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之戰 (974年)
采石之戰,發生於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對陣雙方為北宋和南唐,爆發於開寶七年閏十月,結束於當年十一月。宋軍宣告勝利。[1]
采石之戰 | |||||||
---|---|---|---|---|---|---|---|
宋滅南唐之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北宋 | 南唐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曹彬 |
杜真 鄭彥華 | ||||||
兵力 | |||||||
不詳 | 四萬餘人 |
戰役背景
宋軍開始攻伐南唐後,沿長江順江而下,連克池州[注 1]、蕪湖、當塗等城,隨即屯兵於采石磯。[注 2]與此同時,宋太祖趙匡胤下令,把於朗州造好的黃黑龍船,用從荊南運來的粗竹絙連接起來,作為跨越長江的浮橋。造好之後,先在石牌口進行了試驗,試驗成功後即令汝州節度使陸萬友對其進行看護。[注 3]
而南唐方面卻認為在長江上製造浮橋的方式非常幼稚,於是沒有當回事。[注 4]
戰前準備
北宋
部隊由曹彬等人率領宋軍屯於采石磯。
南唐
南唐方面,杜真率領步兵一萬餘人、鄭彥華率領水軍一萬餘人。[注 5]
戰役過程
開寶七年閏十月,曹彬等人率部於採石擊破南唐軍二萬餘人,生擒數名將領,繳獲原為北宋贈送給南唐的戰馬[注 6]三百餘匹。[注 7]
宋軍將浮橋從石牌口轉移至采石磯,大軍渡江如履平地。[注 8]南唐君主李煜派杜真、鄭彥華率軍迎敵,要求他們率軍拆毀浮橋。
幾天後,曹彬等人率部於新寨大敗南唐軍,繳獲戰艦三十艘。杜真、鄭彥華部與宋軍相遇,杜真率部陷陣,鄭彥華按兵不救,導致杜真部全軍潰敗。宋軍順勢攻向金陵。[注 9]
戰役影響
此役過後,宋軍增兵和轉運軍備變得更加便利,也為宋軍在後來的秦淮河之戰中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註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乙亥,曹彬等自蘄陽過江,破峽口寨,殺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獲池州牙校王仁震、王宴、錢興等三人。甲辰,以曹彬為昇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潘美為都監,曹翰為先鋒都指揮使。初,宋師直趨池州,緣江屯戍皆謂每歲朝廷所遣巡兵,皆閉壁自守,遣使奉牛酒來犒師;尋覺異於它日,池州守將戈彥遂棄城走。閏月,己酉,曹彬等入池州。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壬戌,曹彬等至當塗,雄遠軍判官婺源魏羽以城降宋。宋師先拔蕪湖,又克當塗,遂屯采石磯。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先是帝遣八作使郝守濬率丁匠自荊南以大艦載巨竹絙,並下朗州所造黃黑龍船於采石磯,跨江為浮梁,先試於石牌口。既成,命前汝州防禦使靈丘陸萬友往守之。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初為浮梁,國主聞之,以語張洎,洎對曰:「載籍以來,無有此事,此必不成。」國主曰:「吾亦謂此兒戲耳。」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於是遣鎮海節度使鄭彥華督水軍萬人,天德都虞候杜真領步軍萬人,同御宋師。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初,江南無戰馬,朝廷每歲賜百匹,至是驅為先鋒以拒宋師。既獲之,驗其印記,皆朝廷所賜者。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曹彬等敗江南二萬餘眾於採石,生擒馬步軍副部署楊收、兵馬都監孫震等,又獲戰馬三百餘匹。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詔移石牌鎮浮梁於採石飢,系纜三日而成,不差尺寸,大兵過之,如履平地。
- ^ 《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甲午,曹彬等敗江南兵於新寨,獲戰艦三十艘。鄭彥華、杜真與宋師遇,真以所部先戰,彥華擁兵不救,真眾大敗。
參考資料
- ^ 該條目翻譯並整理自《續資治通鑑·宋紀八·開寶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