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匈奴
匈奴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 ||||
|
匈奴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 條目「匈奴」已被列為歷史類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匈奴已經有一定規模。而關於匈奴在歐洲的活動,應該放在匈人條目,畢竟Huns是不是匈奴還有爭論。--Alexcn 13:13 2004年12月4日 (UTC)
- 的確是,匈奴(Xiongnu)是在中國歷史中的記載,匈人(Huns)是西方中的記載,是否有關聯,是否完全為同一概念還沒有確認。--用心閣(對話頁) 10:25 2005年10月3日 (UTC)
- These really should be separate articles. It is only speculated that they might be the same people. 74.65.166.7 09:48 2006年7月28日 (UTC)
沒人反對就分了
我今天添加了法國和匈牙利體質人類學家關於匈奴人DNA遺傳分析的新內容。從這個研究的結果看,匈奴人應該是當代蒙古人的祖先。文章其實已經表明匈奴人跟當代土耳其人沒有血緣上的親緣關係。雖然有匈牙利學者參與,但是很奇怪沒有馬扎爾人與古匈奴人的血緣關係的分析,考慮可能是馬扎爾人的樣品還沒有採得。此文獻其實已經表明匈奴人是黃種人了。 Blackjerry (留言) 2009年5月25日 (一) 08:41 (UTC)
- 閣下添加的內容沒有提及和匈人的關係。而且有幾個誤譯。我已經修正。--蒙人 ->敖包相會 2009年5月26日 (二) 04:25 (UTC)
- 文中所指的不是特指古代的突厥人,而是現代的安納托利亞土耳其人群(Anatolian Turk Y-STR haplotypes),turk翻譯成突厥人還是土耳其人並不太好判斷。因為塞爾柱突厥人傳統上在巴爾幹半島上搶掠人口。近年來對土耳其人群體分析,其血緣關係和巴爾幹半島人群無顯著差異The major components (haplogroups E3b, G, J, I, L, N, K2, and R1; 94.1%) are shared with European and neighboring Near Eastern populations and contrast with only a minor share of haplogroups related to Central Asian (C, Q and O; 3.4%), Indian (H, R2; 1.5%) and African (A, E3*, E3a; 1%) affinity.。在此文中所使用的明顯是現代土耳其人的群體樣本,所以我以為用「土耳其人」這一含義為佳。 Blackjerry (留言) 2009年5月26日 (二) 07:40 (UTC)
中國匈奴與歐洲匈奴的部分
關於中國匈奴與歐洲匈奴的部分,這篇文章完全是在亂來嘛。--阿光 14:04 2005年5月18日 (UTC)
Does anyone speak English?
We really need some help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in some of the English Xiong-nu related articles. People are confusing the name of one nation with the name of an other because not knowing how to read chinese we don't realise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for example between Xia and Xia. Also we need some of the Xiongnu vocabulary documented by chinese chroniclers. If anyone here has the sources please look at the English pages. Xie Xie.
