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新橋 (上海市)
上海市黄浦区浙江中路北海路路口及附近一带地区
歷史
上海縣城以北,即今延安東路的位置原為北郊的一條主要河流洋涇浜。1845年和1849年,英國和法國相繼在上海設立租界,並以洋涇浜為界。為了溝通兩租界的交通,同時方便英租界內民眾前往上海縣城,兩個租界的市政機構工部局和公董局分別在洋涇浜上搭建數座橋樑。從東到西為外洋涇橋、二洋涇橋、三楊涇橋、三茅閣橋、帶鈎橋、鄭家木橋。大致位置為今天的中山東一路、四川中路、江西中路、河南中路、山東中路、福建中路與延安東路的交會處[1]。
1874年,隨着租界的發展,工部局和公董局決定興建洋涇浜第七座橋樑。這座橋樑選址在鄭家木橋以西今浙江中路延安東路。因為是新建的橋樑,所以就命名為新橋。同時,法租界為此闢築了一條新的馬路連接新橋,命名為新橋街。之後幾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別又在新橋以西的廣西路與洋涇浜處修建第八座橋樑。因為這座橋處於新橋的西方,所以新的橋樑也就被稱作西新橋。而原來的新橋也因此改稱「東新橋」,新橋街也同時更名為東新橋街。1914年,洋涇浜被填埋,修築愛多亞路(Avenue Edward VII),就是今天的延安東路,東新橋也就因此被拆除[2]。
片區情況
由於東新橋建成後,連接起橋北的浙江路和橋南的東新橋街。這一地區也逐漸成為鬧市區,尤其浙江路一帶是上海茶館、戲院、小吃攤的集中地區,因此更加帶動了這一地區的發展。1908年,英商上海電車公司開通2路、5路有軌電車和法商電車電燈公司的3路、10路電車,均在此設置了東新橋站。目前,上海巴士電車公司仍在此地區設有14路,並且為該線的起訖點站[3]。因此仍為一個上海市民熟悉的地名。
目前這一地區仍是上海傳統居民區,以石庫門住宅為主。
片區道路
周邊建築
周邊交通
參考資料
- ^ 黄浦区志>>第四十编杂记>>第四章洋泾浜>>第一节开埠前后的洋泾浜.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8).
- ^ 薛理勇. 《上海掌故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9: 16. ISBN 7-5326-0513-2 (中文).
- ^ 上海14路电车空调公交路线-赶集网. [2011-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