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電力動車組
S型電力動車組(俄語:Электросекция С)是蘇聯鐵路的電力動車組車型之一,也是蘇聯第一種投入大批量生產的電力動車組,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後期30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由位於莫斯科州的梅季希機器製造廠設計製造。
S型電力動車組 Электросекция С | |
---|---|
概覽 | |
類型 | 電力動車組 |
原產國 | 蘇聯 |
製造 | 梅季希機器製造廠 里加車輛製造廠 |
製造年份 | 1929年—1958年 |
主要用戶 | 蘇聯鐵路 |
技術數據 | |
列車編組 | 3輛(1M2T) |
車輛長度 | 19,710mm |
車體闊度 | 3,480mm |
車體高度 | 4,910mm |
軌距 | 1,524mm |
輪徑 | 1,050mm |
營運速度 | 85km/h |
起動加速度 | 1.62 km/h/s |
供電制式 | DC 1500V、3000V |
傳動方式 | 直—直流電 |
傳動比 | 3.684 |
發展歷史
SV
1920年,根據蘇聯勞動國防委員會的決定,成立了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以制定、執行及監督全國電氣化計劃。電氣化鐵路也是俄羅斯國家電氣化計劃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決定首先在運輸繁忙區段及大坡道困難區段實現電氣化。1926年,蘇聯在巴庫鐵路樞紐的部分近郊鐵路區段上首次試驗實行12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與此同時,隨着莫斯科往梅季希、奧熱列利耶、普希金諾、曉爾科沃等方向的近郊鐵路旅客運輸量快速增長,莫斯科鐵路樞紐的電氣化計劃由此提上日程,並決定採用1500伏直流電作為供電制式。1929年7月,北方鐵路局管轄範圍內的莫斯科至梅季希區段完成了電氣化改造,並於同年10月1日開通營運。1930年,電氣化鐵路進一步延展至博爾謝沃、普希金諾、曉爾科沃等地。
1929年,梅季希機器製造廠生產了首批9列SV型電力動車組(СВ),每組列車採用三輛編組,由一輛動車和兩輛拖車組成,構造速度為85公里/小時。列車的車體和機械結構部分由梅季希機器製造廠生產,牽引電動機由迪納摩電氣工廠生產,而其他電氣設備則採用由英國都城維克斯公司的進口產品。傳動系統為直—直流電傳動,每輛動車裝有兩台受電弓及四台牽引電動機,ДП-150型牽引電動機的小時功率和持續功率分別為150千瓦和110千瓦。列車通過對牽引電動機的並聯和串聯換接進行調速控制,在並聯連接時並能使用一級磁場削弱(35.5%)以擴大恆功調速範圍,因此列車共有三級經濟運行位。列車的電路系統設有熔斷器和過流繼電器保護,以防止過載和短路。為了提高列車載客量,SV型電力動車組的車體寬度達到3,480毫米,比當時普通客車車廂的寬度加大了超過10%,使車內得以採用「3+3」的座位佈置方式。
1929年至1934年期間,梅季希機器製造廠共生產了33組(99輛)SV型電力動車組。
SD
1932年,由於蘇聯鐵路電氣化的發展對電力動車組產生了更大的需求,梅季希機器製造廠和迪納摩電氣工廠在SV型電力動車組的基礎上,研製了SD型電力動車組(СД)。SD型電力動車組不再採用英國都城維克斯公司的電氣裝置,改為採用迪納摩電氣工廠從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引進的電氣設備。除了電氣系統之外,列車其他部分仍然和SV型電力動車組保持相同。
1932年至1941年間,梅季希機器製造廠共生產了232組(696輛)SD型電力動車組。從1935年起,列車開始採用加強的ДПИ-150型牽引電動機,小時功率和持續功率分別提高至180千瓦和165千瓦,列車的小時輪周功率和持續輪周功率分別提高至660千瓦和490千瓦。除此之外,在生產過程中列車亦作出了其他改進,包括安裝SA-3型自動車鈎、採用更平滑的有級調速控制器等。
SM
1945年,由於蘇聯當時的電氣化鐵路幹線均採用了電壓較高的3000伏直流電,因而決定研製一種能夠同時適用於1500、3000伏直流電氣化鐵路的電力動車組,以實現從1500伏轉換到3000伏的過渡。1946年底,迪納摩電氣工廠在一輛未完成的SD型電力動車組動車上,安裝了新的電氣設備和ДК-103型牽引電動機,新的雙電壓列車被稱為SM型電力動車組(СМ)。當受流電壓為1500伏時,四台牽引電動機全部採用並聯連接,而當受流電壓為3000伏時則全部採用串聯連接。1946年12月,首列SM型電力動車組在莫斯科—亞歷山德羅夫區段進行試驗,隨後又在外高加索鐵路進行了試運行。此後,部分SV、SD型電力動車組陸續被改造為雙電壓制式的SM型電力動車組。
SR
1947年初,位於拉脫維亞的里加車輛製造廠根據梅季希機器製造廠提供的SM型電力動車組技術資料,開始批量生產雙電壓制式的SR型電力動車組(СР),其中「R」即代表里加車輛廠。里加車輛製造廠僅負責製造車體和轉向架等機械機構部分,而電氣設備初期仍然由迪納摩電氣工廠提供,從1949年開始轉由里加電機製造廠提供。從1951年開始,列車開始採用金屬頂蓋,取代了以往的木結構及帆布頂棚。1947年至1952年期間,里加車輛製造廠共生產了343組(1029輛)SR型電力動車組。
SR3/SM3
1950年代初,隨着蘇聯早期興建1500伏直流電氣化鐵路逐步全面過渡到3000伏直流電,已不再需要雙電壓制式的SR型電力動車組。1952年10月起,里加車輛製造廠開始生產僅適用於3000伏直流電的SR3型電力動車組(СР3)。與SR型電力動車組相比,除了改變了牽引電路系統外,其他部分亦作出了一些改進,例如取消了行李間、增加一級磁場削弱、採用經過改進的ДК-103Г型牽引電動機、更換新型司機控制器等,而車體側牆亦改為具有加強壓根的焊接結構。從1952年至1955年期間,里加車輛製造廠共生產了351組(1053輛)SR3型電力動車組。與此同時,其餘的SV、SD型電力動車組亦陸續被改造,以適用於3000伏直流電氣化鐵路,經改造後的車輛改稱為SM3型電力動車組。
參考書目
- Раков В. А. Электровагоны пригородных поездов // Локомотивы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х железных дорог 1845 - 1955. — 2-е, переработанное и дополненное.. Москва: Транспорт. 1995: 435-452. ISBN 5-277-00821-7 (俄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