮演,是節目於2006至2007年間播出的第三季中一個主要的反對派角色。崔特是一位警探,他來到醫院做檢查時受到主角侯國基醫生捉弄,被留在醫院的一間檢驗室內,並且直腸中還插了一根溫度計,從此崔特就較上了勁,一定要讓豪斯向他道歉。豪斯拒絕道歉,於是崔特研究了豪斯的背景,發現他對維柯丁成癮。崔特設法讓豪斯身邊的人站到其對立面,想要強迫醫生接受戒斷治療。這件事情最終鬧到了法庭上,法官判決豪斯因藐視法庭而入獄一夜,但也中止了強制性的戒斷治療。法官認為,豪斯並不是個什麼癮君子,也不會把藥品拿去做非法交易。

麥克·崔特
醫神》角色
首次登場《傻愛》(Fools for Love,第三季第五集)
最後登場《給我真相》(Words and Deeds,第三季第十一集)
創作者彼得·布萊克(Peter Blake
飾演大衛·摩斯
角色設定資料
性別
職業警探
頭銜警探

這個角色的創作旨在給豪斯提供一個可以面對面抗衡的對手[1]。摩斯之前從未參加過這部電視劇的演出,他對自己是否應該接演這個角色有些拿不定主意,並且與節目相互熟悉後也沒有改變看法。不過,他的朋友對這一演出感到非常激動,這也成為摩斯最終決定接演的重要原因。起初大部分評論中都對角色給出了正面評價,但角色連續出現了多集後,部分評論員開始感覺其故事情節變得有些「無聊」[2],儘管如此,摩斯對人物的塑造還是獲得了讚譽,他也因《誰是猶大》一集中的演出獲得了黃金時段艾美獎傑出劇情類客串男演員獎提名。2006年,摩斯在接受《電視指南》採訪時表示,雖然他和節目的幾位編劇進行過探討,但這個角色已經不可能再在節目中出現[3]

劇情線索

崔特在《醫神》第三季的第五集《傻愛》中首度登場,是一位腹股溝感覺嚴重不適的警探,他覺得這種不適是因性傳播疾病導致,因而來到醫院就診。豪斯在診斷時發現崔特皮膚乾燥,還在嚼尼古丁口香糖,而皮膚乾燥正是嚼尼古丁口香糖常見的副作用,崔特要求醫生做進一步檢測,但豪斯拒絕了,理由是自己這個月為「頑固白痴」測試診斷的次數已經達到了限額(意即自己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對方身上)。崔特感到不滿,把豪斯給絆倒了,醫生於是佯裝同意配合,表示自己需要檢測崔特的直腸溫度。豪斯插入溫度計後就離開了檢驗室,並且壓根兒就沒打算回去。崔特脫困後向豪斯的上級,院長麗莎·卡蒂Lisa Cuddy莉薩·埃德爾斯坦飾)投訴,稱自己與其說告上法院,倒不如說更想把豪斯「痛扁一頓」。豪斯拒不道歉,結果當晚他就因交通違規被崔特攔了下來,警探在醫生的口袋裏找到沒有處方的維柯丁藥丸後將他逮捕,同時還有拒捕醉酒駕駛罪名。[4][5]

到了下一集《順其自然》(Que Será Será)中,崔特對豪斯的公寓進行搜查,發現了大量的維柯丁藥丸和兩份明顯偽造的藥方,上面簽有豪斯的朋友詹姆士·威爾森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飾)的名字[6][7]。崔特接下來在第七集《父子情》(Son of Coma Guy[8][9]和第八集《生死差錯》(Whac-A-Mole)中向威爾森以及豪斯手下的多位醫生施壓,要求他們出庭作證指控豪斯,但全都遭到了拒絕[10][11]。到了第九集《誰是猶大》(Finding Judas)里,卡蒂發現崔特用自己休假的時間檢閱醫院的日誌,試圖找到對豪斯不利的證據。她批評他過分看重這一點私人恩怨,而崔特則反駁稱這所醫院裏所有人都有責任,他們在明知豪斯對維柯丁成癮的情況下仍然默許他對病人進行治療,自己作為警探,有責任去揭開這些醫生有意隱瞞的事情。到了這集的結尾,威爾森拜訪了崔特,表示自己願意作證[12][13]

