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後

医学术语

預後(英語:Prognosis)是一個醫學名詞,指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來推估未來經過治療後可能的結果[1]。 若用於統計學總體,預後推估可以是非常準確的;比如,「嚴重敗血性休克病人中,有45%會在28天內死亡」,這一判斷有相當可信度,因為以前的研究發現死亡病人的比例是45%。 然而,很難將此轉化為對「個別」病人的預後預測:需要許多其它資訊/信息來判斷這個病人屬於45%會死亡病人的群體,或者55%能存活病人的群體[2]

醫生通常需要根據病人病情相關因素(如:疾病種類、症狀、病情分期、病理圖像、基因、併發症、年齡等)而對未來治療結果所做的完全的預估。

方法論

疾病指標及預後指標

預後評分也可以用於癌症預後的預測。像曼徹斯特分數英語Manchester score就是針對小細胞肺癌的預後指標。對於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醫學界已發展了國際預後指數英語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來預測病患的預後情形。

其他有用到預後指標的醫學領域包括在藥物誘發的肝損傷英語Hepatotoxicity(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中使用的海氏法則英語Hy's law,以及用運動壓力測試英語exercise stress test作為心肌梗死之後的預後指標,而多發性骨髓瘤的存活率也有對應的預後指標[3]

生命末期

醫學研究指出大部份的醫師對預後資訊會有過於樂觀的估計,也就是傾向高估患者在手術後可以存活的時間。對於病情極度不佳的病患,特別是已住進加護病房的病患,有許多的預後評分系統可以做更精確的估計,其中最多人使用的是APACHE II英語APACHE II評分系統。不過此系統在病患臨終前七天評估的準確度最高。

瞭解病患預後情形,可以在決定是否要進行特定醫療時作更有意義的決策,在生命末期病患的相關醫療決策上格外重要。

有關預後的估計資訊

以下的估計資訊常用在預後的描述中:

  • 無惡化存活期英語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 在疾病(一般用在癌症)治療或是給藥之後,疾病沒有惡化的時期長度。
  • 存活率 - 描述在接受醫學研究或是進行治療的群體中,在診斷之後一段時間仍存活的比例。
  • 存活時間(Survival time)- 生命還有的時間。若沒有特別說明,一般是從被診斷到有疾病的時間開始計算,單位可能以日、月或是年。

歷史

最早期的醫療書籍之一就是希波克拉底約在西元前四百年所寫的《Book of Prognostics》。書中一開始就提到「對我而言身為醫生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說明預後的情形,在疾病出現時,預知及預言疾病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並且解釋一些病患忽略的事(病患也可能因為而內疚),病患會更清楚其自身疾病的情形,也會對醫生更有信心。」[4]

對十九世紀的醫生而言(特別是依循法國醫療學校系統的醫生),醫療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療病患,而是作診斷,並且預測病患之後的情形。數十年後西方醫學的主要目的才變成治療疾病。

參見

參考資料

  1. ^ What is the prognosis of a genetic condition?. Genetics Home Reference. NIH: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6-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2. ^ Gould, SJ, The Median Isn't the Message, [1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3. ^ Multiple Myeloma Prognosis. Multiple Myeloma Prognosis. [2017-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7). 
  4. ^ Hippocrates. The Book of Prognostics. The Internet Classics Archive.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