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伯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1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5月1日) |
霸伯簋是三件西周穆王時期所製造器皿的統稱。三件器皿出土於山西翼城大河口M1107墓,屬於霸伯。器皿形制類似、銘文基本相同,編號分別是M1107:8、M1107:35、M1107:40[1]:86。
M1107:35——霸伯簋或稱霸伯山簋。此器得名於其銘文所寫「山簋」,是中國發掘出的第一個同類型器皿,根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推測,「山」字既可以是用於描述此器皿的用途,也可用於描述其形制。
形制
器身敞口,卷沿上翹,方唇,斜直腹,平底略圜,下接圈足,足外撇且下折成階,足底面斜平內折,內側有折溝,口、腹、圈足橫截面均為圓角長方形。
紋飾
山簋的主體紋飾是波曲紋[a],並依靠這種紋路描述了山巒起伏的形狀。
“ | 上腹左右兩側置龍首形。蓋頂面淺浮雕四隻大鳥紋,兩隻一組,每組二鳥相對。鳥昂首前視,圓目凸出,長冠前部下垂向後卷折,冠羽分二股,內側一股冠羽末端向後卷折至尾部,短身,身下一足,長尾分二股,後曳而回卷,尾下有雲形分尾。鳥頸飾陰線羽紋,身飾陰線雲紋。頂面中部飾一菱形紋。以陽線雲雷紋為地。蓋四壁淺浮雕八隻鳥紋,每面兩鳥鳥首相對,以簡化獸面紋為界。鳥圓目凸出,冠羽分兩股,前股粗壯而長,前伸而下折回卷,後股較細而短,後曳而上卷,短身,身下兩足,分尾,向後平伸而上折回卷。以陽線雲雷紋為地。蓋頂四角山峰形捉手外面主紋為翎眼紋,地紋為陽線雲雷紋,山形上部和提手間隨山峰走勢飾以雙陰線紋。山形捉手內面飾蟬形陰線雲紋,其上也以雙陰線相連。器身上腹部飾八隻鳥紋,每面兩隻,與蓋壁面鳥紋略同,正、背面二鳥間以高浮雕獸頭,獸頭凸圓目,目中部有凹坑,彎眉上翹,高鼻樑,鼓腮,平吻,橫「C」形寬大雙角,額飾菱形紋,腮飾斜陰線紋。器身兩側二鳥間以龍首形,雙空腔,龍首圓目凸出,目中部有凹窩,頭上立圓柱狀雙角,角首略粗,寬額,稜角分明,面凹曲,鼻樑塌陷,吻部凸出,口兩側露尖齒,面飾陰線雲紋,額中部飾陰線菱形紋,耳面飾陰線紋,角前面飾心形雲紋,角後面飾蟬形雲紋,角首面飾陰線渦紋。器身中、下腹飾寬波帶紋,以三周陰線將寬波帶分為寬窄不等的四重波帶,波峰間飾雙陰線勾勒的心形和口形紋,以陽線雲雷紋為地。圈足上飾兩周凸弦紋。 | ” |
銘文
M1107:40——霸伯簋蓋銘、器銘文字相近,蓋銘共六行五十一字,內容與鹽滷、丹砂相關[1]:86:
“ | 唯十又一月,井叔來█鹵,蔑霸伯歷,使伐用幬二百、丹二糧、虎皮一,霸伯拜稽首對揚井叔休,用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孫孫其永寶用。 | ” |
器銘共六行五十字,如下:
“ | 唯十又一月,井叔來 鹵,蔑霸伯歷,使伐用幬二百、丹二糧、虎皮一,霸伯拜稽首對揚井叔休,用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孫其永寶用。 | ” |
備註
- ^ 也可稱為波帶紋、環帶紋,山紋
註釋
- ^ 1.0 1.1 嚴志斌. 《霸伯簋铭文校议》. 故宮博物院院刊 (北京市: 故宮博物院). 2020, (2020年第5期): 86—91,110,111 [2023-07-08]. ISSN 0452-7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簡體中文).
參考文獻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局 、翼城縣文物旅遊局聯合考古隊、山西大學北方考古研究中心.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17的发掘. 《考古學報》. 2018, (1).
- 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