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俄羅斯化
烏克蘭的俄羅斯化(烏克蘭語:Русифікація України,羅馬化:Rusyfikatsiia Ukrainy;俄語:Русификация Украины,羅馬化:Rusyfikatsiya Ukrainy)是俄羅斯帝國和後來的蘇聯為加強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國家、政治和語言地位而採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和其他行動。
俄羅斯帝國
沙俄吸引了不少行政、工業、或文化活動,並有從全西歐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來到東歐地區。
當時,奧斯曼帝國、匈牙利王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都對烏克蘭有莫大的威脅。所以,哥薩克酋長國決定與沙俄簽署佩列亞斯拉夫條約來對付這些勢力。特別是沙俄在波爾塔瓦會戰的大勝之後,烏克蘭的自治與文化逐漸衰退,烏克蘭地區開始進行俄羅斯化[1]。
彼得大帝時期
1720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頒佈法令,下令清除在小俄羅斯印刷機構印刷的神學文獻中的所有「小俄羅斯語言」(今烏克蘭語)[2]。
葉卡捷琳娜二世
哥薩克酋長國的整合
在通過政變幫助葉卡捷琳娜二世登上俄羅斯王位的人中,有帝國科學院院長、哥薩克酋長國的指揮官基里爾·拉祖莫夫斯基 ( Kirill Razumovsky )。酋長對哥薩克烏克蘭的計劃是全面的,包括加強其自治組織;酋長國的許多人都對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抱有希望,但很快他們就見識到了她對他們的政策。 [3]
1762年秋天,在葉卡捷琳娜加冕幾個月後,酋長國首府赫盧希夫的一位抄寫員 Semen Divovych 創作了一首詩《俄羅斯與小俄羅斯之間的對話》。
偉大的俄羅斯:
你可知你在和誰對話,或是你忘記了?畢竟我是俄羅斯:你忽略我了嗎?
小俄羅斯:
我知道你是俄羅斯;我的名字與之一樣。
你為何要恫嚇我?我自己也在努力着、裝出一副勇敢的面孔。
我沒有服從俄國,而是服從葉卡捷琳娜,
在她的支持下,你從祖輩之地誕生了。
不要以為你是我的主人,你和我的君主皆同樣。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段落表明,酋長國及其內部的人相信他們與俄羅斯帝國的聯繫不是通過一個共同的國家或祖國,而只是在名稱和統治者方面相同。
1764年,嘉芙蓮將拉祖莫夫斯基召至聖彼得堡,並免去他的酋長一職,後來以陸軍元帥的職位補償他。更重要的是,她不在設立酋長的職位。這是哥薩克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清算,第一次是由彼得一世和安娜·約安諾夫娜共同完成的。葉卡捷琳娜又花了十年時間才完全廢除了哥薩克酋長及其它的所有機構[3]。
1764年2月,在哥薩克遭廢除前幾個月,葉卡捷琳娜寫信給參議院總檢察長、事實上的國家政治警察局長亞歷山大·維亞澤姆斯基王子:
「小俄羅斯、利沃尼亞和芬蘭是受確定特權管轄的省份,一次廢除這些省是不恰當的。稱他們為外國人並在此基礎上與他們打交道是錯誤的——這簡直是愚蠢。這些省份,以及斯摩棱斯克,應該儘可能溫和地被俄羅斯化,這樣他們就不會像狼一樣盯着森林看。當哥薩克酋長從小俄羅斯廢除後,應該盡一切努力從每個人的記憶中消除那個時期和酋長職位,更不用說提拔任何人擔任那個職位了。」
葉卡捷琳娜先將酋長國變為一個省,然後劃分為基輔、切爾尼戈夫和諾夫霍羅德-西維爾斯基副省。根據歷史學家謝爾希·浦洛基 的說法,「廢除『酋長』並逐漸消除其機構和軍事結構,結束了幾代烏克蘭知識分子所臆想的大俄羅斯和小俄羅斯之間的夥伴關係和平等的概念。」 [3]
完全併入俄帝國後,前酋長國的各省與俄國相形見絀,儘管他們保留了他們對原有家園的依戀,但哥薩克政體的軍官階層被整合(儘管困難重重)並被迫為全俄羅斯國家的利益服務。
瓜分波蘭後
在1794-95年期間,經過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柯斯丘什科起義與隨後的第三次瓜分波蘭之後,俄羅斯帝國成功把烏克蘭東部與中北部全部控制。唯一還沒控制的,是哈布斯堡君主國在第一次瓜分波蘭後所取得的加利西亞東部。在1772年的瓜分,俄方用地理防衛為決定邊界的因素。但在1793與95年的瓜分,則沿用歷史性因素。
