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Clithering/留言存檔十一

由Clithering在話題Tim Farron的譯名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Infobox officeholder}}

我試過,但沒有問題,請列出例子,讓我跟進。Naughty Jeffrey留言2016年5月22日 (日) 04:39 (UTC)回覆

你有一個大坑,請注意填補

1820年痛苦和刑罰草案,不知道閣下還知不知道曾開了這一個坑,望補上。--蟲蟲超能研究所~實驗志願者報名入口~基礎條目攻堅戰第二波即將打響 2016年6月30日 (四) 15:33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十四次動員令

  第十四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四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Clithering/留言存檔十一您好: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第十四次動員令將在2016年7月2日至9月4日期間舉行,目的為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現誠邀閣下參與,共襄盛舉。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四次動員令主頁,您也可以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參加動員令前,請先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用戶可在即日起報名)。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三類。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中動員令的主題包括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南營國家女性人物,而小動員令的主題則包括環境學理、文物遺產經濟學理。

希望各位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能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查詢聯繫),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Billytanghh 討論 歡迎參與WP:NRC 2016年7月7日 (四) 04:19 (UTC)回覆

感謝C兄

由於小弟無知,誤會了利雅華的漢化名,做成誤會。但我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快點搶名,沒有理會哪個名才是正確,才做成今次的誤會。希望C兄可以將未建立有漢化名的人物一併開條目,先將條目名搶回來。小弟真的不想再看到約翰遜,這個臭名實在令我感到非常憤怒!!!最離譜的是明明英國都提供了甘民樂和莊漢生兩個漢化名,但就因為傳媒都用大陸名而令這兩個名被自殺!所以維基若果及早使用漢化名,對香港傳媒使用什麼名字絕對可起極大的影響力!因此這個行動對於香港人來說非常重要--JK~搵我 2016年7月10日 (日) 12:21 (UTC)回覆

請教兩句詩

打擾一下,見:en:Elizabeth Needham,我正試着在譯,現在到引用的兩句詩這裏:

  • For Want of you, we spend our random Wit on

The first we find with Needham, Brooks, or Briton.

請問our random wit的wit是按古語解成「知道」,還是怎麼說?或者是這為什麼要大寫?--7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6:23 (UTC)回覆

關於文翠珊條目模板

您好,在使用模板方面我們似乎有一定觀點上的分歧,希望能夠討論達成一致或妥協。本人觀點是在絕大多數人物傳記條目中模板的長度都未對排版造成明顯影響,且事實上許多職務並不存在所謂主要次要一說(文翠珊本人目前同時任三職,並同時代表其國家、政黨及選區;其內政大臣一職對其生涯十分重要)。此外在下方本人亦加入配偶(及婚期)、居住地、母校及信仰(有參考來源),個人認為不應直接完全回退而採用這一信息較少的模板,應當至少補充一些信息。

個人提議妥協方案為原則上使用本人自英文條目譯的模板,但刪去所有影子內閣職位,由此保證模板不會太長,不會對正文產生太多影響,但同時保留一些必要的信息,不知閣下意向如何?多謝!

