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庸
鄭若庸(1489年—1577年),字中伯,號虛舟,別號蛣蜣生,明朝蘇州崑山人。
弘治二年(1489年)出生,十六歲為諸生,屢試不第。[1]曾因作奸犯科而被革除學籍。[2]後以隱士自居。嘉靖六年(1527年)秋,游杭州,日後四處遊歷,以才學聞名吳中。嘉靖三十年(1551年),應趙王朱厚煜之聘,客於彰德趙王邸,擔任清客,趙王甚禮遇之。嘉靖三十三年,應翰林學士程文德和吏部尚書李默之邀,前往北京。[3]嘉靖三十七年,趙王六十壽慶,鄭若庸撰文及《五福記》傳奇祝賀。鄭若庸曾應趙康王之託,而作《類雋》一千卷,欲媲美徐堅《初學記》、歐陽詢《藝文類聚》二書。[4]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趙王卒,移居山西清源。晚年隱居西洞庭。萬曆元年(1573年),王世懋過訪,若庸時年八十五。次年,王世貞為《類雋》作序。萬曆五年(1577年)客死清源。[5]著有《北游漫稿》、《蛣蜣集》等。
註釋
- ^ 詹玄象〈蛣蜣生傳〉記:「性妙悟,岐嶷卓犖……十六試邑郡,邑郡大夫奇其文,輒置第一。……三試落第,遄歸吳門。跌宕矯俗,不事繩束,塵示軒冕。遵先君之訓,興高世之想,隱支硎山中。」
- ^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少粗俠,多犯科事,因斥士籍。」
- ^ 李默:《太宰古沖翁歙石研銘》,見《蛣蜣集》卷七。
- ^ 王世貞《類雋序》言:「吳友鄭山人,年三十餘即厭經生業,棄之而杜門為古文辭……中年而其所為古文辭稱於中原。趙康王聞而聘山人……又曰:「生而為我成一書。其概若徐堅之《初學記》,歐陽詢之《藝文類聚》。」已給筆札,頗出其所藏書。每奏一篇輒稱善。而會山人以二府辟,北游京師……又二十年而書成,名之曰《類雋》。」見《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8
- ^ 王錫爵《王文肅公文集》牘草卷一《鍾百樓憲副》載:「敝府鄭虛舟山人乃藝林中武庫,門下想亦聞其名矣。今客死清源,暴棺不收,其孤元榖走京師告窮當道,弟甚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