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1998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米卡·哈基寧 車隊冠軍:邁凱倫-梅賽德斯 | |
上屆:1997 | 下屆:1999 |
1998年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1998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的第52個賽季。這屆亮點是1998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手和車隊的比賽在3月8日開始到11月1日結束的16場比賽中同時進行。芬蘭人米卡·哈基寧贏得了車手冠軍,邁凱倫-梅賽德斯贏得了車隊冠軍,這是邁凱輪車隊自1991年以來的首個冠軍。[1]
本賽季中,車隊排名發生了很大變化,邁凱倫-梅賽德斯成為最終贏家。哈基寧贏得了前六場大獎賽中的四場,在車手錦標賽中確立了明顯的領先優勢,但米高·舒麥加和法拉利在賽季中期的強勁復甦,包括隨後的五場勝利,使這位德國車手在剩下的兩場比賽中與哈基寧的積分持平。哈基寧從舒麥加手中贏得了盧森堡大獎賽,以4分的優勢進入到日本舉行的賽季決賽。決賽中,舒麥加獲得了杆位,但在排位賽中失誤,繼而遭遇爆胎,哈基寧最終贏得了比賽。即便如此根據賽制規則,如果舒麥加贏得日本大獎賽,假設芬蘭人獲得第二名,哈基寧也會通過更多的第二名積分贏得最終勝利。哈基寧的隊友戴維·庫特哈德獲得總成績第三名,舒麥加的隊友埃迪·歐文獲得第四名。邁凱輪在車隊錦標賽中贏得法拉利23分。
隨着雷諾的退賽,以及設計師阿德里安·紐維轉投邁凱倫,威廉姆斯車隊和雅克·維倫紐夫均未能衛冕各自冠軍。威廉姆斯車隊最終未能蟬聯自1988年賽季以來的冠軍,他們在車隊錦標賽中最終名列第三。年輕的意大利人詹卡洛·費斯切拉展示出個人良好的前景,但貝納通車隊也未能在本賽季贏得任何一場冠軍。 喬丹車隊中領先的達蒙·希爾在賽季前半段未取一分,但在後半程強勁復甦——包括希爾在比利時的濕滑惡劣條件下仍為車隊贏得第一。隊友拉爾夫·舒麥加獲得第二,使他們在車隊錦標賽中獲得第四。該賽季也是前冠軍泰瑞爾車隊的最後一個賽季,該車隊被肯·泰瑞爾出售給了英美煙草公司。
車隊與車手
以下是參加1998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和車手:
冠名商 | 車隊 | 底盤 | 發動機† | 輪胎 | No. | 車手 | 輪次 |
---|---|---|---|---|---|---|---|
溫菲爾德-威廉姆斯 | 威廉姆斯-梅卡洛姆 | FW20 | 梅卡洛姆GC37-01 | G | 1 | 雅克·維倫紐夫 | All |
2 | 海因茨-哈拉爾·弗倫岑 | All | |||||
法拉利 萬寶路 | 法拉利車隊 | F300 | 法拉利047 | G | 3 | 米高·舒麥加 | All |
4 | 埃迪·埃爾文 | All | |||||
七星 貝納通 時尚生活 | 貝納通-時尚生活 | B198 | 時尚生活 GC37-01 | B | 5 | 詹卡洛·費斯切拉 | All |
6 | 亞歷山大·伍爾茨 | All | |||||
西部煙草 邁凱倫 梅賽德斯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MP4/13 | 梅賽德斯 | B | 7 | 大衛·庫特哈德 | All |
8 | 米卡·哈基寧 | All | |||||
金邊臣 喬丹 | 喬丹-無限-本田 | 198 | 無限-本田 MF-301 HC | G | 9 | 達蒙·希爾 | All |
10 | 拉爾夫·舒麥加 | All | |||||
高盧雄雞 普羅斯特 標緻公司 | 普羅斯特-標緻 | AP01 | 標緻 A16 | B | 11 | 奧利弗·潘尼斯 | All |
12 | 雅諾·特魯利 | All | |||||
紅牛 索伯 佩特羅納斯 | 索伯車隊 | C17 | 佩特羅納斯 SPE-01D | G | 14 | 讓·阿萊西 | All |
