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後旗
烏拉特後旗(蒙古語:ᠤᠷᠠᠳ 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Урадын хойд хошуу)是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下所轄的一個旗。旗人民政府駐巴音寶力格鎮。
烏拉特後旗 ᠤᠷᠠᠳ ᠤᠨ ᠬᠣᠶᠢᠲᠤ ᠬᠣᠰᠢᠭᠤ | |
---|---|
旗 | |
巴彥淖爾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1°05′01″N 107°04′13″E / 41.08352°N 107.07039°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
政府駐地 | 巴音寶力格鎮 |
下級行政區 | |
面積 | |
• 總計 | 24,525.32 平方公里(9,469.28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53,946人 |
• 密度 | 2.2人/平方公里(5.7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35,121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15500 |
電話區號 | 478 |
車輛號牌 | 蒙L |
行政區劃代碼 | 150825 |
網站 | 烏拉特後旗政府網 |
歷史
從戰國至明初,旗境先後屬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游牧地,明中期後被漠西蒙古瓦剌部、漠南蒙古多倫土默特部所據,林丹汗被後金所滅後,統治該地的歸化城土默特歸順清朝。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廷將自呼倫貝爾歸順的烏喇特部分前、中、後三個旗。清朝對三旗扎薩克所封的爵位分別為前旗鎮國公、中旗鎮國公、後旗輔國公,故也稱三公旗。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烏拉特三公旗從西拉木倫河西遷至穆納山(烏拉山)一帶駐牧,以加強西部邊疆戍衛,烏喇特後旗正式建制。因為當時3旗駐牧地也都在「哈達瑪爾」(哈德門溝口,今分屬包頭市區的阿嘎如泰蘇木柏樹溝嘎查哈德門溝和卜爾漢圖鎮哈德門村),其中烏拉特後旗衙門在東,所以被俗稱「東公旗」。清代時烏拉特三公旗屬烏蘭察布盟。
中華民國時期先後屬綏遠特別區、綏遠省。烏拉特東公旗治所在烏拉特後旗貝勒府,其區域在今烏拉特中旗境內的東部、烏拉特前旗的東北;今烏拉特後旗的旗境屬當時烏拉特中旗的西部地。[2]1952年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合併,改稱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70年以烏拉特中後聯合旗的部分地區設立潮格旗。1981年,將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更名為烏拉特中旗,潮格旗更名為烏拉特後旗。
行政區劃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烏拉特後旗常住人口為53946人[4]。
2004年時人口約6萬。漢族佔多數。
產業
該旗為為農牧混合生產區,其畜牧則以肉羊養殖為主。近年因發現鉛鋅等金屬礦產,將以鍊冶該金屬為將來重點工業。
交通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四). 內蒙古區情網. 2020-09-23 [2024-08-27].
- ^ 2023年乌拉特后旗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