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縣 (賓夕凡尼亞州)
伊利縣(英語:Erie County)是美國賓夕凡尼亞州西北部的一個縣,成立於1800年3月21日。西北傍伊利湖,東北鄰紐約州,西鄰俄亥俄州,面積4,036平方公里。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7萬876人。縣治伊利,縣名來自同名的印第安部落。
伊利縣 Erie County | |
---|---|
縣 | |
伊利縣法院 | |
伊利縣於賓夕凡尼亞州中的位置 | |
賓夕凡尼亞州於美國的位置 | |
坐標:42°06′N 80°06′W / 42.1°N 80.1°W | |
國家 | 美國 |
州 | 賓夕凡尼亞州 |
設立日期 | 1803年11月7日 |
語源 | 伊利人 |
縣治 | 伊利 |
最大城市 | 伊利 |
面積 | |
• 總計 | 1,558 平方英里(3,939 平方公里) |
• 陸地 | 799 平方英里(2,070 平方公里) |
• 水域 | 759 平方英里(1,970 平方公里) 49% |
人口(2020年) | |
• 總計 | 270,876人 |
• 密度 | 339.1人/平方英里(130.9人/平方公里) |
時區 | 東部時區(UTC−5) |
• 夏時制 | 東部時區(UTC−4) |
包含的國會選區 | 第16選區 |
網站 | www |
歷史
伊利縣於1800年3月12日從阿勒根尼縣的一部分成立,阿勒格尼縣於1792年吞併了有爭議的伊利三角區的土地。在1792年之前,紐約和賓夕凡尼亞都聲稱擁有該地區的主權,因此直到聯邦政府進行了干預。[1]
由於伊利縣及其新成立的鄰近縣克勞福德、默瑟、韋南戈和華倫最初難以自立,於是在克勞福德縣的米德維爾成立了一個由五縣組成的行政機構,臨時管理該地區的政府事務。伊利於1803年首次選舉了自己的縣官員。不幸的是,1823年3月23日,伊利縣法院大樓被燒毀,到那時為止的所有縣記錄都被銷毀了。[2]
該縣最初由「洋基」血統的移民定居(來自紐英倫和紐約西部的移民是英國清教徒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在殖民時代定居在紐英倫)。伊利縣更像紐約州北部而不是賓夕凡尼亞州,其人口主要由來自康涅狄格州、羅德島州和緬因州的定居者組成。 [3]鋪設了道路,建立了郵政路線,建造了公共建築,並邀請人們搬到那裏。最初的定居者完全是紐英倫人或來自紐約州北部的洋基隊他們的家人在獨立戰爭結束後的一代人之前從紐英倫搬到了那個地方。這導致伊利縣在文化上與早期紐英倫文化非常接近。
伊利縣是地下鐵路的一部分,使奴隸能夠通過伊利湖獲得自由進入加拿大,向東通過紐約州,或者在廢奴主義者和自由黑人社區的幫助下留在伊利。今天,「自由之旅」教育計劃提供了一個關於地下鐵路體驗的互動計劃。[4]
地理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該縣總面積為1,558平方英里(4,040平方公里),其中799平方英里(2,070平方公里)為陸地,759平方英里(1,970平方公里)(49%)為水域。[5]按總面積計算,它是賓夕凡尼亞州最大的縣。除了離湖幾英里的高山脊外,幾乎與湖岸平行,地形起伏不平,水源充足。[6]它是該州唯一一個在北緯42度線以北佔據大量土地的縣。
伊利縣有兩個城市:伊利市和科里市。其他著名的人口中心包括 Millcreek、Harborcreek和Fairview鄉鎮,以及Edinboro、North East、Girard、Waterford 和 Union City 等自治市鎮。伊利縣東北與紐約州肖托夸縣接壤,東鄰華倫縣,南鄰克勞福德縣,西鄰俄亥俄州阿什塔比拉縣。縣城正北是伊利湖。這個臨水的位置使伊利縣成為賓夕凡尼亞州唯一與位於湖的遠岸的 加拿大接壤的縣。
該縣屬暖夏濕潤大陸性氣候(Dfb)。伊利市中心的月平均氣溫從1月的26.4°F到7月的70.8°F,而在Corry,月平均氣溫從1月的23.8°F到7月的68.2°F。[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鄰近縣
人口統計
調查年 | 人口 | 備註 | %± |
---|---|---|---|
1800 | 1,468 | — | |
1810 | 3,758 | 156.0% | |
1820 | 8,553 | 127.6% | |
1830 | 17,041 | 99.2% | |
1840 | 31,344 | 83.9% | |
1850 | 38,742 | 23.6% | |
1860 | 49,432 | 27.6% | |
1870 | 65,973 | 33.5% | |
1880 | 74,688 | 13.2% | |
1890 | 86,074 | 15.2% | |
1900 | 98,473 | 14.4% | |
1910 | 115,517 | 17.3% | |
1920 | 153,536 | 32.9% | |
1930 | 175,277 | 14.2% | |
1940 | 180,889 | 3.2% | |
1950 | 219,388 | 21.3% | |
1960 | 250,682 | 14.3% | |
1970 | 263,654 | 5.2% | |
1980 | 279,780 | 6.1% | |
1990 | 275,572 | −1.5% | |
2000 | 280,845 | 1.9% | |
2010 | 280,566 | −0.1% | |
2020 | 270,876 | −3.5% | |
[7] |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全縣有280,566人、110,413戶和70,196個家庭。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351.2人(135.6人/平方公里)。有119,138個住房單元,平均密度為每平方英里149.1個(57.6個/平方公里)。該縣的種族構成為88.2%的白人、7.2%的黑人或非裔美國人、0.2%的美洲原住民、1.1%的亞洲人、0.03%的太平洋島民、1.2%的其他種族以及2.1%的兩個或多個種族。另有3.4%的人口任何種族的西班牙裔或拉丁裔。24.4%是德國人,12.5%是波蘭人,12.3%是意大利人,10.1%是愛爾蘭人,6.5%是英國人,6.4%是美國人。
在總戶數中,27.2%有未滿18歲的子女同住,45.4%為夫妻同住,13.2%為無夫女戶,36.4%為非家庭戶。29.3%的家庭由個人組成,11.3%的家庭中有65歲或以上的獨居者。平均家庭人數為2.42人,平均家庭人數為3.00人。
全縣人口分佈較為分散,20歲以下人口佔26.5%,年齡中位數為38.6歲。每100名女性對應96.73名男性。
