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商店

北京友誼商店,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7號,成立於1964年,曾是北京市唯一的綜合性涉外商店[2][3],目前隸屬於王府井集團[4]

北京友誼商店
北京友誼商店大樓,後方為1985年建成的北京國際大廈
概要
地址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7號
開業日期1973年4月1日(現址)
建築資訊
建築師吳觀張[1]
層數4
建築面積15,482平方米

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來華人員日益增加,國內出國人員不斷增多。1950年,外交部東交民巷設立「外交人員服務部」,1952年歸屬北京市百貨公司。1951年5月,貿易部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瀋陽5個城市設立高級消費品商店,隨後北京市百貨公司設立第四門市部,負責對外國專家及國際友人的供應服務,並於同年接收東四九條57號中財委所屬負責外國專家供應的「供給商店」,1955年更名為「國際友人服務部」。1961年4月,北京市百貨大樓設立出國人員服務部,負責出國人員供應。1961年11月25日,百貨大樓在東長安街設立「華僑用品服務部」,1962年遷至王府井大街並更名為「華僑商店」,負責僑匯供應。1962年,國際友人服務部、出國人員服務部、華僑商店從百貨公司和百貨大樓劃出,在王府井大街37號成立北京市百貨供應處,主要負責外國人、僑匯、特需商品的供應,直接由北京市商業局領導。[2]

1964年12月1日,北京市百貨供應處改組為「北京友誼商店」,在東華門大街25號開業,主要為來訪的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官員、外國專家、外國駐華使館工作人員以及華僑留學生等群體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務[5]

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友誼商店的經營受到影響,商店被批為「利潤掛帥」,3436種商品被停止銷售[5],許多服務項目被廢除[2]。1966年8月至1973年期間,7年共銷售4879萬元,年均697萬元,比1965年下降41%,同時發生了影響外事工作的事故和不禮貌對待外賓事件,造成不良影響[2]。1972年,商業部輕工業部對外貿易部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友誼商店和外貿公司進行商品的全面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北京友誼商店的商品質量問題嚴重,部分商品的不合格率達到50%[6]。1973年,北京市對友誼商店進行整頓[5]

1973年初,建國門外三項外事工程之一的友誼商店大樓竣工,建築總面積15482平方米,營業面積4710平方米,1973年4月1日,北京友誼商店遷至新樓正式開業[7]

計劃經濟時期,商品種類匱乏,普遍憑票、證供應,且時常缺貨。友誼商店獨家壟斷外賓客源,貨源得到優先保證[8],供應的商品包括國產的絲綢茅台酒罐頭以及進口的洋酒巧克力家用電器等稀缺或特供商品[9][10],除商品經營之外還向外國人提供洗染、照片沖印、託運等生活服務,店內設有咖啡廳銀行、外幣兌換處等服務設施[5]。另一方面,友誼商店與同時期的國營商店一樣存在服務態度不佳的問題[6][11],1986年7月12日,《人民日報》第5版刊出了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的來信《北京友誼商店不友誼》[12]

北京友誼商店服務之差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事實,但因為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大家只好忍氣吞聲地出錢買罪受。我也受過兩次他們的後娘臉孔,而且發誓不再去領教,但因為時間匆促,又要為友人買些禮物,只好再去一次。這是最近的事,想不到這些小姐們的服務比以前更差,而且態度之惡劣是世界上少見的,稱之為友誼商店實在是一大諷刺。那些女同志們實在不知友誼為何物,她們簡直把顧客當作敵人,所以大家都說友誼商店是最不友誼的! 我可以舉下面幾個例子:

(一)我到女裝部去買絲頭巾,女店員愛理不理,和我同去的朋友說:「女同志,我們想買頭巾,麻煩你拿來讓我選擇幾塊,好嗎?」女店員一聲不響,把一盒頭巾推到櫃枱上,就走開了。那時並不忙,她是到另一個角落聊天去了。我選了十條絲巾,想再選數條,於是又請她把櫃內的另一盒拿出來。她回答說:「款式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好挑的。」但我們看見另一盒確有別的花樣,於是向她求情,請她把另一盒拿出來。她把那一盒拋到我們面前,我們只好趕快再選數條了事。

