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使用傀儡帳戶的後果

在維基百科,除規則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第二個賬戶是屬於操作傀儡的違規行為。由於社群對這類違規者採取行動的本意不是為了懲罰英語Wikipedia:Sanctions against editors should not be punitive,所以他們不會被正式懲罰。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因為操作傀儡而面臨諸多後果:

會被抓現行

操作傀儡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花個一分鐘註冊賬戶就可以,完全沒有回答問題之類的操作。完成創建後,新賬戶的用戶權限就可以立即獲得,不用人工同意。只要再過7天、完成50次編輯,賬戶就會自動變為自動確認用戶。由於維基百科每天都有新賬戶出現,單單創建一個賬戶不會引起別人懷疑。

除極少數情況下,註冊用戶進行編輯的時候,所使用的IP位址會隱藏。一般來說,按照假定善意規則,每個註冊用戶會被假定由不同的人操作,或者是由使用同一台電腦的不同人士操作,這些情況是完全允許的。

由於傀儡賬戶不會被系統及時自動刪除,沒人會立馬知道哪個或哪幾個賬戶正在進行傀儡操作,或是知道哪個人在操作多個帳號。這些賬戶只有經過人工調查確認屬於傀儡後才會被刪除。

傀儡賬戶一般可以通過環境證據用戶查核辨別,後者只會在環境證據不足以驗證相關賬戶屬於傀儡的情況下進行。辨別傀儡賬戶的操作被稱為傀儡調查

多數情況下,傀儡調查會在一個或多個賬號觸發英語Wikipedia:Trigger warnings明顯的破壞行為時進行,善意編輯很少會被懷疑。如果有用戶操作多個賬戶進行規則允許範圍內的善意編輯,沒有參與編輯戰、歪曲共識、破壞的行為,也不太可能會被懷疑。就算這些賬戶被發現由同一個操作,社群也不會採取嚴厲的措施,因為對違規編輯採取行動的本意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保護維基百科不被其他破壞。如果這些賬戶沒有破壞維基百科,並且所有編輯都推動了維基百科事業的發展,那麼封鎖這些賬戶就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最佳利益了。

檢測過程會越來越完善

時至今日,社群仍未就設立自動檢測傀儡系統達成共識。然而經過這些年的積澱,社群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過程來處置傀儡賬戶。在此過程中,社群會不斷發現疑似傀儡賬戶的活動特點,把這些行為寫在疑似特點清單中,方便日後依照清單羅列的特徵查找可疑的傀儡賬戶,啟動傀儡調查。另外,隨着社群處理傀儡的能力不斷提升,大家會更容易發現疑似傀儡賬戶。

名聲

在傀儡調查過程中,任何人可能通過環境證據判斷涉事賬戶是否屬於傀儡。單憑環境證據無法判斷的時候,他們還可以提出查核賬戶使用的IP位址。但如果進行IP位址查核,疑似傀儡賬戶所用的IP位址就會被公開。通過IP位址,大家可以找出使用者的家鄉、居住地、工作單位、名字,以及互聯網上其他相關的內容(需要留意的一點是,如果涉事賬戶使用浮動IP,可能無法查找)。由於維基百科會盡最大可能保護用戶私隱,IP位址查核一般是最後的手段,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會使用。

另一方面,傀儡賬戶一旦被確認,社群對它的信任也會蕩然無存。他們的用戶頁會被放置傀儡模板,說明它們已經被證實是傀儡。就算刪掉模板,其他沒有被封禁的人也可以採取措施阻止它們,而且它們編輯歷史會被永久保存,供大家查閱。從某方面來說,這可能說是相當羞恥的了。

其他人會搜索你的名字

項目命名空間搜用戶名字的時候,搜索結果會出現所有跟用戶名相關的結果。如果用戶在維基百科做了大量編輯,這種情況很正常,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另外經過一段時間的編輯,很多人都會參與頁面/檔案存廢討論和方針/指南討論。然而,疑似傀儡用戶也會出現在結果中。如果傀儡行為被證實,結果會更加明顯。

對姊妹計劃的影響

當註冊用戶及IP用戶被證實是傀儡後,其他相關的註冊用戶及IP用戶會被公開,範圍不僅涉及維基百科,還涉及其他姊妹計劃。須注意的是,目前所有賬戶都屬於全域賬戶,如果在維基百科被判定為傀儡,在其他姊妹計劃的名聲也會受到影響。

線下的影響

如果用真名或跟個人有關聯的詞彙創建賬戶,賬戶背後的編輯在現實世界中的活動及相關的個人信息可能會被其他編輯公開紀錄(詳細參見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私隱方針)。所以,濫用多重賬戶極有可能導致同事、朋友、同行及記者日後在網上查找賬戶名字背後的信息。

