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英語: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簡稱:TECO-New York、駐紐約經文處)是中華民國外交部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總領事館級辦事處,前身為中華民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該處兼辦聯合國相關事務,設有對聯合國業務的「駐紐約有關聯合國事務工作小組」(聯工小組),並由辦事處長兼任組長。其位於曼克頓中城42街第五大道之交叉路口。辦事處領務轄區紐約州新澤西州賓夕凡尼亞州康乃迪克州[4]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牌匾
概要
類型駐外機構實質總領事館
地點 美國紐約州
地址紐約市曼克頓中城東42街1號
座標40°45′12″N 73°58′48″W / 40.7533986°N 73.9801371°W / 40.7533986; -73.9801371
啟用1979年3月1日
機構資訊
轄區 紐約州
 新澤西州
 賓夕凡尼亞州
 康涅狄格州
所屬部門中華民國 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處長李志強 大使總領事[註 1]
網站
www.roc-taiwan.org/usnyc/
地圖
地圖

歷史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領事轄區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所在館舍(圖右側米色樓房),攝於2013年2月16日。
設於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內的「駐紐約有關聯合國事務工作小組」(聯工小組)辦公室門口,攝於2019年7月11日「友邦駐聯合國常代酒會」期間。

中華民國原於紐約設有駐紐約總領事館及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德語Ständige Vertretung。1972年該國因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而不再具備聯合國會籍後,於同年7月1日於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舊址改設駐紐約有關聯合國事務工作小組[5]。總領事館則伴隨1979年1月1日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而於同年2月28日閉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北協)組建後,紐約駐館於3月1日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紐約辦事處名義設立,並由中華民國末代駐紐約總領事鄧權昌英語Kan Cheong Dunn接掌第一任北協駐紐約處長職務[6]

1994年10月10日,北協駐紐約辦事處更名為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7]:62。駐紐約聯工小組除繼續由駐紐約經文處長兼任聯工小組長外,並由副處長兼任小組副組長,負責交辦1993年起中華民國政府推動的臺灣參與聯合國案及相關交流活動[5]

自1979年北協駐紐約辦事處創設伊始,至其改制為駐紐約經文處時,第一代處舍位於曼克頓第二大道801號9樓[8]:836[9]。而在1994年至1995年間,處址改移至第二大道885號47樓[註 2],由時任駐紐約處長吳子丹籌畫、領導搬遷作業[9]

42街館舍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42街館舍的入口挑高大廳,攝於2019年7月11日「友邦駐聯合國常代酒會」期間。

駐紐約臺北經文處遷至第二代處址的第二大道885號47號後,臺灣方面尚有數個其他行政部門的駐紐約機構,分散於全市7至9個處址異地作業[11][12],且第二代處址於2005年3月即租約屆滿,遷館的必要性再度浮上枱面。在此背景之下,遂由時任駐紐約處長夏立言向外交部本部提出購置新館的構想[11]

其後,立法院跨黨派各方對紐約遷館案表示樂見其成之立場[11],新館購買計劃於2004年7月亦得到政府支持[13],透過外交部簽約購置了鄰近曼克頓第五大道、位處42街,始建於1926至1927年的17層銀行建築作為新館預定地。紐約當地建築師傑佛瑞·麥基恩(Jeffrey Mckean)負責擔綱辦事處的翻新設計,奠定樓外維持古典莊重風格,內部彰顯臺灣現代化的基調,並引入大面落地窗及挑高大廳增設夾層的設計,使辦事處入口廊廳可比照他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將場館兼做文化展演之用的模式,同時使空間得以充分利用[11][14]

2005年8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派駐紐約的台北文化中心先行遷入該館[15]。同年10月4日,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遷至新館,隨後舉辦新廈落成及中華民國國慶酒會[16],與駐紐約經文處合署辦公的台北文化中心亦於新廈落成儀式後以台灣文化中心的名義重新開幕[17]

2019年7月11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透過「自由民主永續之旅」過境紐約,於該日傍晚赴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出席與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的歡迎酒會,並於駐紐約處長徐儷文帶領下參觀駐紐約聯工小組業務及相關成果。該次活動成為斷交以降該國總統首次在紐約會晤友邦聯合國常任代表、及首次在台灣駐美館處進行公開活動的首例[18][19]

歷代處長

姓名 到任 離任 備註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紐約辦事處處長
鄧權昌英語Kan Cheong Dunn 約1979年3月1日 1985年11月 [6]
吳祖禹 約1985年11月 1990年12月 [6]
馮耀曾 約1990年12月 1992年2月 [6]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
吳子丹 約1992年2月 1998年3月 1994年10月10日起,職稱由北協駐紐約處長改制為駐紐約經文處長[6]
鄧申生 約1998年3月 2001年2月6日 [6][20]
夏立言 2001年2月6日 2007年6月28日 [20][21]
廖港民維基數據所列Q116169295 2007年6月28日 2009年9月23日 [21][22]
高振群 2009年9月23日[22] 2013年9月8日[23]:426[24] 2012年9月1日起,對內名義為駐紐約總領事[23]:529
任內駐紐約聯工小組組長由歐江安擔任[25]
章文梁維基數據所列Q110965395 2014年1月29日 2016年1月17日 [26][27]:674[28]
徐儷文 2016年1月17日 2020年7月25日 [27]:708[29]:653
李光章 2020年7月25日 2024年月 [29]:677
李志強 2024年7月15日 [30]