崔特和威爾森在第十集《小小聖誕節快樂》(Merry Little Christmas)里達成協議,只要豪斯同意認罪,並且接受兩個月的戒斷治療就可以繼續行醫。與此同時,豪斯利用一位已故病人的名字獲得了羥考酮藥片來作為維柯丁的替代品。第二天早上,他向崔特表示願意讓步接受交易,崔特則稱自己已經從藥房紀錄中發現豪斯通過死者獲取藥品的證據,不再給予他任何辯訴交易[14][15]

在案件發展到即將走上法庭的最後幾天裏,豪斯意識到了局勢的嚴重性,並最終選擇向崔特道了歉。但崔特這時拒絕接受他的歉意,於是豪斯參加了戒斷治療,在崔特和法官面前演了一場戲,但崔特以自己過去和癮君子打交道的經驗指出,豪斯什麼也沒變,也不會改變。法官最後作出了裁決,豪斯因藐視法庭而入獄一個晚上,她認為醫生並不會拿那些藥品去做非法交易。最終崔特在法警把豪斯帶離法庭時對醫生說:「祝你好運,我希望是自己看錯你了。」[16][17]

人物性格

「崔特從本質上就是沒有幽默感的豪斯,但這並不影響他對豪斯是個惡霸這一判斷的可靠程度。」
艾倫·塞平沃爾,《明星紀事報[18]

崔特是《醫神》第三季的一個主要反對派角色[7]。身為警探,他「倔強」、「記仇」,而且非常有決心[19][20]。據大衛·摩斯所說,《傻愛》中發生的溫度計事件讓崔特下決心站出來反抗豪斯[3],他和豪斯是同等的,「在任何一方面都不比豪斯差,可以真正動搖到豪斯的根基」[21]。崔特與癮君子打交道的經驗讓也讓他透過有色眼鏡去看待豪斯[22],並且因此變得非常偏執[23]。據節目的執行製片人凱蒂·雅各布斯(Katie Jacobs)表示,劇情變成了兩個人自負之間的戰爭[24]。在《誰是猶大》中,這個角色試圖一個一個地策反豪斯診斷小組的其他成員作出對豪斯不利的證供,表現出他在心理操縱方面的能力[25]。《今日美國》的羅伯特·比安科(Robert Bianco)認為,崔特起初受到挑釁,他的反應很合理,但隨着劇情的發展,他搖身一變,成了「某種瘋狂的超級警察,醫院乃至憲法他都不放在眼裏」[26]。《明星紀事報》的艾倫·塞平沃爾也認為,這個角色和豪斯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缺乏幽默感,但即使如此,他對豪斯的看法仍然是有道理的[18]

創作和演員

 
麥克·崔特一角由大衛·摩斯(攝於2005年)扮演。

崔特一角的創作旨在給醫神提供一個可以面對面抗衡的對手[1]。節目的製片人設想了一個無論是內心的堅強程度,還是頭腦的智慧,以及個性的專注度上都可以與豪斯相提並論的角色[22]。2006年,《醫神》的主創者大衛·肖David Shore)聯繫了男演員大衛·摩斯客串出演本劇,兩人之前曾在《駭客》(Hack)中合作過[1][3]。《費城每日新聞》(Philadelphia Daily News)的埃倫·格雷(Ellen Gray)認為,摩斯之前有過扮演多位「可怕」警察的演出經驗,這讓他更適合出演崔特一角[27]

摩斯起初對節目感到陌生。觀看了幾集《醫神》後,他對這麼一個「純粹的混球」式主角居然會吸引到這麼多觀眾的青睞感到驚訝[1]。他一度沒有決定接演這個角色,但在告訴幾位老友並看到他們熱烈的反應後,摩斯最終決定加入[1][21][22]。執行製片人凱蒂·雅各布斯對摩斯的表演留下了深刻印象[22]。摩斯本人在2006年接受《電視指南》雜誌採訪時表示,雖然他與《醫神》的多位編劇探討過讓崔特一角回歸劇集的可能性,但這基本上已經不可能了[3]