封禁

傀儡賬戶一經認定,至少會面臨封禁禁言,處罰期限至少無限期。這種做法不是為了懲罰傀儡,而是為了阻止它們的行為。所以封禁一旦實施,同一人使用的其他傀儡賬戶都將無法繼續使用。至於主賬號及IP位址或範圍的封禁,期限可能是臨時封禁,也可能是不限期封禁,具體情況視實際而定。

對其他人的影響

有些IP位址或範圍可能由多個人使用。這種情況十分普遍,不屬於操作傀儡,因為他們可能是一戶人,可能在用內部的熱點,可能身處使用相同IP位址的地點。有些瀏覽器甚至可以允許用戶遠程分享內容。但如果有人因用其中的IP位址進行傀儡行為而被封禁,其他人(包括陌生人)就無法用這個IP位址進行編輯了。

操作傀儡容易嗎?

 
同時操作多個賬戶可沒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讓我猜猜,您之所以會讀Wikipedia:傀儡賬戶的特點或本頁,可能是因為你想從中判斷自己懷疑的賬戶是否屬於傀儡,或是想看看自己如何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使用傀儡,或是單純想完全了解傀儡賬戶是怎麼一回事。看了這麼多內容,您或許會以為操作傀儡簡直太容易了,不可能輕易被發現。但有些事情您得記住:

  • 不管操作多少個賬號,一個人也只可能在某個時間段編輯,不管用哪個帳號進行編輯。有些時候您只能用這個賬戶進行編輯,而不能用其他賬戶,其他時候則反過來。所以這幾個賬戶編輯活動的時間差會是致命的缺陷。
  • 每個傀儡賬戶會體現背後使用的人的性格、寫作風格、知識儲備、利益都接近或相同,從而證明他們是同一個人。
  •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只會用同一部電腦和同一個網絡進行編輯,除非經常換電腦或網絡服務供應商,否則IP位址範圍都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家裏的電腦操作多個賬戶,之後去了旅遊,在別地方的操作相同的賬戶,IP位址會有所不同,但終究也是一樣的。
  • 不想被人發現是傀儡的話,登錄前就要設計好如何錯開這些賬戶的編輯內容,否則肯定會露出馬腳。
  • 除非有特別的目的,一個人創建傀儡帳號的時候必然會在編輯的時候顯得自己沒有經驗,之後再逐漸變得有經驗。對於非常了解如何編輯的人來說,這是很難裝的。
  • 傀儡賬戶最為常見的行為是在投票里冒充其他人刷票,只要它的編輯紀錄沒有其他正常的編輯,就肯定會被發現。所以,如果想不被發現用來刷票,傀儡賬戶就要另外做一些正常的編輯,但這其實很費功夫,而且不一定能用錢解決。
  • 如果您擁有多個編輯經驗很豐富的賬戶,想在同一個討論中發表評論,最多也只能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發佈,因為同時發表評論一定會引起懷疑。

操縱傀儡值得嗎?

那麼操作傀儡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呢?以下是我們的解答:

  • 任何情況下,投票結果都不能代替討論,討論的結果只可能是各方溝通後產生的共識。維基百科的所有方針政策都是通過共識來決定產生的。
  • 支持方略微勝過反對方的討論結果不是共識,因為社群只支持獲普遍支持的共識。所以用不同賬戶冒充不同人支持一方立場不會有很大的效果,畢竟僅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撼動整個社群的立場。
  • 在存廢討論中,結果是由相關的方針政策、合適的理據決定的,不是由投票數量而定,大多數情況下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您用多個賬戶支持保留一篇條目的話,這一次您可能會成功,但下次就不一定的,因為提刪次數是不受限制的。如果下一次有相當多的人覺得這篇條目應該刪除,它還是會被刪。
  • 您自己用其他賬戶創建條目被列為優良條目的話,提刪的時候可能會有人投票支持保留。但如果日後刪除派用戶認為這條目不僅算不上優良,而且根本不值得收錄到維基百科,轉而提刪的話,那它遲早都會被刪除。
  • 傀儡用戶非常容易發現。有些管理讀完傀儡的規則,還是想嘗試一下,不惜鋌而走險,冒上被指控是傀儡的風險。但要記住,偵測傀儡的刪除派維基人是維基百科的生力軍,雖然反對他們的保留派也很多。所以如果您使用傀儡的話,絕對很容易被發現。

所以讀了這麼多,您還想操縱傀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