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事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29日) |
北海事件,是1936年9月3日在廣東省北海(現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生的謀殺日本人的案件。而根據國共雙方的說法,事件起於北海軍民的愛國熱情,「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推動了當地的抗日救亡運動」。
背景
1936年,粵桂系聯合反蔣的兩廣事變失敗後,陳濟棠在廣東宣佈下野,而之前參與反蔣的新桂系開始與蔣、共雙方積極合作。蔣中正親赴廣州,自8月10日起與桂方代表接觸。桂方提出,蔣中正必須準備抗日,桂方則將全力協助。同月,新桂系宣佈恢復第十九路軍建制,派一部進佔廣東北海,表明強硬的抗日立場。9月2日,蔣方代表抵達南寧與李宗仁、白崇禧正式談判。
經過
1936年9月3日下午5點多鐘,在廣東省北海經營一家商店的日本人中野順三被一群襲擊商店的當地暴徒殺害。根據中國共產黨方的說法,中野順三在「北海開設香港日本丸一藥行支店丸一大藥房作掩護,平時以打鳥釣魚為名,足跡遍及北海以至廉州一帶,秘密繪製地圖和測量港口航道水深及記錄潮汐等情況,為日軍提供情報」。
該地區當時是桂軍新編獨立第一師翁照垣麾下的前十九路軍,和第六十一師丘北琛的暫駐地,事件背後的原因是當地的反日情緒。9月10日,日本海軍命駐上海及青島的多艘驅逐艦南下北海,駐防北海的十九路軍六十一師則宣佈在北海實行戒嚴。
在收到有關事件的報告後,11日,日本內閣召開會議商討北海事件,並指示駐華大使關於此案,連同8月4日的成都事件,通過川越茂大使與國民政府進行嚴重的交涉(川越-張群會談)[1],因為當時成都大川飯店事件發生後已經導致中日關係緊張。12日,國民政府外交部駐兩廣特派員公署派員到北海進行調查,遭到六十一師的拒絕。同時,新桂系在北海中山公園組織了反對蔣介石親日的大會,隨後動員數千人湧向碼頭一帶抗議調查,高呼「打倒屈辱外交」、「打倒日本偵探」等口號。隨同前來調查的日艦「嵯峨號」不敢貿然靠岸。此後數天,南下日艦9艘到達北海海面游弋,始終不敢強行登陸。
蔣介石則以不要引發重大國際紛爭為由,向李宗仁、白崇禧施加壓力,六十一師於21日撤離了北海。9月20日,日方在翁照垣軍隊撤離後進行了實地調查,並於9月24日完成了調查。調查員救出了受害者的中國妻子以及躲在郊區的子女。9月下旬,國民政府外交部駐兩廣特派員公署又派員會同日方到北海進行了第二次調查。經過反覆談判,12月30日,國民政府決定道歉,懲罰負責人和肇事者,並向受害者和其他人的遺民捐款3萬元。
參考文獻
- ^ 『日本外交文書』 昭和期II第一部第五巻(上・下)「成都事件および北海事件」. 外務省. [2011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