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階
黃玉階(閩南語:N̂g Gio̍k-kai;1850年6月5日—1918年7月26日),臺灣漢醫、社會公益運動參與者、齋教先天道耆宿,南瀛佛教會重要參與者。日治時期創立台北天然足會,鼓勵廢除臺灣女子纏足。
黃玉階 | |
---|---|
出生 | 1850年 大清臺灣府臺中廳大肚中堡梧棲街(今臺中市梧棲區) |
逝世 | 1918年 日治臺灣 |
國籍 | 大日本帝國 |
職業 | 漢醫 |
信仰 | 齋教先天道 |
親屬 | 弟:黃瑤琨 |
黃玉階 |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黃玉階 |
全羅 | N̂g Gio̍k-kai |
簡介
道光三十年四月二十五日(1850年6月5日),黃玉階生於彰化縣大肚堡五汊港(今臺中市梧棲區),[1]大稻埕人,祖先泉州籍,自乾隆後遷徙而來,父祖皆隱於市。
玉階幼而俊異,不好與賈估相齒,偷閒讀書,倜儻抱大志,同治中期,從李清機習漢醫,光緒元年初開門戶,一時乞藥者衆。勵志持齋,積功責過,勤修不弛,德器逐日成就,尚不用酒與肉。自擲三千金,創始公堂,以維持世道人心。
光緒八年(1882年)全家遷至臺北大稻埕繼續從事漢醫。越二年,清法戰爭,黃玉階協助劉銘傳募勇抵禦法軍侵臺,事後獲清廷頒授五品軍功銜。而當時淡北一帶霍亂蔓延,死亡相繼,黃玉階慎選良方,精配丸散,到各莊診治,治癒八百餘人,並撰《療養新方》一卷,闡述防治風土疫癘之法。[1]當時家住台北廳大加蚋堡大稻埕日新街一丁目。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割讓給日本,臺北城在唐景崧逃走後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搶劫擄掠。黃玉階等大稻埕紳商遂委託辜顯榮赴日軍處,引日軍進臺北城。[2]:105日本領臺後,他則繼續杏林之業,並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正式取得日本政府發給的漢醫師執照。
除了醫術之外,黃玉階對台灣社會最大貢獻在於推動台灣社會現代化。例如:他於1900年創立台北天然足會,即被認為是廢除台灣女子纏足的關鍵公益團體。除了「放足」之外,他也認為「斷髮不改裝」有助於社會風俗改良,因此成立了宗旨為「剪辮髮,仍穿唐裝」的「斷髮不改裝會」。
1908年,黃玉階草擬「本島人宗教規則」,開宗教整合之先聲。[3]
大正元年(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被選派為參加明治天皇葬禮之臺灣人代表之一,與辜顯榮等赴日,並覲見大正天皇。[1]
大正四年(1915年)11月,以致力公益事業有功,獲總督府敘勳六等,頒授藍綬瑞寶褒章。[1]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 臺灣列紳傳內文第一頁
外部連結
- 台灣第一位領證的漢醫 黃玉階(1850〜19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陳永興著。民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