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歷史
原為自然河流,發源於鍾山天堡城南坡,積水形成燕雀湖,注入秦淮河。東吳時開鑿,北接潮溝,名為東渠或青溪。東晉時與玄武湖挖通,使青溪水量增加,「闊五丈,深八尺」。隋唐時期城內水道逐漸淤塞。五代時楊溥將城外青溪(外青溪)引入楊吳城濠,南唐時將城內青溪(內青溪)引入護龍河,並將青溪下游與運瀆連為一體,形成中秦淮。南宋末年,知府馬光祖疏浚青溪,重修橋樑,但內青溪均湮塞。明代城牆阻斷了青溪與玄武湖的連接,燕雀湖也因修建明故宮而被填埋,殘餘部分形成前湖和琵琶湖;內青溪部分河流萎縮為水塘。清代內青溪僅剩中秦淮東段。1949年後,內青溪水塘被陸續填埋,現僅存自內橋至淮清橋的一段溪流[1]。
參見
參考資料
- ^ 江苏地情网(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城市风情 南京青溪变迁考略. jssdfz.jiangsu.gov.cn.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