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SiliconProphet/Kyushu Dynasty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1年9月1日)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九州王朝説 |
假名 | きゅうしゅうおうちょうせつ |
平文式羅馬字 | Kyūshū ōchō setsu |
九州王朝說,係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古田武彥提出的一個假說:在奈良地方的大和朝廷興起的同時,在北九州地區還存在一個與之對立的國家,即通稱的倭國,這個倭國很可能就是最早與中國建交日本列島上的國家。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它就是邪馬台國。
在古田武彥的假說中,從1世紀到7世紀代表日本的是倭王朝,即邪馬台王朝。其都城在大宰府。古田武彥認為,倭國也可稱為邪馬台國,是九州王朝的前身。從與漢朝通交存續到7世紀,並順利通過了大和王權的打壓,但在663年(天智3年)白江口之戰中失敗而滅亡。該學說認為倭五王即九州王朝上的君主。
二戰後在長沼賢海的幫助下,逐漸實現學說的體系化。但其他九州王朝論述者也提出不同的九州王朝情節,甚至出現了自相矛盾的說法。
主要論述
《日本書紀》、《古事記》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後來大和朝廷盜用九州王朝的歷史。從公元一世紀與漢朝通交開始,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政府一直都是九州倭國王朝。
公元1世紀,以博多灣附近的倭國開始逐漸形成,其統治的領域包括整個北部九州。根據中國史書《三國志》記載,一部分史學家推測,邪馬台國(異稱邪馬壹國)是以福岡平原為中心的國家,其人口總數高達兩萬戶。
而《日本書紀》和《古事記》有明顯的記載不實,考慮到從隋唐時期,日本的漢風風潮的興起,卑彌呼很可能是瓮依美香比姬,而壹與則稱為「ゐよ」。而根據日本神話,九州王朝的出現,非常符合後來神武東征,在畿內創立政權。因此該學說受到廣泛支持。
五倭王贊、珍、濟、興、武,應該都是九州王朝的國王,而筑紫君磐井應該也是國王。九州王朝有獨立的年號。
白江口之戰中,總指揮官是九州王朝的天皇「筑紫君薩夜麻」,被唐軍逮捕。倭國戰敗之後,據一部分野史的記載,唐軍曾將軍隊派往九州。因此,代表日本的九州王朝的權威消失殆盡。
太宰府是倭國的首都,其名稱為藤原京。從倭京元年(618年)到九州王朝的滅亡為止。都是日本最繁華的都市。
「壬申之亂」,基本上是以九州為舞台。吉野是佐賀縣吉野里遺蹟的吉野,倭京是飛鳥宮大宰府,大津宮也不是在近江,而是在肥後的大津。
「大化改新」是在九州藤原京中發生的事件,也是畿內大和豪族和中臣鎌足(藤原不比等)篡奪在九州倭國的天皇,以下克上的政變。
當倭國和朝鮮三國斷交後,藤原不比等滅亡了九州王朝的後裔,並擁立傀儡,成功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