個人見解,史記中司馬遷所說的,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匈奴起源於黃帝,這一說法是錯誤的。這只是中國歷史上歷來的大漢族主義的見解而已,並不科學。還有就是,對於匈奴這一詞的來歷,我想首先最可能是音譯,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只是匈,奴字是我們給加上的,是當年我們的先人加上的,是一種蔑稱,有點像倭寇,看看英文版的討論,我暈,他們把奴字理解為奴隸……漢語博大精深呀
匈奴人是來自中亞蒙古大草原一帶的遊牧民族,可能由於氣候的改變,他們從公元第三世紀開始,就往西方遷移。他們是天生的騎手,非常熟於馬背作戰,並且善於使用長矛和弓箭。常常,他們一家大小帶着成群的牧馬和牲畜到處遷徙,尋找可以安身的新牧地。他們在軍事上剽悍精練,一路披荊斬棘,所向無敵。不過,他們之所以會發動一波波西遷的浪潮,是因為他們本身也受到其他民族的攻擊和趕離的緣故。這個骨牌效應,讓龐大的人口往西方湧進,在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甚至多瑙河與萊茵河地區,造成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在公元476年,終於推翻了西羅馬帝國。
匈奴人一直在尋找他們的理想居所,後來就定居在東歐洲的匈牙利大平原上,以依傍提蘇河的斯基特城為他們的大本營。由於他們需要非常遼廣的草地,為馬匹和牲畜提供足夠的飼料,匈奴人就以結盟或征討的手段,控制了大片的平原,範圍從俄羅斯的烏克蘭山地,橫跨到法蘭西的萊茵河。
匈奴人是優秀的騎手,他們從孩童開始就接受訓練,有些人更認為馬鐙是他們發明,因為它可以讓騎手平握着槍俯下攻擊,從而增加作戰能力。他們的機動性高,可在一天之內多次替換馬匹,好讓他們不斷前進,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另一個利器就是複合彎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勝一籌,可踩着馬鐙前後左右開弓。他們戰術的特色就是令人震驚而且讓人喪膽的閃電攻擊。他們是一支輕騎部隊,而其政治組織需要有一位強大的領袖,才能帶領他們去達到目標。
在阿提拉的統治期間,匈奴人的勢力達到了顛峰。在公元433年,他就成為匈奴人的領袖,並開始往俄羅斯的南方和波斯,發動一連串的攻擊。在兩次重要的攻擊中,造成極大的恐慌和破壞之後,他就接受了貢金,然後把注意力轉往巴爾幹。公元450年,西羅馬帝國成了下一個目標,他帶領10萬大軍,橫過梅因斯北部的萊茵地區。在往前推進100哩的途中,掠奪在今天法國北部許多的城鎮。當阿提拉圍攻奧爾良城的時候,羅馬將軍阿哀契烏斯,就率領由高盧人和羅馬人所組成的軍隊對抗阿提拉。在最重要的薩隆一役,阿提拉雖被擊敗,但一息尚存。
薩隆的戰敗被認為是史上至為關鍵的一場戰役,因為基督教的信仰很可能就此在西歐消失,並且由亞洲的民族來統治這個地方。
阿提拉後來入侵意大利,尋找新的掠奪目標。當他進入意大利之後,很多難民紛紛往沿岸的島嶼逃難,根據過去的說法,威尼斯就是由這些難民所建立。儘管羅馬的力量已經衰敗,而且他們的重要部隊仍然在高盧,但由於匈奴人在意大利征戰連連,再加上疾病和饑餓,使得他們的力量也同時衰退。在一場十分重要的會議中,阿提拉與教皇李奧一世會談,並同意撤退。
阿提拉在公元453年逝世之後,因為沒有一位強大的領袖能夠統一匈奴各部落,匈奴帝國也就隨之瓦解。帝國所統治的民族起來反抗,匈奴的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領導權,時有衝突發生。最後,他們終於消散在另一波由亞伐人主導的入侵浪潮之中,也同時在歷史的舞台上消失。
匈奴人是一個在蒙古各地的遊牧民族,或許是由於氣候的改變,而在第三世紀時他們開始在亞洲中央往西方遷移。他們也是一個騎馬民族及非常善於騎馬的鬥爭,並且使用矛和弓。他們利用騎馬來移動他們的族群及龐大的畜牧,與馴養的動物並且找尋新的草原來遷移和安頓他們的族人。由於他們擁有非凡的軍隊紀律,他們證明是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們的,而他們迫使所有的執政者離開。他們開始移動潮流的運作使其它向這裏遷移的人避開他們的地盤。眾多人口的骨牌效應,並圍繞在難對付的土耳其都市和東方羅馬,而使多瑙河和萊茵河裏容納不下眾多的人口,到了 476年 最後終於戰勝了西羅馬帝國。
