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鐵道學院
長沙鐵道學院是一所於1960年9月15日至2000年4月29日期間存在的高等學校,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2000年4月29日與湖南醫科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合併組建為中南大學。校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韶山南路,即現在的中南大學鐵道校區。
長沙鐵道學院 | |
---|---|
創辦時間 | 1960年9月15日 |
停辦時間 | 2000年4月29日 |
教師人數 | 428(1960年建校時)[1] |
學生人數 | 1707(1960年建校時)[1] 1346(1976年)[2] |
校址 | 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韶山南路22號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
歷史沿革
初創時期(1960年9月-1966年5月)
1959年4月,高教部、鐵道部與湖南省商定籌建長沙鐵道學院。次年,鐵道部下達「部教〔60〕字第1947號」文件,批准建校地址;正式命名長沙鐵道學院;同意學校初步規劃和1960年的招生計劃。在籌建長沙鐵道學院的各項工作大致就緒,鐵道部下達「鐵教學劃〔60〕字第2345號」文件,宣佈1960年9月15日正式成立長沙鐵道學院。[4]
1960年9月15日,長沙鐵道學院正式成立,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領導。
1960年11月,成立中共長沙鐵道學院委員會。設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和3個黨總支。1962年12月,學院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產生中共長沙鐵道學院第一屆委員會,朱國棟任黨委書記。
文革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966年下半年起,學校停止招生.
1970年,學院由鐵道部下放到地方,歸湖南省領導。同年5月,成立長沙鐵道學院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朱國棟任組長。
1970年10月,學校成立招生辦公室,採用「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審查」的招生辦法,從各單位招收了67名學院,分為鐵道工程和鐵道車輛兩個專業,學制三年。[6],學院從全國各地招收了357名工農兵學員。
1972年,學院從全國各地招收357名工農兵學員,這是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次全面招生。[7]
1975年9月9日,鐵道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通知,學院恢復為鐵道部和湖南省雙重領導,以鐵道部為主的管理體制[8][9]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學院1000餘名教職工中有近200名遭受過錯誤批鬥,70餘人被扣發工資,50餘人被抄家,10餘人被迫害致死。雖然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但在教職工的努力下,仍培養了2300多名畢業生,增設了英語、法語和內燃機車三個專業,建立了外語系。[10]
改革開放(1976年10月-2000年4月)
1977年恢復全國統一高考後,學制改為四年[11]。
1978年3月4日,經教育部批准,開始招收研究生,並將1977年、1978年招收研究生工作合併進行。
院系設置
學校成立時,有湖南大學分來的鐵道建築系、橋樑與隧道系、鐵道運輸系、增設了數理力學系及電信系,共5個系。設有鐵道建築、鐵道橋樑與隧道、鐵道運輸、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力學、通信、信號7個專業。[1]
1961年成立機械系,增設鐵道車輛專業。
1962年5月,撤銷工業與民用建築、通信、信號、工程力學4個專業。同時撤銷新建的數理力學系和電信系。
1964年增設築路機械專業。[13]
1989年,學院設土木工程、運輸管理工程、機械工程、機電工程、電子工程、數理力學、外語系和社會科學部、科研所。設置鐵道工程、橋樑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築管理工程、鐵道運輸、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熱能動力機械與裝置、鐵道車輛、製冷設備與低溫技術、計算機軟件、工業電氣自動化、數學、英語、法語15個本科專業和鐵道經濟管理、工業企業管理、電力機車、電子電器、日語5個專科專業。
2000年合併前,學院設土木工程、工業設計、通信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力學、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建築學、自動化、會計學、統計學、社會學、法學、英語、法語、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設備信息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共22個本科專業,設有土木建築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數理力學系共7個二級教學單位。[14]
領導
行政
長沙鐵道學院共經四任院長[15]:
黨政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委員會、監委會書記
- 書記:王敬忠(因病未到職)、朱國棟(1962.3 -1962.12)
- 代理副書記:楊森( 1960. 11—1962.8)
- 副書記楊森(1962.8 ~1962.12)
- 監委書記楊森(兼,1962.8—1962. 12)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第一屆委員會、監委會
- 書記朱國棟(1962.12一1970.5)
- 副書記楊森(1962.12—1970.5)
- 監委書記楊森(兼,1962.12-1970.5)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
- 組長:朱國棟(1970.5—1972.2)
- 副組長:時政軍(軍代表,1971.8-1972.2)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第二屆委員會、紀委會
- 書記:朱國棟(1972.2一1982. 12)、景岩(1984.5一1984.9)
- 副書記:時政軍(軍代表,1972.2—1973.6)、趙覺民(1972.2一1982.12)、段英傑(1974.4—1978.11)、譚照陸(1982. 12一1984.5)、徐雪開(1982. 12一1984.9)
- 紀委書記:朱國棟(兼,1979.12一1982.12)、譚照陸(兼,1983.12一1984.5)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第三屆委員會、紀委會
- 書記:景岩(1984.9一1991.5)
- 副書記:曾俊期(1984.9一1991.5)、徐雪開(1984.9-1990.11)、屠金山(1990.11—1991.5)
- 紀委書記景岩(兼,1984. 9-1990.11)、徐雪開 ( 1990.11-1991. 5)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第四屆委員會、紀委會
- 書記:景岩(1991.5—1993.6)、田家瑞(1993.6一1995. 11)
- 副書記:曾俊期(1991.5一1993.6)、屠金山(1991.5—1995.9)、谷士文(1993.6一1995.11)、郭乃正(1995.9一1995.11)
- 紀委書記:徐雪開( 1991.5—1995.9)
中共長沙鐵道學院第五屆委員會、紀委會
- 書記:田家瑞(1995.11-1995.12)
- 副書記:谷士文(1995.11-1995.12)、郭乃正(1995.11-1995.12)
- 紀委書記:田家瑞(兼,1995.11-1995.12)
知名校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52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86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3.0 3.1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102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51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10: 308–309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84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85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中共湖南省組織史資料編纂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主要事业单位组织史资料 1949.10-1995.12. 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 2005.04: 162–165.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310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82頁,86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中國高等學校簡介》編審委員會編. 中国高等学校简介.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2: 479.
- ^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简介. 2013-03-01 [2014-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67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賀志軍,劉貢求. 长沙铁道学院校史. 長沙市: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1301: 183頁. ISBN 978-7-5487-0993-0.
- ^ 中國大學校長名典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大学校长名典 中.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5: 699–700. ISBN 7-80076-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