--Dvl007-TheRaven留言2016年7月28日 (四) 01:42 (UTC)回覆

本人認為原則上政府首腦、政黨領袖和選區代表三職通常同時擔任且法理上缺一不可,且三四項職位對於絕大多數政治人物條目來說並不是太多;丘吉爾這樣的例子較為少見,針對個例可默認折起隱藏,但多數情況下「僅保留重大國務官位」這一理念個人無法贊同。此外,模板過長這一概念並無法通用,對於屏幕解像度較高者可能顯得過長從而對圖片和表格等產生影響,但對解像度較低者影響程度很小——不過這一技術問題目前暫時不重要。最後一點,底部succession box在各百科中都存在一重大問題——它們不僅需要用戶拉到全頁底部才能瀏覽,還不便維基人編輯,導致其信息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在中文維基更是如此)。頂端模板的意義之一在於使讀者在讀完全文之前即可迅速查詢重要簡明信息,將過多信息置於底部反而頗為反直覺。
考慮到閣下目前已主動承擔對該條目進行大修的任務,本人現階段暫不過多進行干涉,至完成後再來進行補充、討論及研究。目前個人建議如下:一些重要信息應當儘快補上,尤其是在此時這一條目訪問量會偏高的情況下;至於職位,對於相對重要的,可以使用先前的折起格式,而不那般重要的影子內閣職位可以參考英文維基百科的習近平條目,置於模板腳註區域的框內並折起。
此外本人亦在其他條目中讀到了閣下對旗幟的觀點。對於「主編」這一概念的存在本人並不是非常贊同,而對於旗幟問題的討論歷史實在太過悠久,在每個條目中進行討論亦有些浪費時間。在英國人物條目中問題相對不大,但在其他條目中會存在許多潛在問題(如不同時期的美國旗幟、其他國家的不同時期旗幟等時常會被想當然地處理,且濫用旗幟亦破壞版式),希望閣下在編輯時相對留意。
謝謝。
--Dvl007-TheRaven留言2016年7月28日 (四) 03:00 (UTC)回覆
感謝合作!若閣下認為合適,可以採用這一方案,對於其他可能存在問題的政治人物條目(如丘吉爾的選區問題)亦可考慮套用之。國旗問題目前暫時重要程度較低,可不必太在意。再次感謝。--Dvl007-TheRaven留言2016年7月28日 (四) 05:05 (UTC)回覆

求證 Hugh Gaitskell 是否有漢化譯名

敝人發現休·蓋茨克(臺式譯法、非大陸)目前於香港網頁存在以下兩種版本:

作為六十年代工黨黨魁,未知港英政府是否確有為其取名「紀司寇」,煩請閣下解惑之,多謝。--Gzyeah留言2016年7月29日 (五) 08:53 (UTC)回覆

聖米迦及聖佐治勳章

聖米迦勒及聖佐治勳章的條目內你引用 Precedence in England and Wales 一書的第 68 頁。我未能查閱相關書籍,故暫以英文頁面作參考。引用: Wives of male members also feature on the order of precedence, as do sons, daughters and daughters-in-law of Knights Grand Cross and Knights Commanders; relatives of female members. 指的應該是所有男性的爵士 (CMG / KCMG / GCMG)的妻子,以及男性 KCMG 及 GCMG 的兒子、女兒及紙婦。Ihatesmoker留言2016年8月1日 (一) 13:33 (UTC)回覆

Re:Duncan Sandys

感謝指正,已自行回退所有編輯。—Howard61313留言2016年8月11日 (四) 02:45 (UTC)回覆

新進條目「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相關問題請教

最近翻譯了英語維基特色條目「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望能作為維基的新首頁展示作。由於條目篇幅龐大,因此想跟從事過羅德西亞相關文章編纂的閣下請教一下本文是否有地方需要改進,例如行文順暢程度或用字妥適程度?
(~)補充:條目原文名稱是「Rhodesian mission in Lisbon」,為順應中文對駐外代表機構的稱呼習慣,而將首都名改為國名(如同加拿大的「Délégation générale du Québec à Tokyo」譯為「魁北克省政府駐日辦事處法語Délégation générale du Québec à Tokyo」(ケベック州政府在日事務所)而非「魁北克省政府駐東京辦事處」;英國的「British Embassy Beijing」譯為「英國駐華大使館」而非「英國駐北京大使館」一般)。另,原條目「背景」一段標題過於繁雜(塞入太多個別事件),故中文版改以領域分段(歷史、對外事務、獨立議題等)。「羅德西亞制裁突破過程中的葡萄牙角色」則不是完全按英語條目照譯,而是依參考文獻本身的內容稍作改寫。—Howard61313留言2016年8月17日 (三) 06:18 (UTC)回覆

File:Lo Tak-Shing.JPG檔案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先前上傳的檔案「File:Lo Tak-Shing.JPG」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檔案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上傳檔案,但請先看看合理使用準則圖像使用守則

大多問題圖片可以通過添加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解決。請參與檔案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著作權IRC聊天頻道--Wcam留言2016年9月16日 (五) 14:51 (UTC)回覆

恭喜您完成第十四次動員令!

