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貴 (1928年)
生平
劉長幼年貴家境貧寒,早年小學便輟學去當勤雜工。1948年,解放軍第二次攻佔承德後,他到承德市郵電局工作。被分配到機務組動力室,負責通訊的動力供應。1949年,他被命名為承德市郵電局特等勞動模範。1950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被命名為承德市甲等勞模後,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同年9月,赴京參加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受到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在天安門上參加國慶觀禮。1950年,他和全組工友實現創造、改進、節約、利廢項目達15項。1951年2月,全組又改裝了承德至平泉、赤峰的幻象線,為國家節省大量資金[1]。1951年3月,劉長貴參加熱河省勞技人員代表大會,在大會上介紹了機務組的事跡和經驗,被中共熱河省委命名為「馬恆昌式」劉長貴小組[2]。同年,劉長貴被選為熱河省工業生產抗美援朝支前甲等模範及東北郵電系統甲等勞動模範[3]。
1952年7月22日,劉長貴等人創造的「電報專線並連法」在熱河省承德市召開的先進生產經驗推廣大會上介紹推廣。同年8月,該方法向中國各郵電局推廣。1953年5月11日,劉長貴當選為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被選為出席熱河省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4]。同年,出席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機務員工會國際會議。同年12月,被調到熱河省郵電工會擔任主席。1956年,他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全國郵電先進生產者大會[5]。
1959年1月,劉長貴被調到北京市冶金基建科工作,重點負責沙河鋼鐵廠的基本建設任務。1961年6月,他被任命為沙河鋼鐵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在1961年國民經濟調整中該廠暫時停產,他帶領少數工人一直留守該廠。文化大革命期間,一直堅守工廠。1980年,為提高更換企業技術設備改造,他親率代表團東渡日本考察鋼鐵企業,簽署引進技術設備協議書,決定把該廠產品改為鍍鋅鋼管。這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最早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的廠家。這條生產線的引進並投入生產,使瀕臨破產的企業很快扭虧為盈[6]。1981年4月6日,因勞累過度,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時年僅53歲[7]。
參考
- ^ 劉仲發主編. 承德市科学技术志 1681-1988.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10: 434. ISBN 7-5046-0914-5.
- ^ 劉仲發主編. 承德市科学技术志 1681-1988.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10: 482. ISBN 7-5046-0914-5.
- ^ 承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邢燕群,王富鵬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 承德市志 第3卷.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9.05: 1131. ISBN 978-7-5011-8785-0.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宋獻科主編. 燕赵纵横五千年 下.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3.06: 1517–1518. ISBN 7-5011-1737-3.
- ^ 李津才主編;《承德巨變》編輯部編. 承德巨变 纪念建国五十周年.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1999.09: 633. ISBN 7-80019-861-8.
- ^ 承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邢燕群,王富鵬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 承德市志 第4卷.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9.05: 1780–1781. ISBN 978-7-5011-8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