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香園
十香園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中懷德大街3號,是晚清著名的花鳥畫家居巢、居廉兄弟的居所。十香園始建於1864年,原佔地超過700平方米,現佔地640平方米,原本由今夕庵、嘯月琴館和紫梨花館構成,抗戰後一度只剩下紫梨花館,2007年9月復原。據說由於園中種植有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含笑十種花木,故名為十香園。[1]1983年成為廣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十香園 | |
---|---|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廣州市海珠區 |
分類 | 古、近代建築 |
時代 | 清朝 |
認定時間 | 1983年 |
歷史
十香園是由居巢、居廉兄弟建造。居巢和居廉都是清末嶺南著名畫家。兄長居巢生於公元1811年,自幼喜愛書畫。胞弟居廉比居巢小17歲,自幼喪父,由居巢撫養教導。1848年,居巢居廉兄弟前往廣西按察使張敬修處當幕僚。1861年,隨張敬修返粵。1864年,張敬修病逝,居巢遂攜弟返回廣州,擴建原先的居屋,成為十香園。
1865年後,居巢居廉兄弟在十香園定居,並開館收徒。居巢早逝,收徒甚少。但經過居廉多年的苦心經營,桃李漸眾,培養了大批的繪畫人材。嶺南畫派的創始人物: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都是居廉的門生。1904年,居廉逝世。但居氏門生仍然常常聚於十香園,寫生作畫。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佔領廣州時曾將司令部設於十香園旁。日軍將十香園內房屋推倒,將房梁、檁條等取走用作燒火做飯。一個月後日軍撤出,但十香園中的今夕庵、嘯月琴館以及大量家具都被拆毀,只遺存紫梨花館。[3][4]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破四舊」、抄家之風興起,十香園也未能避免。居家的大量舊家具、書畫、文具、族譜、房契等被燒毀。[3]
修復重建
從1998年起,不斷有房地產發展商希望買下十香園地產,但居氏後人堅持不肯賣出。2004年,居家將十香園地產無償捐贈給廣州市政府。而市政府亦開始着手進行十香園的重建工作。經考慮後,決定在十香園原址進行修復重建工作,而不採取移動後復原重建的方案。[5]
2007年2月,廣州市政府安置居氏後人從十香園遷出。同年4月,居巢、居廉以及其他居氏先人的骨灰遷葬於中華永久墓園,而同時廣州市文物考古所也開始對十香園進行發掘和勘測。5月,修復工程正式開始,分為兩個階段。2007年9月22日,十香園修繕保護工程第一期完成,基本重建了今夕庵和嘯月琴館,修復了紫梨花館。十香園紀念館也正式落成開放。[6]2009年5月,十香園修繕保護第二期工程啟動,包括建造十香園藝術館、打通十香園與海珠涌並修建水鄉古埠頭,以及園區周邊整修等。[7]
參見
參考來源
- ^ 王美怡. 《岭南故居》系列之十二:十香园. 《開放時代》.
- ^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简表. 廣州文化信息網. [2010-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2-01).
- ^ 3.0 3.1 梁嬋. 十香留故园 枯铁发新绿. 廣州日報. 2007-09-22 [2010-07-28].[永久失效連結]
- ^ 十香園:畫魂傳嶺南,扶疏滿人間. 廣州日報. 2007-09-22 [2010-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 ^ “十香园”下月起原址复建. 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2007-04-11 [2010-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 ^ 广州十香园 月底将重现当年盛景. 南方日報. 2007-09-15 [2010-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十香园二期主体建筑封顶 将于9月岭南艺术节期间开门迎客. 廣州日報. 2010-07-14 [2010-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