15 | 約翰尼·赫伯特 | All | |||||
丹卡 澤普特 飛箭 | 飛箭車隊 | A19 | 飛箭T2-F1 | B | 16 | 佩德羅·迪尼斯 | All |
17 | 米卡·薩羅 | All | |||||
HSBC 斯圖爾特 福特 | 斯圖爾特-福特 | SF02 | 福特 VJ Zetec-R | B | 18 | 魯本斯·巴里切羅 | All |
19 | 揚·馬格努森 | 1–7 | |||||
喬斯·維斯塔潘 | 8–16 | ||||||
PIAA 泰瑞爾 | 泰瑞爾車隊-福特 | 026 | 福特 VJ Zetec-R | G | 20 | 里卡多·羅塞特 | All |
21 | 高木虎之介 | All | |||||
楓葉金屬 米納爾迪 | 米納爾迪-福特 | M198 | 福特 VJ Zetec-R | B | 22 | 中野信治 | All |
23 | 埃斯特班·圖埃羅 | All |
† 所有的發動機均為3.0升、V10發動機配置。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比賽時間表
序列 | 賽事名稱 | 大獎賽 | 日期 | 賽道 |
---|---|---|---|---|
1 | 澳洲航空澳大利亞大獎賽 | 澳大利亞大獎賽 | 3月8日 | 墨爾本阿爾伯特公園賽道 |
2 | 萬寶路巴西大獎賽 | 巴西大獎賽 | 3月29日 | 聖保羅若澤·卡洛斯·帕塞賽道 |
3 | 萬寶路阿根廷大獎賽 | 阿根廷大獎賽 | 4月12日 | 布宜諾斯艾利斯胡安和奧斯卡·賈爾維斯賽道 |
4 | 聖馬力諾大獎賽 | 聖馬力諾大獎賽 | 4月26日 | 伊莫拉安佐與迪諾·法拉利賽道 |
5 | 萬寶路西班牙大獎賽 | 西班牙大獎賽 | 5月10日 | 巴塞隆拿加泰羅尼亞賽道 |
6 | 摩納哥大獎賽 | 摩納哥大獎賽 | 5月24日 | 蒙特卡洛摩納哥賽道 |
7 | 加拿大大獎賽 | 加拿大大獎賽 | 6月7日 | 蒙特利爾吉勒維倫紐夫賽道 |
8 | F1法國大獎賽 | 法國大獎賽 | 6月28日 | 馬格尼-庫爾斯馬尼庫爾賽道 |
9 | RAC英國大獎賽 | 英國大獎賽 | 6月12日 | 銀石銀石賽道 |
10 | 奧地利大獎賽 | 奧地利大獎賽 | 6月26日 | 史匹堡A1賽道 |
11 | 美孚1號大獎賽德國站 | 德國大獎賽 | 8月2日 | 霍根海姆霍根海姆賽道 |
12 | 萬寶路大獎賽匈牙利站 | 匈牙利大獎賽 | 8月16日 | 布達佩斯匈牙利賽道 |
13 | 福斯特比利時大獎賽 | 比利時大獎賽 | 8月30日 | 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 |
14 | 坎帕里意大利大獎賽 | 意大利大獎賽 | 9月13日 | 蒙扎國家賽道 |
15 | 盧森堡沃斯泰納大獎賽 | 盧森堡大獎賽 | 9月27日 | 紐博格林賽道 |
16 | 富士電視台日本大獎賽 | 日本大獎賽 | 11月1日 | 鈴鹿賽道 |
賽季調整
1997年底,雷諾退出了一級方程式的引擎直接供應商。因此,使用雷諾發動機的兩個車隊被迫尋找替代供應商。威廉姆斯車隊選擇使用由美卡龍提供的發動機,該公司與雷諾合作開發了最新的RS9發動機,並重新貼上了美卡龍名字。貝納通從時尚生活採購了一個類似翻版的雷諾發動機。受此影響,威廉姆斯和貝納通的競爭實力均未能達到前幾個賽季的水平。2000年,雷諾注資貝納通,並於兩年後完成了對該車隊的收購。直到2007年,他們才再次向其他競爭車隊提供引擎。普羅斯特和喬丹車隊從1997年起交換了他們的引擎供應商。普羅斯特在本賽季使用標緻,而喬丹使用無限-本田。
1998年賽季迎來了兩項重大的技術革新,以降低轉彎速度和加強超車輔助。[2]首先是賽制減少了賽車輪距,從2,000 mm(6英尺7英寸)降至1,800 mm(5英尺11英寸);之前的軌道減少發生在1993年,當時賽車從2150毫米(7英尺1英寸)減少到2000毫米(6英尺7英寸)。第二個變化是引入溝紋干胎來取代光頭胎(上一次F1採用溝紋干胎還是在1970年):前輪胎有三個溝紋,後輪胎有四個。溝紋干胎的使用一直延續到之後很長時間,直到2009年賽季重新採用光頭胎。[3]1998年,邁凱倫和貝納通都從固特異輪胎換成了普利司通輪胎。這家日本製造商不斷拓寬業務,在第二年與11支車隊中的6支進行了合作。1997年的兩支頂級車隊,威廉姆斯和法拉利均保留使用固特異輪胎。
