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帕內瑪姑娘
《伊帕內瑪姑娘》(葡萄牙語:Garota de Ipanema),或稱《來自伊帕尼瑪的女孩》,是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在1962年創作的著名巴薩諾瓦歌曲。它最初由巴西詩人維尼修斯·迪莫賴斯以葡萄牙語填詞,背景位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近郊的伊帕內馬。
伊帕內瑪姑娘 | |
---|---|
斯坦·蓋茨和若昂·吉爾貝托的單曲 | |
收錄於專輯《Getz/Gilberto》 | |
發行日期 | 1964年5月 |
錄製時間 | 1963年3月 |
錄音室 | 紐約A&R Recording |
類型 | |
時長 | 2:44 |
唱片公司 | 神韻 |
作曲 | 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 |
填詞 | |
監製 | 克里德·泰勒 |
歌曲在1962年首度進行商業錄製;1963年3月19日,神韻唱片錄製由巴西歌手、結他手若昂·吉爾貝托和美國次中音薩克斯風手斯坦·蓋茨演奏的版本,收錄在1964年密紋唱片專輯《蓋茨與吉爾貝托》,甫推出便獲得巨大迴響。此外,吉爾貝托的妻子、巴西歌手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所演繹的版本也廣受好評,並獲得1965年格林美獎的年度製作獎項。
歷史
這首歌其先是為了音樂喜劇《飛艇》(葡萄牙語:Dirigível)而編曲的,後來在Vinícius de Moraes手中初見雛型。最初的歌名是叫《路過的女孩》(葡萄牙語:Menina que Passa), 而且第一段和現在也是不一樣的。Jobim在他當時在伊帕內瑪Rua Barão da Torre的新家裏的鋼琴上,完成了譜曲的工作;而緊接着,Moraes也在靠近里約不遠的Petrópolis寫成了此曲的歌詞,那時在他完成「Chega de Saudade」(「No More Blues」)的六年之前。
若昂·吉爾貝托、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和斯坦·蓋茨在紐約的錄製期間,一個要錄製一個英文版本的念頭冒了出來。若昂的妻子, 阿斯特魯德·吉爾貝托, 是當時幾人中唯一一個英語說得好的巴西人,所以自然而然由她來演唱。他們驚訝地發現,她的嗓音毫無專業歌手的矯揉造作,與這首歌契合真是再完美不過了。
作者寫就這首歌其實是受一個名叫埃洛伊薩·埃內達·梅內塞斯·帕埃斯·平托(現名叫埃洛·皮涅羅)的姑娘的啟發。當時她只有19歲,住在伊帕尼瑪的Montenegro上。每天, 她都會漫步經過Veloso咖啡吧,不僅僅是走向海灘(「每一天當她走向大海」),更是走在她生命的道路上。有時,她會走進咖啡吧,給她的媽媽買上一支雪茄,走的時候再吹一聲口哨。 正是在1962年的冬天,作曲家遇到了這個女孩,並以此為啟發,寫下了這首曲子。隨着歌曲的流行,女孩也成為了當地的名人。
在《揭秘:一個真實的伊帕尼瑪女孩》(葡萄牙語:Revelação: a verdadeira Garota de Ipanema)一書中,Moraes寫道:她是「里約熱內盧當地人一個典型:一個擁有黃金豆蔻年華的姑娘,是花朵與美人魚的結合,充滿了陽光與優雅,而她的目光卻又帶着憂傷,在她所背負的裏面,在她每天走向大海的必經之路,你能感覺到那正在消逝的青春。那種美麗不單是我們自己的,更是那美好又帶着憂鬱地很久起伏流逝的生命所贈予我們的禮物。」
參考文獻
- 全文
- (英文)David P. Appleby: The Music of Brazil.,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1983, ISBN 0-292-75068-4
- (德文)Ruy Castro: Bossa Nova – The Sound of Ipanema. Eine Geschichte der brasilianischen Musik.(巴薩諾瓦-伊帕內瑪之音,巴西音樂史)Hannibal, Höfen 2006, ISBN 3-85445-249-7
- (德文)John Krich: Orpheus' Kinder.(俄耳甫斯的孩子)Rowohlt, Reinbek bei Hamburg 1995, ISBN 3-499-12659-1
- (德文)Claus Schreiner: Musica Popular Brasileira. Anthologisches Handbuch der populären und folkloristischen Musik Brasiliens.(熱門巴西音樂:巴西流行民謠手冊與選集)Tropical Music, Darmstadt 1978.
- Claus Schreiner: Musica Brasileira. A history of Popular Music and the people of Brazil. Marion Boyars, New York 2002, ISBN 0-7145-3066-2 (Überarbeitete englische Neuausgabe des vorigen Titels)
- John Storm Roberts: Die „Latinisierung" des Jazz. In: That's Jazz. Der Sound des 20. Jahrhunderts, S. 231ff. Darmstadt 1988, ISBN 3-923639-87-2
- Liner Notes der LP Getz/Gilberto, 1964 (Verve V6-8545), sowie des ergänzten CD-Remasters von 1997 (Verve 0602498840221). Darin Textbeiträge von Stan Getz, João Gilberto, Doug Ramsey und Gene Lees.
- Liner Notes der LP Stan Getz: The Girl from Ipanema – The Bossa Nova Years, 1984 (Verve 823 611-1). Darin Ausschnitte eines Interviews, das Neil Tesser mit dem Saxophonisten führte.
- 音樂理論
- Axel Jungbluth: Jazz-Harmonielehre. Funktionsharmonik und Modalität. Schott, Mainz 1981, ISBN 3-7957-2412-0
- Werner Pöhlert: Analyse der Skalen-„Theorie" auf Basis der Pöhlertschen Grundlagenharmonik. Zimmermann, Frankfurt am Main 1994, ISBN 3-921729-36-X
- ^ 1.0 1.1 Eddy, Chuck. Refried Dreams. The Accidental Evolution of Rock 'n' Roll: A Misguided Tour Through Popular Music. Da Capo Press. 22 March 1997: 185 [2023-10-07]. ISBN 0-306-807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