註釋

  1. ^ 2012年9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統一駐外人員內部職稱,明定大使館、代表處設大使、公使,代表處對外仍稱代表、副代表;辦事處設總領事、副總領事,對外仍稱處長、副處長。[1][2]
    代表處館長為特任或簡任第十三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者任大使銜代表、簡任第十二職等至第十三職等者任公使銜代表;辦事處長為簡任第十二職等者任總領事銜處長、副處長為簡任第十職等至第十一職等者任副總領事銜副處長。[3]
    註:部分駐外機構名稱雖使用「辦事處」,但層級等同「代表處」,館長為代表。
  2. ^ 第二大道801號此一處址最晚可見諸於1994年度《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外交年鑑》附錄[8],而第二大道885號之處址最早可見諸於1995年度《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外交年鑑》附錄[10]:902

參考資料

  1. ^ 外交部針對本(8)月31日媒體報導我駐無邦交國家代表對內改稱「大使」事,特澄清說明. 公眾外交協調會 (新聞稿).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9). 
  2.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中央通訊社. 2012-08-31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3. ^ 駐外機構組織通則. 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8-06-13 [2022-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4. ^ 中華民國外交部 領事事務局 北美地區轄區查詢. [2012-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 
  5. ^ 5.0 5.1 中華民國外交部, 外國組一字第 10627501070號 有關立法院第9屆第2會期第15次會議臨時提案,請鈞院研處設立處理聯合國有關事務之常設性辦事處或代表團事,復如說明,敬請鈞參 (PDF), 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第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第九屆立法院: 432-433, 2017-01-16 [2022-12-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12-08) 
  6. ^ 6.0 6.1 6.2 6.3 6.4 6.5 陳純一、黃剛 (編). 中華民國/臺灣與美國間關係運作之建制(1979-2018). 政治大學國際法與超國界法電子叢書系列.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際法學研究中心. 2020-01: 271. ISBN 957-02-6513-2. 
  7. ^ 黃剛 (編). 中華民國外交部出版品中所錄「日期」的歧異. 《中華民國與各國互駐代表機構之建制年表及疑考(1949~2006)》 (PDF). 臺北市: 黃剛. 2007-07-00 [2021-12-10]. ISBN 978957414673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9-09). 
  8. ^ 8.0 8.1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外交年鑑.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4. ISBN 957-00-4736-4. 
  9. ^ 9.0 9.1 俞義芳. 我們的新家. 外交部通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06, 26 (1) [2009-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7). 
  10. ^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外交年鑑.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5. ISBN 957-09-1037-2. 
  11. ^ 11.0 11.1 11.2 11.3 鄭麗園維基數據所列Q115740882. 42街1號的故事—細說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樓的來龍去脈. 外交部通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06, 26 (1) [2009-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7). 
  12. ^ 傅依傑. 六層約4000萬美元 我駐紐約外館買大樓在曼哈頓鬧區 可能現金交易. 聯合晚報. 2004-03-31: 7. 
  13. ^ 鄭麗園維基數據所列Q115740882. 聯合10小國 紐約使館湊同層樓:一塊兒辦公 合用會議廳 共享圖書館 合聘接待員 省到最高點. 聯合報. 2005-05-08: A10. 
  14. ^ 劉郁青. 在紐約開一扇台灣文化櫥窗 延續陳郁秀構想 外交部紐約經濟文化中心 古典外觀包裹著摩登設計 成為展演舞台. 民生報. 2005-03-18: A12. 
  15. ^ 曹銘宗. 紐文中心 改名台灣文化中心. 聯合報. 2005-09-13: C6. 
  16. ^ 中華民國九十年外交年鑑 第六章、外交大事日誌 十月.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6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17. ^ 劉郁青. 紐文更名 駐紐約台灣文化中心 十月與傳藝中心 冬之花園展演一起開幕. 民生報. 2005-09-13: A10. 
  18. ^ 「自由民主永續之旅」總統出席友邦駐聯合國常代酒會.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9-07-12 [2019-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19. ^ 溫貴香. 外交突破 總統於紐約辦事處會見友邦聯合國代表[影]. 中央通訊社. 2019-07-12 [2019-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20. ^ 20.0 20.1 中華民國九十年外交年鑑 附錄十一、中華民國駐外代表機構名錄.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2 [202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5). 
  21. ^ 21.0 21.1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外交年鑑 附錄十、中華民國駐外代表機構名錄.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8 [2022-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3). 
  22. ^ 22.0 22.1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外交年鑑 附錄十、中華民國駐外代表機構名錄.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0 [2022-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23. ^ 23.0 23.1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外交年鑑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 [2022-12-08]. ISBN 978-986-04-2423-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12-08). 
  24. ^ Mr. Andrew Jen-Chuan KAO. Secretariat.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2014-07-18 [2015-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3). 
  25. ^ 歐江安 Joanne OU. 公眾外交協調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12-27 [2022-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7). 
  26. ^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外交年鑑 附錄十、中華民國駐外代表機構名錄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5 [2022-11-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11-23). 
  27. ^ 27.0 27.1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外交年鑑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 [2022-11-12]. ISBN 978-986-05-4310-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11-12). 
  28. ^ 章文樑 Paul Wen-liang Chang. 機要事務辦公室.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5-18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 
  29. ^ 29.0 29.1 中華民國一百零九年外交年鑑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21 [2022-09-24]. ISBN 978-986-5447-44-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9-24). 
  30. ^ 李志強大使 Tom Chih-Chiang Lee.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 2024年7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7月31日).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