1995年至1997年期間,賽會在選定的賽車上安裝在發動機蓋頂部的「I」形攝像頭。1998年賽季中,每輛賽車均被要求安置攝像頭,並改為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T」形攝像頭;此項設計沿用至今,基本保持不變。
1997年賽季中首次出現在泰爾025上的「X翼」(一對安裝在每個側架前面的高大空氣動力學附屬物),在西班牙大獎賽之前被禁止使用。[4]1998年賽季初期,法拉利、喬丹、普羅斯特、索伯和泰爾車隊均採用了此項裝備。
車手調整
1997年底,在參加了十四年賽程的老將格哈德·貝格爾宣佈退役,為貝納通車隊留出了一個空缺席位。車隊還選擇不與讓·阿萊西續約,因此法國人阿萊西改與索伯車隊簽署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在1998年賽季與約翰尼·赫伯特一同工作。貝納通則從喬丹車隊簽下了詹卡洛·費斯切拉,以及亞歷山大·伍爾茨。在1997年賽季中,伍爾茨替代傷病中的格哈德·伯格參加過三場比賽(包括一次登上領獎台)。
喬丹車隊從飛箭車隊簽下了1996年世界冠軍達蒙·希爾,與拉爾夫·舒麥加搭檔,以取代了費斯切拉的位置。飛箭車隊則簽下了泰瑞爾車隊的米卡·薩羅,後者與佩德羅·迪尼斯征戰本賽季。儘管肯·泰瑞爾希望喬斯·維斯塔潘留下來,但泰瑞爾車隊仍在休賽期與他分道揚鑣。新東家英美煙草公司更願意僱用巴西人里卡多·羅塞特,他曾在1997年為已解散的羅拉車隊短暫效力過。他們還起用測試車手高木虎之介來填補第二個席位。1998年中期,維斯塔潘以斯圖爾特車手身份重返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而羅拉車隊的另一位車手文森·索斯皮里則在印地賽車系列賽中找到了歸宿。
普羅斯特車隊保留了奧利弗·潘尼斯, 但放棄了第二車手中野信治,取而代之的是雅諾·特魯利。特魯利在1997年賽季與米納爾迪車隊合作,但當他在加拿大大獎賽上腿部骨折必須修養後,車隊改用了帕尼斯。與此同時,中野信治加入了特魯利的老車隊米納爾迪,取代了他的退休同胞片山右京。他的新搭檔是新秀埃斯特班·圖埃羅。圖埃羅從測試車手身份晉升正式車手,取代即將離任的塔索·馬克斯。馬克斯最終在2001年賽季返回F1,並繼續在米納爾迪車隊效力。威廉姆斯、法拉利、邁凱倫、斯圖爾特車隊均保持了1997年的車手陣容。
賽季中唯一的變化是在斯圖爾特車隊。揚·馬格努森在加拿大大獎賽後被棄用,因為他的一系列表現令人失望(包括在伊莫拉賽道第一圈撞上並淘汰了他的隊友魯本斯·巴里切羅),取而代之的是喬斯·維斯塔潘。後者在1997年底離開泰瑞爾後一直沒有出場機會。
賽季特點
當賽季開始時,很明顯邁凱倫車隊對新規則適應做得最好,他們的車手在首場澳大利亞大獎賽中鎖定了杆位,這還比1994年-95賽季世界冠軍米高·舒麥加的法拉利車隊高出半秒多。米卡·哈基寧在爭議聲中取得了勝利,因為隊友大衛·庫特哈德在最後一圈為他超車讓路;庫爾薩德最終獲得了第二名。這一情況在巴西大獎賽再次出現。這場比賽中邁凱倫再次陷入輿論漩渦:有人對邁凱倫賽車上有爭議的制動系統提出了抗議,通過該系統車手可獨立制動前輪和後輪,而這違反了遊戲規則。邁凱倫隨後表示同意不使用該系統,但他的車手仍在比賽中盡佔優勢。由於固特異在阿根廷站之前進行技術革新,舒麥加終於獲得了本賽季的首場勝利,他的隊友埃迪·埃爾文位居第三。哈基寧獲得第二名,但庫爾薩德在比賽一開始就被舒麥加掀翻在地,只獲得第六名。
庫爾薩德在聖馬力諾大獎賽中反彈,力壓舒麥加和埃爾文,獲得了杆位並贏得了比賽,這將是他本賽季的唯一一次勝利;哈基寧因變速箱故障而遭遇本賽季的首次退賽。固特異的技術革新使法拉利在曲折賽道上表現更為出色。然而西班牙站的快速彎道環境對邁凱輪更為有利——他們又一次在哈基寧的帶領下以1-2的成績奪冠;哈基寧在摩納哥再次獲勝。