(二)我們再到男裝部買襯衫。襯衫有大中小,也有不同顏色,但那店員說就只有這尺碼,不買就算了。我們只好買了她拿出來的數件,也不計較大小和顏色,因為她們那種愛理不理的態度,實在使人受不了。

(三)我要買美國的英文報,但不知報紙是否太過時,問女店員是哪天的報紙,她說不知道。我說:「請拿來給我看一看。」我剛要看三份報紙的日期,她馬上說:「報紙請你買了再看。」我說:「假如是上星期的報紙我就不要買,現在我只看看日期,可以嗎?」她說:「不可以,買了再看。」那種兇相嚇得我付款了事,連日期也不敢看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多人不怪,難道「文化大革命」把這些人都變成窮凶極惡之人,那太可怕了。

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北京應當多設立兩三間友誼商店,服務員也該受些嚴格的訓練,不然的話,大家就要來個罷買,以示抗議。這哪是友誼商店,簡直是最不友誼的地方。除非改善服務精神,不然的話,我和我的朋友們都不敢再走進去了。

改革開放初期,對於友誼商店是否應該向公眾開放引起了討論,1984年6月,北京友誼商店通過發放「夜市券」的方式對公眾限時開放,1989年至1991年新年展銷期間,北京友誼商店可以憑單位介紹信或工作證領取請柬進入店內,一些持有外匯券的市民得以進入店內消費[13]

1980年代後期,使館區周邊的雅寶路秀水街服裝市場開始興起,一批現代化涉外旅遊商店、飯店建成,一些既有商場開始現代化改造,友誼商店的陳舊落後開始顯現,顧客開始出現分流[8]。1989年,北京友誼商店的利潤較1988年下降近一半[8]。1990年至1992年,北京友誼商店周邊的貴友大廈燕莎友誼商城賽特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場相繼開業,對友誼商店造成衝擊[13]。1993年一、二月利潤較1992年同期下降51%[8]。1991年,北京友誼商店實行計劃單列進行管理體制改革,同年9月成立北京友誼商業集團[8]。1992年9月15日,北京友誼商店宣佈向國內顧客完全開放[13]。1993年,商店大樓一至三樓的營業廳進行裝修,增加四樓營業廳,並引進必勝客、音樂餐廳、24小時商店等設施,營業狀況有所改善[8]。1994年5月,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1997年,友誼集團與西單商場集團合併成立北京西單友誼集團[14]。2011年,西單友誼集團與新燕莎集團重組為北京首商集團[15]

1994年至1996年,外匯券逐步停止流通並失去價值,友誼商店的壟斷地位不復存在,之後北京友誼商店多次嘗試轉型未能成功,主要依靠租金收入維持,從2003年起,北京友誼商店開始出現虧損[16]。2010年,商店西配樓一到三層引入達文西家居[17]。2014年,商店一層東北角和二層引入進口食品超市和絲綢專營店。由於大樓改造的不確定性,不少商戶擔心友誼商店隨時會被拆建,不敢簽訂較長的合約,店內員工稱1993年以後再未有新員工加入[18]

20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友誼商店多次傳出重建改造的傳聞,最初計劃與外商合作在原地興建一座18萬平方米的多功能綜合商廈[8],後因資金未能到位而未成行[19]。2006年,北京西單友誼集團與何鴻燊的萃力國際有限公司簽約,雙方計劃出資40億元在原址的基礎上建起一座58層、120米高的綜合大樓,工程計劃2006年底啟動,2009年上半年竣工,後因審批與合同糾紛作罷[20]。2016年7月23日,北京市規劃委網站發佈了友誼大廈項目的設計方案審查意見,按照設計方案,新的友誼大廈將佔地1.78公頃,擁有三幢38層高的公寓樓,一幢36層高的辦公樓,7層高的商業裙樓,並設有5層高的地下室,這一計劃最終也未能實現[19][10]

2021年,王府井集團合併首商集團股份,2022年9月,王府井集團宣佈友誼商店將轉型改造為「商業生活藝術中心」[21][22],此後友誼商店清退店內的商業設施並開始作為展覽場地使用[23][24][25][26]

事件

1966年4月29日上午,19歲學生楊國慶到東城區八面槽日用雜品商店購買一把菜刀,11時50分闖入東安門大街友誼商店,持刀砍傷出席亞非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第四次全體會議的馬里新聞工作者代表團團長巴卡里·特拉奧雷先生的頸部,隨後又砍傷民主德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馬羅的夫人的臉部,行兇後楊逃出商店門外,被群眾抓獲。1966年6月13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宣判大會,判處楊國慶死刑立即執行,隨後楊被押往刑場執行槍決[27]