反響

麥克·崔特一角起初獲得了總體較為正面的反響。《芝加哥論壇報》的莫琳·瑞恩(Maureen Ryan)宣稱崔特是2006年秋(電視上)最出眾的男性惡棍[28]。在劇中扮演麗莎·卡蒂一角的莉薩·埃德爾斯坦稱大衛·摩斯是節目中出現過的所有客串演員中自己最喜歡的一位,她還稱讚了摩斯的演技[29]。《博客評論家雜誌》(Blog Critics Magazine)的芭芭拉·巴內特(Barbara Barnett)和《紐約時報》的查爾斯·麥格拉思(Charles McGrath)都將崔特與《悲慘世界》裏的沙威督察相比較[30][31],《娛樂周刊》的阿蘭達·威特(Alynda Wheat)表示,崔特惹惱豪斯的程度要超過其他任何一個角色,其他的各個反對派人物如安珀·沃拉基斯(Amber Volakis安妮·達德克飾)、史黛西·華納Stacy Warner雪拉·渥德飾)和盧卡斯·道格拉斯(Lucas Douglas米高·溫斯頓飾)都有所不及[19]。《綜藝》的斯圖爾特·萊文(Stuart Levine)則認為,崔特是豪斯「當之無愧的對手」[32]

「但是,經過大約四集,並且他(指崔特)已經給豪斯身邊的人帶去很多麻煩之後,我們(指觀眾)感到有些厭煩了。這故事看起來會沒完沒了,與此同時又沒有優秀的醫療案例來彌補其中的空隙。」
斯塔奇·克勞斯,IGN網站[2]

不過,這個角色接下來的劇情發展開始讓評論員感到厭煩。IGN網站的斯塔奇·克勞斯(Staci Krause)認為第三集開頭,豪斯中槍後恢復的前幾集更有趣味性[2]。《娛樂周刊》的米歇爾·昆(Michelle Kung)在針對第六集《順其自然》的評論中指出,雖然大衛·摩斯是個好演員,但他出演的這個警察卻實在是有些已經讓仇恨所扭曲,不知變通到荒謬的程度,他出場的鏡頭經常讓人沒法耐着性子看完[33]Television Without Pity網站的莎拉·莫里森(Sara Morrison)在針對《傻愛》的評論中認為,崔特針對豪斯的復仇舉動似乎並不值得他這樣身份的人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和工作量[5],她之後把崔特一角的故事情況總結成「對屁股溫度計正義的瘋狂追求」[7]。《明星紀事報》(The Star-Ledger)的艾倫·塞平沃爾表示,讓豪斯和一個缺乏喜劇細胞的警察對抗,這既枯燥乏味,也不公平[34]

《醫神》的劇迷曾表現出對反對派客串角色多次出場的厭惡,評論員估計,觀眾也會對崔特一角產生類似的不屑[35]。最終崔特的故事情節結束時,《今日美國》的羅伯特·比安科稱這是送給節目粉絲的聖誕禮物[26]。摩斯也曾打趣稱,自己離開節目後,已經有過多位粉絲向他表示,看到崔特對醫神的所做所為,他們都很憎恨這個角色[1][36]