舒麥加隨後奮起直追,贏得了接下來的三場關鍵比賽,而哈基寧和庫爾薩德都因為失誤和機械故障而丟掉了積分。英國大獎賽之後,舒麥加已經把與哈基寧的差距縮小到只有2分;而庫爾薩德則落後哈基寧26分,已經告別冠軍爭奪賽。哈基寧在奧地利和德國連續獲勝,證明邁凱倫仍然擁有最強的賽車。但在匈牙利站上,舒麥加充分演繹了自己戰略王者的地位,並獲得該站勝利(哈基寧只獲得第六),將冠軍的差距縮小到只有7分。
比利時站是在瓢潑大雨中舉行,比賽一開始就發生了嚴重事故。庫特哈德失去了對他的邁凱輪的控制,造成了涉及13名車手的多次碰撞,導致比賽被停止。由於缺乏備用賽車,其中四個車手無法在近一個小時內重新開始比賽。在第二次發車後,哈基寧又與索伯車隊的約翰尼·赫伯特相撞,隨後退出了比賽。舒麥加在第24圈時套圈庫特哈德,但被水霧所困,舒麥加撞到了庫特哈德車尾,右前輪脫落退出比賽。隨後,1996年世界冠軍達蒙·希爾為喬丹車隊贏得了本賽季首次勝利,隊友拉爾夫·舒麥加緊隨其後,位居第二。
9月,米高·舒麥加在1998年意大利站中意外獲勝,積分與哈基寧持平。哈基寧因剎車問題兩次打滑,最終只獲得第四名。冠軍現在在剩下的兩場比賽中持平,這一結果也把法拉利拉回到車隊冠軍爭奪賽中,法拉第僅落後邁凱倫10分。盧森堡站中,哈基寧成功地在直道上擊敗了舒麥加。最後的日本站中,哈基寧沒有給舒麥加任何機會,並輕鬆獲勝。舒麥加在比賽後期因輪胎爆胎而被迫退賽。哈基寧最終贏得了他的首個錦標賽冠軍,邁凱輪車隊也獲得了第八個車隊冠軍。而1997年的車隊冠軍威廉姆斯車隊則在整個賽季中表現不佳,前車手冠軍雅克·維倫紐夫只獲得兩次第三、海因茨-哈拉爾·弗倫岑只獲得一次第三的成績。憑藉在日本站的積分優勢,他們捍衛了威廉姆斯車隊前三的地位。位列車隊排名第四第五的分別是喬丹車隊和貝納通。
成績與排位
大獎賽
序列 | 大獎賽 | 杆位 | 最快單圈 | 冠軍車手 | 車隊 | 報告 |
---|---|---|---|---|---|---|
1 | 澳大利亞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2 | 巴西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3 | 阿根廷大獎賽 | 大衛·庫特哈德 | 亞歷山大·伍爾茨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車隊 | 報告 |
4 | 聖馬力諾大獎賽 | 大衛·庫特哈德 | 米高·舒麥加 | 大衛·庫特哈德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5 | 西班牙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6 | 摩納哥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7 | 加拿大大獎賽 | 大衛·庫特哈德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車隊 | 報告 |
8 | 法國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大衛·庫特哈德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車隊 | 報告 |
9 | 英國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車隊 | 報告 |
10 | 奧地利大獎賽 | 詹卡洛·費斯切拉 | 大衛·庫特哈德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1 | 德國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大衛·庫特哈德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2 | 匈牙利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車隊 | 報告 |
13 | 比利時大獎賽 | 米卡·哈基寧 | 米高·舒麥加 | 達蒙·希爾 | 喬丹-無限-本田 | 報告 |
