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米爾套

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州城市

50°03′N 72°57′E / 50.050°N 72.950°E / 50.050; 72.950

鐵米爾套 [1]哈薩克語Теміртау,「鐵山」的意思)是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州的一座城市。2006年人口176,000人。1905年來自薩馬拉的40個家庭到這裏定居,以努拉河右岸的山頭起名為Жаур,1909年改名為撒馬爾罕茨基Самаркандский),1945年升格為市並改現名。

鐵米爾套市的歷史演變

鐵米爾套的前身

1905年6月15日,由於斯托雷平移民政策的實施,首批40個移民家庭從薩馬拉出發,沿途來到當時的阿克莫林斯克省阿克莫林斯克縣努拉河左岸定居。而定居點則以對岸的丘陵命名為「扎烏爾」。

1909年,扎烏爾更名為撒馬爾罕。1911年,撒馬爾罕建立了第一所學校和醫院。1921年,撒馬爾罕併入了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阿克莫林斯克省。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1920年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內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25年起改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鐵米爾套的工業發展

1942年,卡拉干達熱電站的第一台渦輪機投入運行。1943年,合成橡膠廠開始運作。1944年,還在建設中的哈薩克冶金廠生產了第一批鋼材,熔煉鋼材使用了馬丁爐。

1945年10月1日,撒馬爾罕從卡拉干達的基洛夫區分離,獲得了城市地位並更名為鐵米爾套。

1945年至1949年,靠近該市的某營地關押了日本戰俘[2]

1950年代,蘇聯政府決定建設卡拉干達冶金廠,並宣佈開始全國性的共青團突擊建設運動。來自蘇聯各地乃至其他加盟共和國(主要是保加利亞)的共青團青年突擊隊開始湧入該城市。當時共有8000多名青年通過共青團的途徑來到突擊建設現場,其中包括未來的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他最初在工廠擔任鑄造機的鑄鐵操作員,之後擔任了高爐鍛造工。[3]

1959年,特米爾套發生了工人騷亂。工人們對惡劣的工作條件、水、食品和物資的供應中斷深感不滿,而這些問題源於管理層的多重失誤。矛盾在工人們得知一批肉、餃子和水果因無人知曉而在供應基地腐爛並被埋後達到頂點。7月29日,數千名工人聚集在供應部大樓前與管理層交涉。在得知談判無望後,工人們開始破門進入食品店和其他商店。之後政府派軍隊進入城市,宣佈宵禁。據官方統計,與政府的衝突造成16名工人死亡,27人受傷,約70人被逮捕和判刑,其中6人被判處死刑(槍決)。

1960年7月3日,特米爾套迎來了歷史性時刻——哈薩克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1號高爐(當時哈薩克斯坦和中亞唯一的高爐)首次煉出生鐵。

1962年2月,冶金廠的青年們選舉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為哈薩克斯坦共青團第十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在大會期間,他就鐵米爾套當時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發表了講話:[3]

鐵米爾套冶金廠面臨着一些問題,其中一部分是我們可以自行解決的,但另一部分我們無法獨立解決。這包括文化宮的缺失(可被用於青年們良好的休閒娛樂和組織藝術活動)。我們有很多人才,都是有技能的人,但沒有體育場。我代表我們城市的共青團員,請求中央幫助我們解決這個難題。許多年輕人希望能夠得到更多學習機會,但在我們的城市,機會仍然很少。政府決定在我們的城市建設一所高等技術學院,但兩年來我們只看到一堆文件,這個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而其他許多大廠都建立了這樣的學院。無論是高等教育部、國家計劃委員會,還是共青團中央委員會,都沒有採取必要措施加快這項建設。我們需要這樣的教育機構。鐵米爾套的共青團員和青年早就希望在自己的城市擁有一所工業技術學院,並寄予了厚望。

1963年,在卡拉干達理工學院和卡拉干達冶金廠的基礎上成立了工業技術學院。

獨立時期

1992年12月28日,卡拉干達冶金廠的總經理亞歷山大·斯維欽斯基在廠區門口被暗殺,此事件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兇手被判處死刑。

1995年,卡拉干達冶金廠被移交給Ispat International公司,隨後更名為Ispat-KarMet,後來改名為Mittal Steel Temirtau,自2007年起稱為ArcelorMittal Temirtau。

2010年,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參觀了慶祝哈薩克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50周年的活動。在講話中,他強調第一爐生鐵的冶煉不僅是冶金廠的創始之日,也是哈薩克斯坦黑色冶金工業的奠基日。總統還親自給資深冶金工人阿爾金·朱努索夫授予了「哈薩克斯坦勞動英雄」榮譽稱號和「金星獎章」。[4]

2011年,特米爾套建成並開放了第一任總統博物館。這座三層建築直徑48米,高15.59米,總面積為4526平方米。

參考文獻

  1. ^ 周定國 (編). Temirtau 铁米尔套 [俄、哈].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簡體中文)
  2. ^ Японские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е в Караганди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 1000 экз. Караганда: Караганд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Болашак». Под общ. ред. Дулатбекова Н. О. 2011: 405. ISBN 978-601-273-091-3 (俄語). 
  3. ^ 3.0 3.1 Назарбаев Н. Н. Уроки Темиртау. Моя жизнь: От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к свободе 7500 экз. Астана: Фолиант. 2023: 67—99. ISBN 978-601-271-803-4 (俄語). 
  4. ^ Я горд причастностью к легенде!. time.kz. 2010-07-03 [2024-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