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 (大字)
龍井,又稱為茄投,是臺灣臺中市龍井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也是全區行政中心所在地,位於該區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竹坑里不含東北端、龍泉里南部西側邊界地帶、龍津里南部東半側邊界地帶、田中里、龍東里、龍西里、福田里東南端。
龍井 | |
漢字 | 龍井 |
---|---|
白話字 | Liông-chéⁿ/Liông-chíⁿ |
台語羅馬字 | Liông-tséⁿ/Liông-tsíⁿ |
閩南拼音 | Lióngzně/Lióngznǐ |
原稱 | |
漢字 | 茄投 |
白話字 | Ka-tâu |
台語羅馬字 | Ka-tâu |
閩南拼音 | Gā'dáu |
西元1920年茄投庄改名為龍井庄。
西元1920年合併塗葛堀、茄投與龍目井三地為龍井庄 。屬大肚中堡的三塊厝庄、山腳庄、龍目井庄與大肚下堡的茄投庄、塗葛堀與福頭崙庄合併後,龍井庄役場位置引起爭議 ,西元1954年龍井鄉公所搬遷至新址 ,龍井鄉公所舊址由龍井鄉農會進駐。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龍井地區為一(舊制)街庄,稱為「茄投庄」,隸屬於大肚下堡。該庄北與三塊厝庄、龍目井庄為鄰,東與新庄仔庄為鄰,南邊為汴仔頭庄,西邊南段隔大肚溪與溪底庄為界,西邊中、北段為福頭崙庄[1]。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茄投區」,仍隸屬於臺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廳合併為十二廳,茄投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該庄改制並改名為「龍井」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大甲郡(新制)龍井庄,大字下有「龍井」、「竹坑」、「田中央」小字名[2]。
戰後龍井庄改制為龍井鄉,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龍井鄉隸屬不變。2010年12月,隨着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龍井鄉改制為龍井區,村亦改制為里。
清乾隆年加投庄,當地居民皆以-加投-為稱呼。清道光20年彰化縣志紀錄:「大肚圳,其水源從大肚溪築埤引入.雍正十三年,業戶林、戴、石三姓開墾百順莊田六百餘甲;又施德興再墾新盛莊田二百餘甲,皆資圳流灌溉。」故加投庄在文獻紀錄上有百順庄之稱呼。
日治時期開始以茄投庄為庄名,其範圍包含今大肚區永順里、成功里與龍井區龍東里、龍西里、田中里與竹坑裏等。其範圍即為清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上之加投庄與清道光20年彰化縣記載之百順莊。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茄投竹坑、田中央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茄投、茄投尾、田尾厝(東半部)、十張仔、深水等聚落[3]。
本地區的發展,西元1920年以前涵蓋今大肚區永順里、成功里與龍井區龍東里、龍西里等。笳投區,區長役場設於大肚下堡汴仔頭庄,管轄大肚下堡內之笳投庄,汴仔頭庄等。[4]
交通
台鐵海線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轉北北西—南南東走向經過龍井地區中部。境內未設站,北側最近的是龍井車站,屬三等站,主要停靠區間車;南側最近的是大肚車站,停靠少數莒光號、復興號列車及全部區間車、區間快車。由此等可前往台鐵沿線各站。[1][3]
國道3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貫穿台灣西部的兩條縱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東北—西南走向蜿蜒經過本地區東南部。境內未設交流道,北側最近的是市道136號交會處的龍井交流道,南側最近的是大肚溪對岸的和美交流道,由此等可快速前往台灣西部各地。[1][5]
省道台1線(中華路二段~一段)又稱「縱貫公路」,是台北至屏東楓港的台灣西部傳統平面幹道,大致先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轉西北西—東南東走向再繞大彎轉西北—東南走向經過本地區北部凸出部分的東北側,再以北偏東-南偏西走向經過本地區中部偏東地帶。由該道路向北北東可前往梧棲、清水、大甲、苑裡等地,向南偏西轉南南東可前往大肚、彰化、花壇、大村等地。[1][5][6]
區道中59線(中央路一段、中央南路)是菁埔至海埔子的道路,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本地區西北端。由該道路向北北東轉北再轉北北東可經三塊厝(龍井區)前往鴨母寮、大庄、大槺榔與社口交界地帶、秀水、四塊厝、三塊厝(清水區)的菁埔並止於省道台1線路口,向南南西可前往福頭崙東南部的田尾厝聚落西側並止於區道中62線路口。[1][3][7][8]
區道中61線(龍北路、龍門路、茄頭路、文昌路)是田中至大肚的道路,其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北部區道中66線路口。由此向南蜿蜒而行,經南田中聚落、區道中62-1線路口後轉南南西,至區道中62線路口轉東南東與其共線一小段路,至文昌路轉南獨行至出境後可前往汴子頭、大肚並止於大肚區公所前的舊省道台1線(沙田路二段)路口。[1][3][9]
區道中62線(茄頭路、茄頭路一段)是福田至竹坑的道路,其東側端點位於本地區中部偏東南的舊省道台1線(沙田路四段)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轉西北蜿蜒出境後,可前往福頭崙、塗葛堀並止於麗水漁港。[1][3]
區道中62-1線(舊車路)是龍井至茄頭的道路,其東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南部區道中62線路口。由此向北北西轉西北至近本地區西部邊界處轉西北西出境,可前往福頭崙東部邊界地帶並止於區道中59線路口。[1][3]
區道中66線(觀光路)是麗水至龍井的道路,大致以西北西-東南東走向經過本地區北部。由該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福頭崙北部、三塊厝西南部並止於忠明橋隔龍井大排水對岸彎道處,向東南東可前往龍目井西部邊界地帶並止於舊省道台1線(沙田路四段)路口。[1][3][10]
學校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 3.0 3.1 3.2 3.3 3.4 3.5 3.6 《臺中縣龍井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
- ^ 存档副本. [2020-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 ^ 5.0 5.1 《臺中縣行政區域圖》
- ^ 《彰化縣行政區域圖》
- ^ 《臺中縣梧棲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
- ^ 《臺中縣清水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6年2月
- ^ 《臺中縣大肚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6年3月
- ^ 《龍井大排南岸斷路---再訪中66》,台中鄉道選單@HSR on Highway.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0).
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璽(1962)。彰化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