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嵩正街
龍嵩正街(葡萄牙語:Rua Central,通稱龍嵩街),為澳門中區的一條街道,位於崗頂前地之下,全長約360米。由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起至風順堂街止。在新馬路開闢前原通至聖母聖誕堂門前(早年教堂門開西南),由大堂前地到新馬路一段今稱為大堂街。
| ||||||||||||||||||||||||||||||||
---|---|---|---|---|---|---|---|---|---|---|---|---|---|---|---|---|---|---|---|---|---|---|---|---|---|---|---|---|---|---|---|---|
道路長度 | 360米(1,180英尺) | |||||||||||||||||||||||||||||||
車速限制 | 60公里每小時 | |||||||||||||||||||||||||||||||
地點 | 澳門大堂區、風順堂區 | |||||||||||||||||||||||||||||||
起點 | 大堂街、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 |||||||||||||||||||||||||||||||
主要路口 |
| |||||||||||||||||||||||||||||||
終點 | 官印局街、風順堂街、擺華巷 |
歷史
龍嵩街於1848年開闢,為當時澳門其中一條交通要道之一。其時,新馬路尚未被開闢成大馬路,故此龍嵩街成為居民來往澳門西面與澳門舊城的主要樞紐。葡萄牙人初到澳門之時,除居於大三巴腳下的澳門舊城內之外,亦有為數不少的葡萄牙人聚居於南灣至龍嵩街一帶,市面一片繁華景象。街道的葡文名稱"Rua Central"意為中心街,所以可見龍嵩街當時被認為是澳門的中心部分。
至於中文名稱龍嵩街,則源自位於崗頂上的聖奧斯定教堂。聖奧斯定教堂始建於1586年,為西班牙天主教修會奧斯定會所創立,附設修道院。教堂建後三十多年左右,遭受了一場炮火破壞而損毀。自此的一段長時間教堂都處於被毀後的頹垣敗瓦景象,當時為了抵擋風雨,信眾就以蒲葵作蓑圍住教堂。每當大風雨吹來之時,葵葉被吹動有如虬龍的鬆動,故此華人便稱該教堂為「龍鬆廟」 (昔日華人喜以「廟」或「寺」字形容教堂)。而處於教堂之下的中心街亦順理成章地被稱為龍鬆街。後因有人認為「鬆」字不雅,故改以近音的「嵩」字,取其高大巍然之意。
傳說
龍嵩街本身亦存在着一個神異的傳說。據《澳門記略》所記載,於聖奧斯定教堂被毀後的某夜,教堂的大鐘突然不動而自鳴,居於龍嵩街一帶的居民都能清楚聽到。後來居民認為是天神顯靈,遂集資重建聖奧斯定堂。重建後的聖奧斯定堂華麗宏偉,至2005年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冊中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
文化與商業
街道初建之時,商業交易相當蓬勃,亦集結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因為除葡萄牙人之外,後期亦有印度人、猶太人及中國人於此街開設商店,熱鬧非常。隨着新馬路的開闢,該街今日已不見昔日繁華,但仍屬商住混合區。
另外,此街亦是被稱為「基督城」的中心街道的組成部分之一。基督城街區由龍嵩街作起點,途經風順堂街、高樓街、媽閣街到媽閣斜巷為止,沿途有不少教堂、歐式建築以及名人大宅等,如聖老楞佐教堂、阿婆井前地和鄭家大屋等。
重要建築
- 司法警察局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