找尋合適他們的陸地,匈奴人選定在東歐的匈牙利平原,並在四川市的 Tisza 河佈署他們的總署。為了他們的馬和動物他們需要寬闊的草原來提供飼料。在這個區域的匈奴人透過聯盟支配平原,或從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來佔領帝國,且擴展到在法國的 Rhone River。
由幼童時期時就開始訓練,所以匈奴人擁有一流的騎手。某些居民相信是他們發明了馬鐙,為了就是增強騎兵在進攻時有更強大的戰鬥力,及手持長矛。他們的靈感來源是由於他們的敵人能快速移動速度,並且改善矮種馬以保持他們的進展。第二個優勢是他們的合成弓箭手,且比在任何西方國家有使用弓箭的人更優越。站立在他們的馬鐙上,他們可以射擊旁邊及在後方的敵人。而且他們擁有非常特別的戰術,其包含閃電般的進攻,及恐怖行動。他們的軍隊勢力包含輕騎兵,然而他們的政治架構必須要有一位強壯的領導者來保持他們的意志力。
在統治期間匈奴人的勢力高峰是來自於阿提拉,他成為了匈奴人在433年中的領導者,並且到南方的俄國和波斯裏展開一系列的襲擊。那時他改變了巴爾幹半島人對他的注意,並且向兩個主要的侵襲者進行賄賂及收買他們離去。在450年時他轉向了西羅馬帝國,並且和十萬個戰士橫越了主要的北萊茵河。並繼續向前行進100英里,他並且打敗了在北方法國的城鎮。羅馬的高盧將軍 Aetius 與阿提拉軍隊,並且包圍了奧爾良的城市。在 Chalons 的主要戰役中,阿提拉雖然沒有毀壞任何東西但是他還是擊敗了對手。
Chalons 的挫敗乃是被尊重的一個歷史戰役之一,他們瓦解了在西部歐洲的基督教徒,及支配亞洲人的區域。
那時阿提拉入侵了意大利,並且尋找新的獵物來搶劫。根據傳說所記載,由於他進入到意大利威尼斯的城市裏,難民便向沿海的島嶼方向逃跑。雖然羅馬耗盡他的軍隊但是他們主要的軍隊仍在高盧裏,而匈奴在意大利中也不斷地耗盡他們的兵力,且變得很薄弱。在羅馬教皇利奧一世的重要會議中,阿提拉同意撤退。
在453年時隨着阿提拉的死亡以後匈奴帝國便瓦解了,因為他們沒有強壯的領導者來帶領他們。臣民開始造反及他們內部的宗教便對彼此展開攻擊。他們最後在新的入侵者下滅絕了例如 Avars,因此匈奴便從歷史上消失了。
南斯拉夫沒那麼厲害,他們只是被同化了,大陸舔俄羅斯屁眼的風氣還真大。
優良條目評選
-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
- 匈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分類:人文學科—木木 2007年9月25日 (二) 08:08 (UTC)
- (+)支持,勉強可以。--DoraConan 按此入稟本人的對話頁起訴本人 2007年9月25日 (二) 11:56 (UTC)
- (-)反對,幾乎只有歷史相關內容。--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7年9月25日 (二) 12:23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7年9月27日 (四) 08:53 (UTC)
- (-)反對--希望能加上文化、政治制度、軍事及血統等條目,目前只有歷史部份,不是說很完善。--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7年9月28日 (五) 15:37 (UTC)
- (-)反對,世系表太不美觀, 內容略顯單薄只有歷史, 同時很多說法以註釋的方式沒有給出來源,只在後面列三本史書無法令人查證. 建議至少著名到章和頁. --用心閣(對話頁) 2007年9月29日 (六) 13:08 (UTC)
- (-)反對--希望能加上文化、政治制度、軍事及血統等條目,目前只有歷史部份,不是說很完善。
匈奴條目擴充、修改完畢
內容雖然稍差人意,但還是補充完了。--DEMONBANE 18:52 2008年10月19日 (UTC)
- 建議整理一下導論部分,現在講匈人的篇幅幾乎佔了一半。--Alexcn 2008年10月19日 (日) 15:13 (UTC)
- 導論部分,我覺得不必整理,後半部只是講解匈人匈奴是否為同一民族。或者將後半部修改後,另立章目。--DEMONBANE 2008年10月21日 (二) 22:03 (UTC)
可以參考的書籍
- 江天蔚,《兩漢與匈奴關係/西北歷史叢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