 
維基娘,第十四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Clithering您好:

感謝您報名參與第十四次動員令!根據您的貢獻,您已經成功達到了完成本次動員令的的「最低要求」,因此您已成功完成本次動員令!恭喜!

根據動員令報名時您所申報的完成動員令次數,請在您的用戶頁修改以下模板的數字部份: {{User 動員令|10}} (您可以直接複製此行到您的用戶頁適當位置,並保存頁面)

您還可以獲得下列頭銜,請根據指示置於您的用戶頁:

  • 健將」頭銜:代表您是單個主題積分排名前三,請在您的用戶頁加入以下模板:{{User 健將|n}},當中n代表您獲得此頭銜的次數;或{{User 健將2|主題}},其中「主題」為您獲得前三的主題。

再次感謝您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希望下一次動員令您能繼續參與。如有任何意見或問題,請至動員令的討論頁提出。


人物模版的標題姓名

其實我分開名與頭銜的想法是源於名不變,但頭銜會變,同一大小不要搞錯頭銜是全名一部分,所以才分割前後兩欄。因為原本該欄只打全名,頭銜一概不打,因為該人在擔任下方不同職位時,頭銜有所改變,最後才弄前後小字處理方法,避免誤會。好不好看,實在過於主觀,沒討論空間,至少表格內版面整齊。摩卡·賀昇 2016年10月11日 (二) 03:23 (UTC)回覆

謝謝您的留言,中文維基百科的Template:Infobox_officeholder是直接從英文維基翻譯過來的,設計上並沒有顧及中文的行文和排版。Infobox_officeholder入面「honorific-prefix」的欄位其實是填寫「Sir」(爵士)、「The Honourable」(閣下/議員)等英文頭銜,而「honorific-suffix」的欄位是用作填寫「OBE」、「CMG」一類勳銜。中文行文中的頭銜和勳銜通常都放在姓名之後,與模版並不對應。事實上,姓名與頭銜放在一起在中文是慣常的做法,姓名通常與職銜才會分開列出。您提到把姓名與頭銜放在一起,會導致頭銜無法適時更新和導致頭銜搞錯成姓名一部份。不過,我看不出理據何在,因為條目名稱本身已不帶頭銜,而頭銜本身多數是「議員」和「爵士」等簡單詞彙,讀者應具備分辨能力。再者,如果有編輯要更新條目頭銜,其實也不只會更新Infobox內的頭銜,我不覺得編輯會因為姓名與頭銜放在一起而看漏。--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10月11日 (二) 13:01 (UTC)回覆
其實你提出的幾點都難以支持你的建議。首先,「honorific-prefix」基於英文而存在,在中文名上不需考慮。其次,英文也慣用「Sir」放在一起,但你卻提到「Infobox_officeholder」會分開列出,可見本人早前提出的觀點更合理;那麼,中文頭銜放在最後,使用「honorific-suffix」更為合理。至於頭銜與勳銜基於語文原因擺放,「honorific-suffix」,不見得有什麼問題。摩卡·賀昇 2016年10月11日 (二) 16:12 (UTC)回覆
 
