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互生(1891年—1933年4月22日),名,字人傑,別名日休務遜湖南邵陽東鄉天台山(今邵東縣廉橋鎮豐足村)人,中國教育家,五四運動學生領袖。[1]

匡互生
個人資料
出生1891年?月?日
逝世1933年4月22日(1933歲—04—22)(41—42歲)

生平

學生領袖

清朝光緒十七年九月三十日(1891年),匡互生生於邵陽東鄉天台山。7歲,匡互生開蒙。16歲起兼學武術。宣統二年(1910年)入邵陽中學學習。武昌起義爆發後,湖南響應,匡互生隨石基攻破湖南巡撫衙門,後負責防守小西門。民國2年(1913年),匡互生發表《時事感言》,揭露湖南都督湯薌銘寶慶的惡行,遭到湯薌銘緝捕。在國文教員李洞天的努力掩護下,匡互生倖免。[1]

民國4年(1915年),匡互生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民國5年(1916年)入數理部本科。在校期間,他和同學周予同劉薰宇周為群等人組織了「同言社」,後更名為「工學會」,組織同學秘密閱讀進步書籍和刊物。匡互生閱讀了李大釗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等文,讚嘆這些文章是「驚醒青年睡夢的晨鐘」。[1]

民國8年(1919年)4月,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北京學生決定在5月7日示威遊行,抗議巴黎和約。匡互生秘密同朋友約定,在遊行中為國捐軀,並寫好了遺書。5月3日晚,工學會秘密開會,匡互生在會上認為應當以暴抗暴,獲得很多同學贊同。會議決定派代表連夜聯絡各校,提前在5月4日舉行示威遊行,並在各個「賣國賊」的住處進行監視活動。[1]

5月4日下午,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各校學生集會於天安門,提出「外禦強權,內懲國賊」口號,匡互生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遊行隊伍來到曹汝霖家門外,匡互生見大門緊閉,便率先攀上大門旁邊的小窗戶,並打碎玻璃,掰開鐵欄,擠入曹汝霖家院內。隨後,陳藎民楊晦等幾名學生也進入曹汝霖家。匡互生還勸守衛曹汝霖家的警察「爭國權、懲治賣國賊,以振國威」,警察被他的話語感動,紛紛自動取下刺刀,退出子彈,匡互生等人乃打開曹汝霖家大門,遊行學生魚貫而入。匡互生在曹汝霖家院內未找到曹汝霖,便從其臥室內取出被褥等焚燒。半小時後,段祺瑞派出的軍警趕到曹汝霖家,逮捕了32名學生。匡互生幸而未遭逮捕。此後北京學生總罷課,並通電全國抗議,天津上海瀘州長沙等地學生也進行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段祺瑞政府被迫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章宗祥等人,並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1]

教育家

1919年夏,匡互生自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回到長沙,在楚怡小學任教。當時正逢湖南驅張運動,驅逐張敬堯,匡互生和毛澤東何叔衡等共同起草了驅張宣言。1920年,匡互生任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任內首倡男女同校。他還和毛澤東等人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職工會。[1]

民國13年(1924年),匡互生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因主張教育改革被校長否決,乃辭職。民國14年(1925年)春,匡互生在上海虹口老靶子路辦學。同年夏,在江灣鎮籌建校舍,以「修養健全人格,實行互助生活,改造社會,促進文化」為旨,取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意思,為學校起名「立達」。匡互生還認為,教育者的責任在於使受教育者在自由發展中「去害蟲、灌肥料、滋雨露」以自然發育,故將學校稱為「學園」。所以,這所學校的名字叫做「立達學園」。[1]

民國18年(1929年),立達學園增設了農村教育科,該科內設養、養、園藝三個專業。文化課除教育部規定的課程以外,又增設了世界語意大利語法語邏輯學社會學、實踐道德等課程。民國21年(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發生,立達學園遭日軍炸毀。匡互生等人隨即重建了校舍,於同年秋復課。[1]

民國22年(1933年)4月22日,匡互生病逝。[1]

家庭

  • 妻子胡琬如,又名胡斌,生於1897年,卒於1993年。湖南長沙人。1927年9月19日,胡琬如任國立勞動大學附小主事(即校長)。匡互生逝世後,胡琬如再婚沈仲九,成為他的第四任妻子。沈仲九的亡妻陶毅亦是毛澤東的友人[2]:70—7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匡互生,凤凰网,于2009年05月03日查阅. [2016年5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1日). 
  2. ^ 吳念聖. 《沈仲九先生二三事》. 世紀 (上海市: 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 2020, (2020年第4期): 70–71 [2022-11-15]. ISSN 1005-4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5)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