2003年7月1日上午,為抗議停業和裁員,400餘名員工聚集在北京友誼商店門前靜坐[28],事後商店召開全體大會宣佈商店重新營業,所有員工都將留在工作崗位,7月10日商店恢復營業[29]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国际俱乐部原址扩建换新颜. 環球時報. 2016-07-19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2. ^ 2.0 2.1 2.2 2.3 李治. 友谊商店的故事. 首都建設報. 2008-10-29. 
  3. ^ 徐宵. 转变观念探索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新途径——北京友谊公司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思考. 北京商學院學報. 1992, (3): 62–64. CN 11-4509/C. ISSN 1009-6116. 
  4. ^ 王府井拟为北京友谊商店提供1.3亿元借款 另对外担保4亿元. 觀點網. 2022-12-07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5. ^ 5.0 5.1 5.2 5.3 琚存厚. 架起友谊的“金桥”. 學習與研究. 1992, (6): 29–30. CN 11-3616/D. ISSN 0529-1445. 
  6. ^ 6.0 6.1 劉曉晨. “友谊”背后的困境:计划经济时代上海友谊商店考察.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4, (1): 70–84. CN 35-1059/A. ISSN 1003-708X. 
  7. ^ 友谊商场说翻就翻 昔日服务员都不是“一般人”. 北晚新視覺. 2016-09-13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宋培華. 辉煌的友谊之桥——记北京友谊商店. 商場現代化. 1994, (9). CN 11-3518/TS. ISSN 1006-3102. 
  9. ^ 李瑤. 我亲历的巨变㉙|从外汇券到免税店. 北京日報.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10. ^ 10.0 10.1 北京最早买到可口可乐的神秘商店,承载了五十年回忆. 三聯生活周刊.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11. ^ 趙國柱. 变革陈腐观念 建设文明商业. 商業經濟與管理. 1986, (4): 1–4. CN 33-1336/F. ISSN 1000-2154. 
  12. ^ 陳香梅. 北京友谊商店不友谊. 人民日報. 1986-07-11. 
  13. ^ 13.0 13.1 13.2 短缺年代的特殊记忆 那些年北京人攥着外汇券逛“友谊”. 北京日報. 2019-11-12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14. ^ 老牌零售的“冰与火之歌”. 新浪財經. 2019-04-24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15. ^ 西单商场合并新燕莎成立“首商集团”. 新京報. 2011-07-13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16. ^ 周舟; 祝巍. 友谊商店 从“服务外宾”转为“服务大众”. 中國服飾報. 2010-08-27. 
  17. ^ 北京老牌百货商场一"转"就火?. 新浪財經. 2010-10-21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18. ^ 李佳. 52岁友谊商店再议改造 北青报记者实地探访—— 最早涉外商店 部分商品五年没进货. 北京青年報. 2016-09-12. 
  19. ^ 19.0 19.1 韓維正; 彭訓文. 友谊商店:起落见证时代变迁(记者调查).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6-18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20. ^ 劉荻; 龔鴻燕. 赌王京城受挫. 新浪財經. 2008-04-23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21. ^ 穆瑀宸. 不服老的王府井,改头又换面!董事长划重点:西单商场、友谊商店将焕新. 時代在線. 2022-09-15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22. ^ 馬婧. 北京:友谊商店等一批传统商场集体升级改造. 北京日報. 2022-09-15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23. ^ 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浪漫. 北京藝術雙年展.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24. ^ 野生青年艺术节·北京2023全名单公布!. 2023-03-30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25. ^ 野生青年艺术节史上最长参展名单出炉啦!. 2023-08-25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26. ^ SS2024北京时装周时尚博览会开幕. 新華網. 2013-09-18 [2024-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8). 
  27. ^ 最高人民法院宣判反革命分子杀伤外国朋友案件 枪决罪大恶极的现行反革命罪犯杨国庆. 人民日報. 1966-06-14. 
  28. ^ 京友誼店被炒員工靜坐. 香港文匯報. 2003-07-02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 
  29. ^ 北京“友谊商店”重新开张. DW中文. 2003-07-11 [202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