 
對不起,我要修訂一下,再看過一些英文維基的例子(Francis Henry MayWilliam Cavendish, 4th Duke of DevonshireJohn MajorRobert PeelMargaret Thatcher),「Sir」正正是跟姓名放在一起的。「honorific-prefix」欄位其實通常只放「The Honourable」、「His Grace」一類尊稱,而英文的確間中是有將這類尊稱分另一行列出的習慣(見附圖)。如果您能夠舉出例子證明中文頭銜常與姓名分兩行列出,我不再堅持我的看法[即(一):條目名稱本身已不帶頭銜,而頭銜本身多數是「議員」和「爵士」等簡單詞彙,讀者應具備分辨能力;及(二):如果有編輯要更新條目頭銜,其實也不只會更新Infobox內的頭銜,我不覺得編輯會因為姓名與頭銜放在一起而看漏]。多謝垂注。--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10月11日 (二) 16:41 (UTC)回覆
你有一個頗嚴重的錯誤,就是兩張圖片均是把「The Honourable」及「His Grace」等尊稱以同一大小擺放,無法與模版的「honorific-prefix」欄位比擬。另外,根據「The Honourable」及「His Grace」等尊稱,讀者也應具備分辨能力,更可以證明「議員」和「爵士」等詞彙可放在「honorific-suffix」欄位。至於你個人「覺得」的論點,不予置評,因我也「覺得」實情相反。摩卡·賀昇 2016年10月12日 (三) 10:59 (UTC)回覆
這兩張圖片的重點在於尊稱與姓名分開兩行列出並不罕見,這與字體大小是否均一無關。我倒覺得模版字體可由編輯自由調較,這方面我暫不打算干涉。但如果要把中文頭銜和姓名分開兩行列出,您始終要提出例子證明這在中文是常見的做法。另外,我留意到模版的標題姓名部分經您改動後,由原來中文名置上英文名置下,被調換成英文名置上中文名置下,這在中文維基是有違模版範例的。如果無法妥協,我只好提交社群作更廣泛的討論以尋求共識。謝謝。--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10月12日 (三) 15:48 (UTC)回覆
字太長固然要分行,不認為碑文分行代表什麼。的確模版字體是一個問題,例如行距數值不合理地大。建議提交社群。摩卡·賀昇 2016年10月12日 (三) 16:40 (UTC)回覆

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查爾斯·康沃利斯

不知閣下為何大規模撤銷本人在該條目中的編輯?本人所用的信息框儘可能忠實地反映了全條目的重要信息(有一些內容則可在條目內部補充),相對還補充了一些其他重要信息,對加濟布爾的定向絕對正確,而印度在這一時期為東印度公司所治,其國旗未必是英國國旗(本人不確定是否能用公司旗幟指代),即便「英屬印度」這一表達都可能是錯誤的——而本人所用的「印度」指向應當勉強正確,若閣下認為「印度」不夠精確,理當修正而非將其還原至原先類似1858年後印度的連結及表達。--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25日 (二) 19:55 (UTC)回覆