14 | 意大利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米卡·哈基寧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車隊 | 報告 |
15 | 盧森堡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米卡·哈基寧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16 | 日本大獎賽 | 米高·舒麥加 | 米高·舒麥加 | 米卡·哈基寧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報告 |
計分系統
每場比賽的前六名選手的積分情況如下:
排位 | 1 | 2 | 3 | 4 | 5 | 6 |
---|---|---|---|---|---|---|
得分 | 10 | 6 | 4 | 3 | 2 | 1 |
車手積分排名
|
|
† 車手未能完成大獎賽,但完成了90%以上的賽程。
冠軍積分以10-6-4-3-2-1的方式授予每個賽事的前六名。[5]
車隊積分排名
排位 | 車隊 | 車號 | AUS |
BRA |
ARG |
SMR |
ESP |
MON |
CAN |
FRA |
GBR |
AUT |
GER |
HUN |
BEL |
ITA |
LUX |
JPN |
積分 |
---|---|---|---|---|---|---|---|---|---|---|---|---|---|---|---|---|---|---|---|
1 | 邁凱倫-梅賽德斯 | 7 | 2 | 2 | 6 | 1 | 2 | Ret | Ret | 6 | Ret | 2 | 2 | 2 | 7 | Ret | 3 | 3 | 156 |
8 | 1 | 1 | 2 | Ret | 1 | 1 | Ret | 3 | 2 | 1 | 1 | 6 | Ret | 4 | 1 | 1 | |||
2 | 法拉利車隊 | 3 | Ret | 3 | 1 | 2 | 3 | 10 | 1 | 1 | 1 | 3 | 5 | 1 | Ret | 1 | 2 | Ret | 133 |
4 | 4 | 8 | 3 | 3 | Ret | 3 | 3 | 2 | 3 | 4 | 8 | Ret | Ret | 2 | 4 | 2 | |||
3 | 威廉姆斯-梅卡洛姆 | 1 | 5 | 7 | Ret | 4 | 6 | 5 | 10 | 4 | 7 | 6 | 3 | 3 | Ret | Ret | 8 | 6 | 38 |
2 | 3 | 5 | 9 | 5 | 8 | Ret | Ret | 15 | Ret | Ret | 9 | 5 | 4 | 7 | 5 | 5 | |||
4 | 喬丹-無限-本田 | 9 | 8 | DSQ | 8 | 10 | Ret | 8 | Ret | Ret | Ret | 7 | 4 | 4 | 1 | 6 | 9 | 4 | 34 |
10 | Ret | Ret | Ret | 7 | 11 | Ret | Ret | 16 | 6 | 5 | 6 | 9 | 2 | 3 | Ret | Ret | |||
5 | 貝納通-時尚生活 | 5 | Ret | 6 | 7 | Ret | Ret | 2 | 2 | 9 | 5 | Ret | 7 | 8 | Ret | 8 | 6 | 8 | 33 |
6 | 7 | 4 | 4 | Ret | 4 | Ret | 4 | 5 | 4 | 9 | 11 | 16 | Ret | Ret | 7 | 9 | |||
6 | 索伯車隊 | 14 | Ret | 9 | 5 | 6 | 10 | 12 | Ret | 7 | Ret | Ret | 10 | 7 | 3 | 5 | 10 | 7 | 10 |
15 | 6 | 11 | Ret | Ret | 7 | 7 | Ret | 8 | Ret | 8 | Ret | 10 | Ret | Ret | Ret | 10 | |||
