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機槍
格林機槍/機砲(英語:Gatling gun),或譯加特林機槍/機砲、蓋特林機槍/機砲,是美國人理查·格林發明的一種早期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具有實戰價值的機槍。在問世之初就擁有每分鐘600-900發的致命射速,於1862年取得專利。首次使用於美國南北戰爭,在北美印地安戰爭及19世紀末美西戰爭中大量使用。該型機槍也是清軍以及日軍最早裝備的機槍種類,當時稱為「格林快炮」。使用彈藥有.30-03春田步槍彈和.30-06春田步槍彈等。[1]
格林機槍 | |
---|---|
類型 | 機槍 |
原產地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862—1911年 |
使用方 | 參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北美印地安戰爭 南北戰爭 祖魯戰爭 硝石戰爭 戊辰戰爭 西北叛亂 第一次中日戰爭 美西戰爭 義和團之亂 日俄戰爭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理查·格林 |
研發日期 | 1861年;1862年(取得專利) |
生產商 | 雄鷹鋼鐵工廠(Eagle Iron Works) 庫珀槍械生產公司(Cooper Firearms Manufacturing Company) 曲特生產公司(Colt's Manufacturing Company) 美國軍械公司(American Ordnance Company) |
生產日期 | 1862—1903年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77.2公斤(170磅) |
長度 | 107.9厘米(42.5吋) |
槍管長度 | 67.3厘米(26.5吋) |
操作人數 | 4名操作員 |
子彈 | .30-40卡拉格 .45-70政府 .30-03春田步槍彈 .30-06春田 .43西班牙 11×60毫米毛瑟 |
槍管 | 6—10根 |
槍機 | 栓式轉柄 |
發射模式 | 連發 |
射速 | 200發/分鐘(.58口徑型) 400—900發/分鐘(.30口徑型) |
供彈方式 | 頂置式彈匣 |
瞄具 | 沒有瞄具 |
設計及原理
初期的格林機槍結構較為簡單,使用手搖轉柄使得槍管組沿着順時針方向旋轉,每根槍管轉到「12點鐘」位置時從頂部倒插的彈匣接收一發子彈,然後旋轉到「4點鐘」擊發,之後在底部左側將空彈殼排出,然後空轉回頂部去接收新的子彈。這種多管依次運作的設計將運作步驟分散開,有利於提高射速和槍管散熱,在迴轉一周的過程中,每根槍管相應的槍機在和槍管一起旋轉的旋轉體導槽內作往復直線運動,完成輸彈入膛、閉鎖、擊發、開鎖、抽殼等動作。
由於初期格林機槍為手搖驅動,而戰場的緊張氣氛會使射手過度緊張或興奮,會導致手搖速度不穩定而導致機槍卡殼或炸膛,從而被更穩定的馬克沁機槍所取代。直到二戰之後,開始出現不依賴手動驅動的全自動式旋管武器,使得格林式機槍得以復興。改進後的格林式武器的旋轉能源來自於電動機(外力)或彈藥氣體壓力(內力),外力方式多為西方國家軍隊使用,內力方式多為當時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國家軍隊使用。
使用國
現代衍生型號
近代的格林機槍以電動機運作,並常見於戰鬥機及攻擊機等軍用飛機上,口徑亦比早期版本為大,最大射速普遍能達到3,000發/分鐘。而「格林機槍」這個名詞也變成了採用格林原理運作的多管機槍及機砲的稱呼。而近迫武器系統,則是由電腦全自動操作的格林機砲,用於防禦低空高速目標。
代表型號:
- 美國
- M61型20毫米"火神"6管機炮(1959年),美軍戰機主航炮
- M134型7.62毫米口徑「迷你砲」6管機槍(1963年,空軍編號GAU-2,海軍編號Mk 25 Mod 0)常用作艙門機槍
- XM214型5.56毫米口徑「微型炮」6管機槍(M134的縮小口徑版本,從沒有投產)
- XM556微型炮(由美國空彈殼公司開發的5.56毫米口徑手攜式微型砲機槍,目前還沒有獲得任何國家採用)
- GAU-19型12.7毫米口徑多管機槍,有3管或6管兩種版本。
- M197型20毫米口徑機炮(1967年),M61型的輕量型,只有3管。
-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美軍使用的近程防禦武器系統(1977年)。
- GAU-12型25毫米口徑「平衡者」機炮(1993年)。
- GAU-8型30口徑「復仇者」機炮
- 蘇聯
- ГШГ-7.62機槍(GShG-7.62),1960年代
- ГШ-6-23機炮(GSh-6-23),蘇軍戰鬥機主航炮。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參見
參考資料
- ^ Chambers, John W. (II). San Juan Hill, Battle of.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HighBeam Research Inc. 2000 [2019-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