  • 對於格羅夫納廣場的「修正」,閣下亦應當進行解釋,這一名稱似乎更加常用,即便在其他地區真稱「格洛斯維諾廣場」,亦不當改變其應鏈往主條目的事實。印度總督頭銜此時或許應為「威廉堡管轄區總督」,參照的是維基對「Presidency」的普遍翻譯方式,「Province」(省)時常是與管轄區並行的行政區劃。康沃利斯第一次任印度總督時,其前任當為代理職務的約翰·邁克費森爵士,其代理期長達1年又7個月;其第二次卸任時,接替者為代理職務的喬治·巴洛爵士,其代理期亦長達近兩年。正確標示的其他人物,本人亦將其所鏈標題根據共識支持的命名方式進行修改(「第一代廷茅斯男爵約翰·索爾」)。置頂圖像本人則認為柯普利版本質量更高,接近於其他英國政治人物的標準肖像(見小威廉·皮特);而原圖像亦可指向其作者的條目,無需紅鏈(托馬斯·庚斯博羅)。至於信息框中其他內容,其表達有可能過細(雖然多數此類人物信息框細緻度都與其相近),國旗使用方式方面你我有一定分歧,但若有意見或許當考慮部分刪除/添回而非近乎全面回退。即便閣下為該條目最為主要的貢獻者(感謝),也當接受一定程度的修改不是。--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25日 (二) 19:59 (UTC)回覆
(:)回應,對於您的修改,我留意到以下問題:
  • 根據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共識,勳銜縮寫應羅列於條目首段人物全名之後,infobox由英文維基直接翻譯過來,但當年的共識並不包括在infobox加入勳銜縮寫;
  • 您在infobox改換的圖片其實已在條目「卸任以後」一段中採用。希望您尊重主編的選擇,以及避免在條目重覆採用相同的圖片;
  • 前任和繼任署任者的資料已於底部的succession box列出,infobox應列出正式前任和繼任人的資料。事實上,如果沒有把握掌握所有歷任署任者的資料,就應該避免加入署任者資料,如非要要列出,也應該一併列出他任內休假期間的所有署任者資料。
另外,關於「格羅夫納」和「英屬印度」,我同意採用您的意見;但關於「管轄區」的建議,我暫見到的資料多作「省」、「省區」或「總督區」,有沒有學術出版資料支持「管轄區」的使用?謝謝。--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6年10月26日 (三) 17:43 (UTC)回覆
感謝回應。本人認同勛銜縮寫可留可不留,自信息框內刪去損失不大。圖片方面本人亦無意見,先前未意識到下方已經重複,深感抱歉。
  • 關於繼任者問題,本人並不確定為何只有正式擁職者才當列入頂端信息框。麥克弗森巴羅的接任狀況均可通過《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中的條目得到精確反映("In July 1805 Cornwallis succeeded Wellesley, and on his death, in October, Sir George Barlow temporarily succeeded him."及"Macpherson was created a baronet on 10 June 1786, and was superseded, much to his dissatisfaction, by Lord Cornwallis in September, after which he returned to England.")。信息框中的表達方式亦可能暗示韋爾斯利及索爾是於某個精確時間點為其接替/接替其職位的,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其休假期間的代理者在歷史記錄上並未獲得如上兩位官方承認代理者一般的待遇,其「代理」性質也顯然不同。
  • 關於「總督區」,情況較為複雜。具體提及這一個概念的學術資料有限,本人見到諸多稱「省」的,但在英文語境中亦有時常混用「Province」及「Presidency」的,尤其是在1858年英國直接接管印度後,而在孟買總督區條目中亦有「The province was well supplied with railways」這般語句。這一漢語文獻(24次引用)中較為明確地提及了「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管轄區」,同英文語境中的「Bombay Presidency」、「Calcutta Presidency」及「Madras Presidency」相對應。史上的威廉堡則與孟加拉管轄區似乎同義。目前中文維基所有的孟買管轄區和孟加拉管轄區條目均以這一方式命名,以同「省」進行區別,但其具體根據不明。
  • 康沃利斯亦為一著名軍事人物,可以考慮將其軍事生涯信息選擇性地加入信息框。--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10月26日 (三) 19:33 (UTC)回覆

Re: 準備登上首頁的優良條目

 完成,祝 編安!--街燈電箱150號 2016年10月29日 (六) 04:52 (UTC)回覆

條目「鄧守仁

對於C君就本條目的二度擴充很是佩服,或許還能角逐GA了。但閱畢文章後有個疑問,文中的「Director of Public Relations」譯為「公共關係總監」,同時「Director of Infantry」卻譯為「步兵監督」,這樣不同的處理方式,是否有考量到什麼特殊因素呢?-—Howard61313留言2016年12月1日 (四) 02:16 (UTC)回覆

有關李永賢條目

您好。我剛剛看到您給李永賢這一條目掛上了快速刪除模板,並以「疑似虛構人物,簡單Google搜尋沒有任何相關資料」作為理據。快速刪除通常只使用快速刪除方針里規定的幾條理由,使用自定義理由的情況極少。您現在提出的這個理由更加適用於通常的存廢討論而非快速刪除。我已經移除了這一條目上的快速刪除模板。如果您認為有必要的話,可以參考WP:AFD上的內容遞交存廢討論。望您在今後的編輯中注意此事。謝謝。--Techyan留言2017年1月6日 (五) 16:00 (UTC)回覆

「並曾獲授本地勳章」並不符WP:MOSIW規範,已協助修正之,並請不要再於問題獲解決之前(相信模板與編輯摘要應已充分說明問題之所在,另亦有小工具可協助清理問題)就移除維護模板。和機械人編輯戰是沒有意義的。-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2017年1月9日 (一) 10:31 (UTC)回覆

Clithering兄,新春快樂!

要發送此消息,請使用{{subst:春節快樂}}原始碼。

又是一年春來到,希望新一年能夠看到Clithering兄撰寫更多香港歷史、英聯邦相關條目!願我們在新一年繼續提攜鼓勵。--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1月27日 (五) 12:27 (UTC)回覆

Clithering,春節快樂!

