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卡
PC卡(舊稱PCMCIA)是可插入筆記本電腦,提供額外功能的電子產品。
發明日期 | 1990 |
---|---|
替代介面 | ExpressCard |
替代日期 | 2003 |
闊度 | 16或32 |
最多連接 | 1 per slot |
帶寬 | 400 MB/s[來源請求] |
類別 | 並行 |
熱插拔 | Yes |
外置介面 | Yes |
最初是由「個人電腦儲存卡國際聯盟」(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設定了這種卡的標準,故命名為「PCMCIA」卡,根據它的首字母縮略,又被諧稱為「人們記不住計算機產業縮略詞」(People Can't Memorize Computer Industry Acronyms)或「個人電腦製造商不能創造出個新的縮略詞」(Person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Can't Invent Acronyms)。之後,此種介面卡的新版本稱為「CardBus」。PCMCIA可也發展成為一種筆記本電腦的外設類別,成為「新卡」或「快速卡」。
第一種PC卡(PCMCIA,根據IBM的說法,應該稱為「終端微通道互連架構部件」)是「一型介面卡」(Type I),可支援記憶卡(例如ATA一型快閃記憶卡);「二型介面卡」(Type II)則增加了I/O支援;「三型介面卡」(Type III)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輸入輸出功能已經不止能支援記憶卡,這一功能衍生出了一種快閃記憶卡(依照一型介面卡的標準)——CF卡、Mini卡和SSFDC卡(SM卡)。
PC卡
PC卡的物理尺寸與一張信用卡相仿,根據厚度不同共有三種不同的尺寸:一型卡厚3.3毫米,二型卡厚5.0毫米,三型卡厚10.5毫米。它們的長度均為85.6毫米,寬度均為54.0毫米。大部分筆記型電腦會設有兩個二型介面卡插槽或一個三型介面卡插槽。大部分三型卡都是外接式硬盤,而且逐步被閃存、USB、火線,或者目前主流的Serial ATA介面取代。目前還在生產的一型介面卡主要是「ATA快閃記憶卡」。
就如同其原先的名字,第一張PC卡是為了擴充儲存量。它是一種通用外接介面,能讓許多其他設備利用它與筆記型電腦進行連接。例如網卡、SCSI、調製解調器、Bluetooth和硬盤。
PC卡的電器規範使它也能被CF卡使用。這樣PC卡CF轉接器僅需要一個套接(socket)插槽。它有時也被用來作為DVB廣播的通用介面。
CardBus
PC卡總線最早是16位的,與ISA(工業標準架構)總線相同。後來的CardBus使用32位、33MHz的PCI總線,但基本物理結構與之前的卡相同。CardBus的最大傳輸速率為133MB/s。
CardBus卡正面左上角的凹口比舊版本的稍淺一些,因此這樣32位的卡無法插入僅支援16位卡的系統。大部分新的PC卡插槽都支援CardBus和較老的16位PC卡設備。
CardBus具有匯流排主控功能。可以使總線控制器可以繞過CPU,直接與其他外設或內存傳輸數據。許多晶片組(例如支援WiFi的晶片組)都同時支援PCI總線和CardBus卡。[來源請求]
ExpressCard
PCMCIA已經發展出新一代ExpressCard(曾命名為「新卡」)來代替現有的CardBus標準。ExpressCard相比CardBus更快更簡單。通過ExpressCard插槽,主機可提供PCI Express或USB 2.0/3.0連接。它支援熱插拔。
ExpressCard提供兩種尺寸,ExpressCard/34(34毫米寬)和ExpressCard/54(54毫米寬,L型)—兩種卡的連接介面都是(34毫米)。標準卡的長度是75毫米(比CardBus短10.6毫米),5毫米厚,但在凸出卡插槽的部分(例如天線)的厚度可以超過5.5毫米。
惠普在2004年11月已經開始發售帶ExpressCard介面的系統,[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在05年5月,聯想也在旗艦級產品T43中內建了ExpressCard介面。[2] 戴爾電腦在Inspiron系列中也支援這一介面。2006年1月起蘋果在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中用一個ExpressCard/34插槽代替了原有的標準PC卡插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