2020年人口普查
種族 | 人口數 | 佔比 |
---|---|---|
白人 (非拉丁裔) | 219,180 | 81% |
非裔美國人 (非拉丁裔) | 19,821 | 7.32% |
美洲原住民 (非拉丁裔) | 343 | 0.13% |
亞裔美國人 (非拉丁裔) | 6,358 | 2.35% |
太平洋島原住民 (非拉丁裔) | 58 | 0.02% |
混血/多種族身份 (非拉丁裔) | 13,086 | 4.83% |
拉丁裔美國人 | 12,030 | 4.44% |
大都會統計區
美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9]已將伊利縣指定為賓夕凡尼亞州伊利大都會統計區(MSA)。根據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大都市區在賓夕凡尼亞州人口最多的地區排名第11位,在美國人口最多的地區排名第164位,人口為280,566人。伊利縣也是較大的賓夕凡尼亞州伊利-米德維爾聯合統計區(CSA)的一部分,該統計區結合了伊利縣和南部克勞福德縣的人口。聯合統計區在賓夕凡尼亞州排名第7,美國人口第102位,人口369,331。
伊利縣人口最多的定居點
2015年排名 | 城市 | 類型 | 2016年估計 | 2010年人口普查 | 變化 | 最高人口記錄 (年份) |
---|---|---|---|---|---|---|
1 | 伊利 | 城市 | 98,593 | 101,786 | −3.14% | 138,440 (1960) |
2 | 米爾克里克 | 鎮區 | 53,773 | 53,515 | +0.48% | 54,256 (2013) |
3 | 哈伯克里克 | 鎮區 | 17,517 | 17,234 | +1.64% | 17,629 (2014) |
4 | 費爾維尤 | 鎮區 | 10,150 | 10,102 | +0.48% | 10,217 (2013) |
5 | 薩米特 | 鎮區 | 6,916 | 6,603 | +4.74% | 6,916 (2016) |
6 | 科里 | 城市 | 6,360 | 6,605 | −3.71% | 7,911 (1950) |
7 | 東北鎮 | 鎮區 | 6,269 | 6,315 | −0.73% | 7,702 (2000) |
8 | 埃丁伯勒 | 自治市鎮 | 6,236 | 6,438 | −3.14% | 7,736 (1990) |
政府和政治
1960年之前,伊利縣在總統選舉中主要是共和黨人,在1888年至1956年的四次選舉中僅支持民主黨候選人。自1960年以來,它已成為主要的民主黨人勢力範圍,在1960年至1995年的總統選舉中,該縣只有四次共和黨獲勝。展示。儘管如此,自2016年總統大選以來,該縣的競爭日益激烈,唐納德特朗普在2016年以微弱優勢贏得該縣,喬拜登在2020年以微弱優勢擊敗該縣。
司法機構
司法機構由伊利縣普通訴訟法院的 9 名法官和地方法院的 15 名地方法官組成。法院行政由地區法院行政長官、副法院行政長官和助理法院行政長官管理。伊利縣法院位於伊利市中心的佩里廣場附近。伊利縣還設有縣監獄,以及位於薩米特鎮的伊利縣公共安全部下屬的聯合 911/應急管理機構。
社區
根據賓夕凡尼亞州的法律,有四種類型的自治市:城市、自治市鎮、鄉鎮,以及最多兩種情況下的鎮。伊利縣有 38 個建制自治市,包括 2 個市、14 個自治市鎮和 22 個鄉鎮。
參考文獻
- ^ State and County Maps of Pennsylvania. [May 31,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8, 2013).
- ^ Whitman, Benjamin; et al. Chapter XVII County Buildings. History of Erie County, Pennsylvania: Containing a History of the County, Its Townships, Towns, Villages, Schools, Churches, Industries, Etc. 1. Erie, Pennsylvania: Warner, Beers and Company. 1884: 283.
- ^ Rosenberry, Lois Kimball Mathews. The expansion of New England: the spread of New England settlement and institutions to the Mississippi River, 1620–1865.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09: 151.
- ^ Meyer, Melinda.Journey to Freedom National Park Service. Erie County Historical Society. November 17, 2010. http://www.nps.go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cember 6, 2012)
- ^ 2010 Census Gazetteer Fil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August 22, 2012 [March 5,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 ^ Erie. II. A county of Pennsylvania.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20.
- ^ Census 2020.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P2 HISPANIC OR LATINO, AND NOT HISPANIC OR LATINO BY RACE – 2020: DEC Redistricting Data (PL 94-171) – Erie County, Pennsylvania.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 ^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February 7, 2017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這是一篇與賓夕凡尼亞州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