要發送此消息,請使用{{subst:春節快樂}}原始碼。

2017年2月11日消歧義內鏈通知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加入了消歧義內鏈。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以下內鏈可能需要修復:

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11日 (六) 17:23 (UTC)回覆

WP:列明來源

您好。關於Special:diff/43240548,看起來您很早就有怨言了,不過15年的討論好像沒達成共識。最近有興趣去客棧繼續討論嗎?感覺討論還是有必要的。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7年2月15日 (三) 17:07 (UTC)回覆

2017年2月25日消歧義內鏈通知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加入了消歧義內鏈。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以下內鏈可能需要修復:

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25日 (六) 18:21 (UTC)回覆

2017年2月27日消歧義內鏈通知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加入了消歧義內鏈。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以下內鏈可能需要修復:

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27日 (一) 17:19 (UTC)回覆

英國陸軍部隊命名問題

很久不見。最近寫英國陸軍部隊遇到很多翻譯困難,實在覺得有必要制訂命名常規。我剛剛把最近的想法整理到這裏,不知道C大有何意見,又有沒有其他資料可以補充?感謝!Oneam 01:00 AM留言2017年3月6日 (一) 12:22 (UTC)回覆

感謝

  特別星章
感謝! Choufanging留言2017年3月11日 (六) 08:23 (UTC)回覆

關於「Admiralty」和「Navy Board」

內地是把「Admiralty」、「Admiralty Board」、「Navy Board」通通翻譯為「海軍部」的,為了以示區別,再加上「Admiralty」不僅僅指揮海軍還指揮海軍陸戰隊,所以我把「Admiralty」和「Admiralty Board」改為「海洋軍事部」,至於你把「 Board」翻譯為「委員會」,這在內地的軍事刊物上很少見,內地主要是把「Board」翻譯為「部」或「局」。

所以我還是建議使用字詞轉換功能,內地把「Admiralty」和「Admiralty Board」翻譯為「海洋軍事部」,把「Navy Board」譯為「海軍部」。至於香港則按照自己的方式翻譯。大家互不相擾,皆大歡喜。--MacArthur1945留言2017年4月5日 (三) 04:57 (UTC)回覆