在第二次瓜分波蘭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創造一個帶有現時的俄羅斯國徽的圖像,就是一隻兩頭鷹,下面寫道:「凡被撕毀的,我必恢復」[3]。
在寫「關於俄羅斯歷史的筆記」的時候,她提到基輔羅斯的歷史主張,並傳揚了「波蘭人為敵,烏克蘭人為兄」的觀點,尤其是當蘇沃洛夫在1794年奪下華沙,這觀點更爲強烈。1792年12月,當葉卡捷琳娜二世決定支持第二次瓜分時,她寫道的目標是「從腐敗和壓迫的威脅,解放曾經屬於俄羅斯的土地和城鎮。這些地方是由我們的親屬所建立和居住的,並擁有與我們共同的信仰」。
諷刺的是,俄帝國所吞併的立陶宛,既不是東正教也不是斯拉夫民族,更不是曾經屬於基輔羅斯的土地。在俄方於第二次瓜分之後獲得的地方,只有30萬人是信奉東正教,但有200萬人是信奉東儀信仰。在第三次瓜分的土地,幾乎沒有任何東正教教徒。
1794年4月,葉卡捷琳娜發起一場運動,將人民都改爲信奉東正教。葉卡捷琳娜致新吞併領土總督的法令,比她代表她發出的牧函,更加明顯和直率地渴望能夠「合宜地剷除東儀信仰」[3]。
葉卡捷琳娜已預料她的決定會帶來重大的抗議和騷亂,並期望總督能確保「避免任何騷亂與麻煩,讓信奉羅馬或東一教信仰的,完全不敢對改信東正教的人民,作出任何阻礙 、壓迫或冒犯。任何針對主流信仰 [指東正教],並表明不會服從我們意志的,必應被視為刑事犯罪」。
1770-1790年代期間,烏克蘭西部和中部有超過3500座東儀教堂,被轉作為東正教堂[4]。這傳揚東正教的行動,在右岸烏克蘭獲得莫大成功,到1796 年都已經除去了東儀教堂。然而,儘管受到政府與東正教會的壓力,白俄羅斯中部和沃里尼亞主要仍是信奉東儀基督教。到葉卡捷琳娜統治末期,仍有 140 萬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屬於東儀基督教,由俄方控制以前的200萬只跌了不足三分之一[3]。
參見
參考文獻
- ^ Я — русский. Кто я и зачем я? Послесловие А. Мелихова. 2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 (俄語).
- ^ Бандурка О. М. 350 років мого життя. Харків, 2001 р. "Его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му Величеству известно учинилось, что в Киевской и Черниговской типографиях книги печатают несогласно с великороссийскими, но со многою противностью к Восточной Церкви...вновь книг никаких, кроме церковных крещенных изданий, не печатать. А церковныя старыя книги, для совершенного согласия с великороссийскими, с такими же церковными книгами справливать прежде печати с теми великоросскими дабы никакой разны и особаго наречия в оных не было...
- ^ 3.0 3.1 3.2 3.3 3.4 3.5 Plokhy, Serhii (1957-...). Lost kingdom : a history of Russian nationalism from Ivan the Great to Vladimir Putin. 6 September 2018. ISBN 978-0-14-198313-4. OCLC 1090811885.
- ^ Magocsi, Paul Robert. A History of Ukraine: The Land and Its Peopl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6: 284 [2023-12-28]. ISBN 0-8020-78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