7 | 飛箭 | 16 | Ret | Ret | Ret | Ret | Ret | 6 | 9 | 14 | Ret | Ret | Ret | 11 | 5 | Ret | Ret | Ret | 6 |
17 | Ret | Ret | Ret | 9 | Ret | 4 | Ret | 13 | Ret | Ret | 14 | Ret | DNS | Ret | 14 | Ret | |||
8 | 斯圖爾特-福特 | 18 | Ret | Ret | 10 | Ret | 5 | Ret | 5 | 10 | Ret | Ret | Ret | Ret | DNS | 10 | 11 | Ret | 5 |
19 | Ret | 10 | Ret | Ret | 12 | Ret | 6 | 12 | Ret | Ret | Ret | 13 | Ret | Ret | 13 | Ret | |||
9 | 普羅斯特-標緻 | 11 | 9 | Ret | 15 | 11 | 16 | Ret | Ret | 11 | Ret | Ret | 15 | 12 | DNS | Ret | 12 | 11 | 1 |
12 | Ret | Ret | 11 | Ret | 9 | Ret | Ret | Ret | Ret | 10 | 12 | Ret | 6 | 13 | Ret | 12 | |||
– | 米納爾迪-福特 | 22 | Ret | Ret | 13 | Ret | 14 | 9 | 7 | 17 | 8 | 11 | Ret | 15 | 8 | Ret | 15 | Ret | 0 |
23 | Ret | Ret | Ret | 8 | 15 | Ret | Ret | Ret | Ret | Ret | 16 | Ret | Ret | 11 | Ret | Ret | |||
– | 泰瑞爾車隊-福特 | 20 | Ret | Ret | 14 | Ret | DNQ | DNQ | 8 | Ret | Ret | 12 | DNQ | DNQ | DNS | 12 | Ret | DNQ | 0 |
21 | Ret | Ret | 12 | Ret | 13 | 11 | Ret | Ret | 9 | Ret | 13 | 14 | Ret | 9 | 16 | Ret | |||
排位 | 車隊 | 車號 | AUS |
BRA |
ARG |
SMR |
ESP |
MON |
CAN |
FRA |
GBR |
AUT |
GER |
HUN |
BEL |
ITA |
LUX |
JPN |
積分 |
冠軍積分以10-6-4-3-2-1的方式授予每場賽事的前六名。[5]
參考
- ^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1998/Championship standings. ESPN. [2016-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9).
- ^ Formula 1 Technical Regulation changes for 1998. grandprix.com. [2014-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4).
- ^ Inside F1, Understanding the Sport: Tyres. formula1.com. [2016-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5).
- ^ Latest Formula 1 Breaking News - Grandprix.com. grandprix. [2021-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 ^ 5.0 5.1 1998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Sporting Regulations. FIA. [2016-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