摩斯因對崔特一角的出色演繹獲得了正面評價。《明星紀事報》的艾倫·塞平沃爾稱他是位演技「精湛的演員」[34],《芝加哥論壇報》的莫琳·瑞恩(Maureen Ryan)表示,摩斯「含蓄的演出」讓崔特顯得更加可怕[28]Zap2it網站的丹尼爾·芬伯格(Daniel Fienberg)稱摩斯是「最優秀的性格演員之一」[35]。《綜藝》雜誌的辛西婭·利特爾頓(Cynthia Littleton)認為摩斯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的醫務劇《波城杏話》(St. Elsewhere)中的表現就應該得到艾美獎的肯定[37],所以她對摩斯因《誰是猶大》的表演得到2007年黃金時段艾美獎傑出劇情類客串男演員獎提名感到很高興[38][39],不過最終獲獎的是《日落大道60號演播室》中的約翰·古德曼[40]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Murray, Noel. David Morse. The A.V. Club. Chicago, Illinois, USA: Onion, Inc. 2008-06-23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2. ^ 2.0 2.1 2.2 Krause, Staci. House: Season 3 Review. Some great medical cases, one disappointing story arc and a shocker of a finale. (IGN). 2007-06-13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6). 
  3. ^ 3.0 3.1 3.2 3.3 Cohn, Angel. David Morse Prescribes Big Trouble for Dr. House. TV Guide. 2006-10-31 [200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4. ^ Blake, Peter; Platt, David. Fools for Love. House. 第3季. 第5集. 2006-10-31. Fox Broadcasting Company. 
  5. ^ 5.0 5.1 Sara Morrison. AWKWARD.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6. ^ Shore, David; Moran, Thomas L. Que Sera Sera. House, M.D.. 第3季. 第6集. 2006-11-07. Fox. 
  7. ^ 7.0 7.1 7.2 Sara Morrison. VOGLER II: ELECTRIC VOG-A-LOO.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2). 
  8. ^ Shore, David; Egan, Doris. Son of Coma Guy. House, M.D.. 第3季. 第7集. 2006-11-14. Fox. 
  9. ^ SUSPENDED DISBELIEF.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10. ^ Shore, David; Davis, Pam. Whac-A-Mole. House, M.D.. 第3季. 第8集. 2006-11-21. Fox. 
  11. ^ Sara Morrison. PASSIVE-AGGRESSIVE.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12. ^ Shore, David; Hass, Sara. Finding Judas. House, M.D.. 第3季. 第9集. 2006-11-28. Fox. 
  13. ^ Sara Morrison. HOUSE THE MAGICIAN.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14. ^ Shore, David; Friedman, Liz. Merry Little Christmas. House, M.D.. 第3季. 第10集. 2006-12-12. Fox. 
  15. ^ Sara Morrison. A LITTLE OF THIS, A LITTLE OF THAT.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16. ^ Shore, David; Dick, Leonard. Words and Deeds. House, M.D.. 第3季. 第10集. 2007-01-01. Fox. 
  17. ^ Sara M. BROKEN ARC SYNDROME.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NBCUniversal.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6). 
  18. ^ 18.0 18.1 Sepinwall, Alan. This is why they don't have many friends. The Star-Ledger. 2006-11-01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1). 
  19. ^ 19.0 19.1 Wheat, Alynda. Who Annoyed Dr. House Mos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8-09-12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9). 
  20. ^ Ryan, Maureen. Sweeps ahoy! Highlights of November's TV schedule. Chicago Tribune. 2006-11-02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30). 
  21. ^ 21.0 21.1 Bobbin, Jay. A new enemy for Dr. House. Newsday. 2006-10-30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22. ^ 22.0 22.1 22.2 22.3 Byrne, Bridget. David Morse a 'House' Cop With a Problem. The Associated Pres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2006-11-08 [2012-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23. ^ Williams, Kate. House, M.D. - Season Three. PopMatters. 2007-08-24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24. ^ Ausiello, Michael. House Exclusive: David Morse Joins Cast!. TV Guide. 2006-08-07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25. ^ Krause, Staci. House: "Finding Judas" Review. IGN. 2006-11-29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2). 
  26. ^ 26.0 26.1 Bianco, Robert. What to Watch Tuesday. USA Today. 2006-11-12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27. ^ Gray, Ellen. David Morse makes a "House" call. Philadelphia Daily News. 2006-10-28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5) –透過Jamaica Gleaner. 
  28. ^ 28.0 28.1 Ryan, Maureen. Fall TV's best new characters. The Watcher, Chicago Tribune. 2006-10-19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29. ^ Kubicek, John. Exclusive Interview: 'House' Star Lisa Edelstein. BuddyTV. 2007-10-02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0月20日). 
  30. ^ Barnett, Barbara. House, MD: Revisiting the "Tritter Arc". Blog Critics. 2008-04-10 [2008-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6). 
  31. ^ McGrath, Charles. Discovering Irishness, Recovering Niceness.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1-07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3). 
  32. ^ Levine, Stuart. Big events shocked the pants off auds: shows push buttons to keep viewers glued. Variety. 2007-08-13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1) –透過HighBeam Research. 
  33. ^ Kung, Michelle. Heavy Hands. On "House," oppressive cop Tritter draws Wilson into his case against the doc, and the team struggles to diagnose 600 pounds of patien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11-08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1). 
  34. ^ 34.0 34.1 Sepinwall, Alan. Sepinwall on TV: 'House' gets a creative shot in the arm. The Star-Ledger. 2007-11-27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1). 
  35. ^ 35.0 35.1 Fienberg, David. The Tease: 'House' Returns with David Morse. Zap2it. 2006-10-30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8). 
  36. ^ Latifi, Sadia. We Ask David Morse of ‘The Seafarer’ Who's Tougher: The Devil or House?. New York Magazine. 2007-06-12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37. ^ Littleton, Cynthia. Emmys: Oddities and observations. Variety. 2008-07-19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38. ^ 'O Neill, Tom. We've got the titles of episodes submitted by Emmy's guest actors!. The Los Angeles Times. 2007-07-30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5). 
  39. ^ The 59th Primetime Emmy® Awards and Creative Arts Emmy® Awards Nominees are....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2014-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40. ^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 59th Primetime Emmy Awards (PDF).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2007-09-16 [2009-03-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