回覆
現在的問題是,內地是把「Admiralty」、「Admiralty Board」、「Navy Board」通通翻譯為「海軍部」的,我和你的分歧在於到底把「海軍部」的名稱賦予給哪個,你傾向於把「海軍部」的名稱賦予給「Admiralty」,同時更改「Admiralty Board」、「Navy Board」的翻譯方式;而我傾向於把「海軍部」的名稱賦予給「Navy Board」,同時更改「Admiralty」、「Admiralty Board」的翻譯方式。
第二點,因為「Admiralty Board」不僅僅指揮海軍,還有海軍陸戰隊,所以我才傾向於將其更改為「海洋軍事部」。
第三點,閣下認為Board由數名將領和官僚組成,每月召開一次會議,並不是中文意境中理解的部門。可是那個「部」不也是由數名將領和官僚組成?解放軍的很多部也是由數名將領和官僚組成,每一段時間召開一次會議而已。在內地,將Board譯為「部」或「局」很普遍,相反,譯為「委員會」反而很少。
說到底,就是思路的問題,思路不一樣,使用字詞轉換功能就行,這樣皆大歡喜。「Admiralty」譯為-{zh-cn:海洋军事部; zh-hk:海軍部;}-,「Navy Board」譯為-{zh-cn:海军部; zh-hk:海軍部委員會;}- --MacArthur1945留言2017年4月6日 (四) 04:01 (UTC)回覆
因為「Admiralty Board」不僅僅指揮海軍,還有海軍陸戰隊,所以我才傾向於將其更改為「海洋軍事部」。至於「陸軍部」(Army Board)和「空軍部」(Air Force Board)則保持名稱不變。--MacArthur1945留言2017年4月6日 (四) 14:19 (UTC)回覆
很多國家的「海軍部」都下轄「海軍陸戰隊」的(例如美國海軍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華民國海軍等)。「海洋軍事部」不單是一個原創研究,也造成英國1964年前不存在「海軍部」的不合理情況。--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7年4月6日 (四) 14:28 (UTC)回覆
正因為「Admiralty Board」既指揮海軍,又指揮海軍陸戰隊,所以叫做「海洋軍事部」更合適。「Navy Board」只指揮海軍,所以叫「海軍部」更合適。--MacArthur1945留言2017年4月9日 (日) 11:18 (UTC)回覆
您至今也未能解釋以下三點:
  • 請提供證據證明「海洋軍事部」是一個在華語地區常用的名稱,否則這是一項原創研究;
  • 請提供證據證明華語地區慣常以「海洋軍事」和「海軍」區分包括海軍陸戰隊和不包括海軍陸戰隊的海軍;
  • 根據皇家海軍官方網站指出,「Admiralty Board」兼管皇家海軍和皇家海軍陸戰隊,但由於「Admiralty Board」每年只開會一次,日常實際由「Navy Board」代行職務。因此,您指稱「Navy Board」不管海軍陸戰隊,是錯誤的說法。根據皇家海軍陸戰隊的一份官方刊物也指出(第八頁),皇家海軍陸戰隊向「Navy Board」負責,而「Navy Board」則從屬於「Defence Board」和「Joint Force Command」。
如您無法提出新的論據,我將直接退回您相關的修改。謝謝。--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7年4月9日 (日) 17:06 (UTC)回覆
嗯,我看了你的資料,第一點,「Admiralty Board」一年只開會一次,並不代表其沒有常設人員和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體會議也是一段時間才開一次會議呢,你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不是一個常設機構嗎?第二點,我看了你的資料,「Navy Board」的確也可以指揮海軍陸戰隊,這是我的錯誤。沒有必要用「海洋軍事」和「海軍」來區分「Admiralty Board」和「Navy Board」。
第三點,你的翻譯方式跟內地的翻譯方式不一樣,把你的翻譯方式作為唯一也不符合內地的習慣。我覺得「Admiralty」和「Admiralty Board」的翻譯方式特別要討論一下。我把我和你的分歧列了一個表,「Admiralty」和「Admiralty Board」我暫時不作出我自己的想法。我建議在討論組裏面多找一些人討論一下,再做決定
英語名稱 內地目前譯法1(常見) 內地目前譯法2(少見) 我的思路 閣下的思路
Admiralty 海軍部 海軍委員會 海軍部 海軍部
Admiralty Board 海軍部 海軍委員會 海軍部 海軍部委員會
Navy Board 海軍部 海軍部 海軍局 海軍委員會
Army Board 陸軍部 陸軍部 陸軍部 陸軍委員會
Air Force Board 空軍部 空軍部 空軍部 空軍委員會

--MacArthur1945留言2017年4月10日 (一) 14:16 (UTC)回覆

Tim Farron的譯名

之前看寰雨膠事錄時,看見Tim Farron在那邊的譯名是方偉倫,與現在中文維基百科在香港繁體使用的譯名「添·法隆」有異。請問您認為使用哪一個譯名作為香港繁體譯名會較為恰當?--Billytanghh 討論,切勿互煮 歡迎參與協作計劃 2017年4月21日 (五) 21:18 (UTC)回覆

方偉倫似乎只是一家網媒自己使用的譯名。目前似乎暫未有英政府的漢化譯名,主要香港報章都使用「法倫」或「法隆」。老實說,個人覺得「法倫」和「法隆」兩個譯名十分奇怪,感覺上好像佛教法號(「法朗」可能較好)。然而,維基百科的譯名原則是優先採用官方譯名或採用最常用的譯名,鑑於目前似乎沒有英政府的漢化譯名,只能參照主流香港傳媒使用標準漢語譯名。日後英政府如提供漢化譯名,建議屆時再行改用。--Clithering10 years of service since 2006 2017年4月22日 (六) 17:48 (UTC)回覆
返回到 "Clithering/留言存檔十一"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