- 田廣金,郭素新,《北方文化與匈奴文明/早期中國文明》,江蘇教育,ISBN 7806439137
- 加藤謙一,《匈奴「帝國」》
優良條目候選
-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版本)
- 匈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
- (+)支持,但僅有6部出版物作為參考資料,而且其中前三部在文中似乎體現相當少。因此可以加強ref。—Ben.MQ(留言-郵件) 2008年11月27日 (四) 08:27 (UTC)
- (+)支持:我覺得很不錯了。----yunner ~找我算賬~ 2008年11月28日 (五) 04:43 (UTC)
- (!)意見:架構是很完整,內容也頗為充實,但可供查證有待改進。很多大段落都沒有指明出處,譬如「人口」一章,提到「以五口出一介卒」云云,不知是引用哪裏的資料,還是編輯者自己的推算?而這只是全篇中一個很小的例子。--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8年11月28日 (五) 17:17 (UTC)
- (-)反對。政治、外交、經濟、人口、文化、軍事等段落不夠充實。例如:
- 政治一段僅僅給出一些王號和官號,沒有提及匈奴內部的政治形態和行政組織形式。即使匈奴的行政組織十分原始,也應該有相關內容加以說明,比如部落內部的組織、部落之間的聯盟、首領的產生,以及這些政治形態隨歷史如何演變,等等。
- 最好用一個專門的章節介紹匈奴的對外交往。這部分內容現在散落在歷史一節,希望能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章節。
- 經濟、文化、軍事等節太簡略。--Alexcn 2008年11月29日 (六) 19:33 (UTC)
- (-)反對,該條目是說明匈奴人、還是匈奴汗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08年11月30日 (日) 06:48 (UTC)
- (-)反對,內容混亂,更可拆成不少子條目,而且還將匈奴人跟匈奴汗國混為一談 Hoising (留言) 2008年11月30日 (日) 11:20 (UTC)
- (=)中立:不再加插一刀了。意見如上之反對理由。—JNIV 2008年12月3日 (三) 13:11 (UTC)
- 移動完畢。 —長夜無風(風過耳) 2008年12月4日 (四) 16:50 (UTC)
首段「但只是民族集團(Ethnogenesis)而非同種族群」
有些曖昧。ethnogenesis 是民族或族群產生的過程。用「民族集團」來解釋,與英語原文含義有違。而且何謂「民族集團」,何謂「同種族群」,應當作出明確說明,不應僅給出一個英文詞標註,讓讀者揣測。60.240.101.246 (留言) 2011年1月25日 (二) 06:54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匈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harmonia.arts.cuhk.edu.hk/~cculture/library/hongming/200106-006.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214235010/http://harmonia.arts.cuhk.edu.hk/~cculture/library/hongming/200106-006.htm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關於「種族特徵和基因分析」一段內容大規模移除的疑問
@194.87.95.3:您好,我留意到您近期在本條目中做了很多編輯,感謝您的貢獻!但是我也留意到您在這一筆編輯中移除了一些有來源的文字,請恕我冒犯,但可否得知具體原因呢?感謝。--BureibuNeko 2022年7月27日 (三) 14:19 (UTC)
希望「重要人物」小節加入些消歧義的解釋
乍看以為此小節列出重要的匈奴人,看到王昭君才發現也包含漢人--72.82.18.107(留言) 2024年1月7日 (日) 17:1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