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佛教)

中國梵語Madhya deśa巴利語majjhima-desa),音譯摩陀耶提舍,意譯中天竺,是印度半島恆河流域中,以摩揭陀憍薩羅為中心的區域,為佛陀釋迦牟尼出世及弘法之地,古印度佛教文化圈的中心。中國之外,稱為邊地,約當今印度中央邦北方邦比哈爾邦以外的其他地區。

概論

梵語中,Madhya是中央或中間之意,deśa音譯為提舍,為王國或方國之意。字面意義為位於世界中央的國家,為釋迦牟尼出生與弘法的主要地區。中國這個譯名,最早出自東晉佛教僧侶法顯[1]。佛教徒相信,釋迦牟尼在此成道,為世界中心,故稱中國[2]。中國位於南贍部洲,在雪山(今喜馬拉雅山區)之西,五河源頭之地[3]

中國之外,稱為邊地。佛教徒以生於中國為榮,生於邊地為八無暇之一。中國古稱支那,在梵文中也有邊地之國或邊遠之國的意思[4][5]

佛教認為,欲修學大乘道,需具足暇滿人身。暇滿包括離八無暇[6],具十圓滿[7]。若生於邊地,無法聽聞修學佛法,為八無暇之一。能生於四眾弟子所遊之地的中國,則能聽聞修學佛法,為十圓滿之一。

清代四庫館臣對東晉法顯傳》有關「中國」的記載進行了激烈的批評,認為「其書以天竺為中國,以中國為邊地,蓋釋氏自尊其教,其誕謬不足與爭」。

參見

註釋

  1. ^ 《高僧法顯傳》卷1:「其烏長國是正北天竺也。盡作中天竺語。中天竺所謂中國。俗人衣服飲食亦與中國同。佛法甚盛。」
  2. ^ 《釋迦方志》卷上:「所都定所,則以佛所生國,迦毘羅城應是其中,謂居四重鐵圍之內。故經云: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之威神不生邊地,地為傾斜故。中天竺國如來成道樹下。有金剛座用承佛焉。據此為論約餘天下以定其中。若當此洲義約五事以明中也。所謂名里時水人為五矣。所言名者,咸謂西域以為中國。又亦名為中天竺國。」
  3. ^ 《釋迦方志》卷上:「謂雪山以南名為中國。坦然平正冬夏和調。卉木常榮流霜不降。自餘邊鄙安足語哉。四言水者。此洲中心有一大池。名阿那陀答多。唐言無熱惱也。即經所謂阿耨達池。在香山南大雪山北。居山頂上非凡所至。池周八百里四岸寶飾。正南當於平地地獄所居。故金剛座東僻至五千里。又池正南當洲尖處。其北當謎羅川即北。又當蔥嶺北千泉也。上空定約當北辰星。」
  4. ^ 《翻譯名義集》卷3:「脂那,婆沙二音,一云支那,此云文物國,即讚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二云指難,此云邊鄙,即貶挫此方,非中國也。西域記云:『摩訶至那,此曰大唐。』」
  5. ^ 宋僧伽跋摩等譯《雜阿毘曇心論》:「處所遠者,謂天竺振旦地,雖一時生,合成一體。然彼處異,故說遠。」
  6. ^ 「八無暇」包括執邪倒見、生傍生、餓鬼、地獄、無佛教、及生邊地、懱戾車、性為騃啞、長壽天
  7. ^ 「十圓滿」包括五自圓滿:「人、生中、根具、業未倒、信處」,五他圓滿:「佛降、說正法、教住、隨教轉、有他具悲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